為什麽呆在家裏的人都喜歡做飯?曬烹飪朋友圈的人特別愛看?
在心理學上,勞動本身就有療愈作用,看別人勞動也有療愈作用。
有兩個個人幸福的指標為軸。有壹個指標是快樂,妳覺得做這件事讓妳快樂,妳就會快樂。另壹個指標是意義感,就是覺得這個東西有意義妳就會開心。
雖然展示廚藝很麻煩,但是很有意義和成就感,會讓人覺得很開心,這也是為什麽那麽多人喜歡做菜的原因。
還有為什麽喜歡看別人做飯的人會覺得開心?因為這裏有補償和替代功能。所謂補償,就是每個人都想活得豐富多彩,提升自己的能力,為家人的幸福付出。看到朋友圈的朋友熱愛生活,有能力去嘗試,就會覺得自己就是這樣的人,別人也會讓妳有安全感。妳好像是自己做的,給妳壹種意義感。
另壹個原因是烹飪展示了壹種美化的生活。最後,各種顏色和味道的美麗圖片被放在盤子裏。連翻車的畫面都是對自己的幽默玩笑,表現出積極樂觀面對生活的良好精神面貌。
朋友圈點擊數最高的圖片通常是美圖,美女,美景,美好生活,烹飪節目是美好生活的壹部分。
第三,壹切凝結了時間和匠心的東西都是令人愉悅的。學習是人類進步的核心。經過新知識的學習,長時間的時間投入和動手實踐,廚藝展示自然會引起人們的愉悅感。
所以手工烹飪的影響力幾乎從未減弱(平時沒有足夠的時間點外賣,疫情中的大量時間激發了大家的潛力。)妳可以看到《舌尖上的中國》破紀錄的收視率。
在賣點不能及時滿足食欲的情況下,自己豐衣足食,催生了每個人的廚師夢。這麽高的功力還有人喜歡看,當然要曝光。
最大的收獲是,孩子們平時忙於學業,無暇顧及生活。經過壹個多月與父母的朝夕相處,他們的廚藝大有長進,在面粉和肉中都能獨當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