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孩子吃的好為什麽還會營養不良

孩子吃的好為什麽還會營養不良

 導語:現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寶,若說吃得不好肯定沒有人相信。但是,為什麽營養不良的孩子越來越多呢?以下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母嬰知識,歡迎大家參考!

 現代家庭餐桌上的菜譜的品種越來越豐富,孩子吃得越來越好,小胖墩越來越多,孩子患缺鐵性貧血、維生素缺乏等營養性疾病卻有增無減。這是為什麽呢?因為所謂的“吃得好”是進入了飲食誤區。

“食不厭精”,營養大減

 對於孕婦乳母和處於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應講究膳食的粗細搭配,適當攝入谷類、麥片、小米粥、薯類等粗糧。

 嬰兒最好選擇母乳餵養,而乳母應註意多攝入富含各種營養的粗雜糧,以保乳汁的營養。

 4~6月齡的嬰兒應開始添加輔食,如強化各種營養的米粉、配方奶粉、蛋黃、肝泥、肉未、果泥、菜泥等。

 當然,壹些器質性疾病也可以引起寶寶營養不良,如慢性消化不良、慢性腹瀉、胃炎等引起的吸收不良。這需要在醫生的檢查下予以排除。

 給孩子補充營養,並非在於食物價格的昂貴和難得,而是平衡膳食,粗細搭配,補得適當而及時。

  烹飪不當,維生素“受傷”

 葉酸缺乏性貧血在小兒貧血患者中也相當常見,舌頭“光溜溜紅通通”,是這類貧血患者常見的.典型特征,也叫“牛肉舌”,或“鏡面舌”。

 有的孩子還會出現便秘、腹瀉、肚脹,有的經常口角、舌頭發炎,有的精神不集中、健忘、容易發脾氣,還有的出現腳腫、眼腫。

 現代家庭壹些不當的烹飪加工方式,是導致葉酸缺乏最主要的原因之壹。

 葉酸是B族維生素中的壹種,很不穩定,光照或加熱煮沸就會被破壞,有人喜歡將蔬菜用開水煮過後,再用猛火熱炒,殊不知在水煮的過程中,葉酸等B族維生素已經損失得差不多了。

 要糾正葉酸缺乏,首先應糾正不好的烹飪習慣。對於綠葉菜,應該用熱鍋快炒,不要切後再洗,而應隨切隨炒,隨炒隨吃。菜切碎後也不要放太長時間。“老火靚湯”雖味道鮮美,營養成分高,但不能依賴它來獲取葉酸。

 除此之外,葉酸在柑橘類水果和綠葉蔬菜中的含量最為豐富,對於葉酸缺乏的孩子,可以適當補充。正是那些十分便宜、不起眼的蔬菜水果,在孩子的生長發育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由此可見,補充營養的同時還要講究科學的烹飪方式,才能達到理想效果。

挑肥揀瘦,不知不覺缺鐵

 雖然現在人們的生活大為改善,但缺鐵性貧血的患者仍大有人在,女性和兒童患者尤其多見。而這其中,膳食攝入不夠是最主要的原因。

 在正常情況下,鐵的吸收和排泄保持動態平衡,又有壹定量的儲存量,短期食物鐵的缺乏或失鐵,壹般很少成為缺鐵的原因。

 造成缺鐵乃至貧血的原因:a、攝入鐵不足或偏食;b、生長發育快,如4個月以上的嬰兒、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快,各種營養素包括鐵的需求量增大,而又未及時補充富含鐵的食物;c、長期餵奶,未及時添加輔食;有導致吸收不良的胃腸道疾病等。

 雖然現在的父母都很註意孩子的營養,但有時對孩子的挑食、偏食卻往往不能很好地糾正,導致孩子“挑肥揀瘦”,只吃自己喜歡的,很容易導致某種元素的長期缺乏。

 含鐵量豐富的食品有動物血、動物肝臟、海帶、紫菜、木耳、香菇等,其次為豆類、肉類、谷物,而乳制品、蔬菜、水果的含鐵量很低,油脂中不含鐵。鐵吸收程度還與食物種類有關,肉類鐵的吸收率高於植物,人奶內鐵比牛奶內鐵易吸收,茶葉的鞣酸與鐵形成難溶性復合物,影響吸收。

 另外,別小看了鐵鍋,用鐵鍋炒菜時,可有無機鐵滲入,增加膳食鐵含量。

 由此可見,吃得好並不等於營養就好,平衡膳食才是關鍵。希望父母們能走出誤區,不要讓孩子表面上長得白白胖胖,實際上卻營養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