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們單位做的調研和我的總結。
拖延癥是壹種世界性的兒童行為問題,在3-6歲兒童中非常普遍。有的起床慢,有的吃飯慢,有的走路慢,有的集體遊戲玩的慢等等。在工作中,我經常遇到吃飯很慢的孩子。無論怎麽催促,他們嘴裏總是有食物卻不咽下去。針對這壹現象,我做了以下工作:
壹、孩子吃飯慢的原因:
1,動作不平衡:小班幼兒眼手不協調,部分幼兒不能正確掌握握勺的方法和要領;有的孩子能正確握持勺子,但握不穩,費時費力。
2、腸胃問題:據專家研究,在幼兒期,孩子容易有飽腹感,很快就會有飽脹感,不會對成人產生強烈的饑餓感。
3、牙齒原因:孩子牙齒咬合不緊密,牙齒缺鈣,咬菠菜、韭菜或高纖維紅燒牛肉比較費時,沒有辦法含在嘴裏太多,必須分批咀嚼。
4、挑食:因為家庭習慣,或者不喜歡某些菜的味道,對某些菜不感興趣,拒絕吃。
5、運動不足:運動量不夠,消耗的能量不多。當然,也沒辦法吃得這麽辛苦。
6.心理壓力:共餐時,我們總是習慣於給孩子填飽肚子。不知道孩子看到這麽大壹堆食物壓力很大,食欲自然就沒了。
7.心情原因:今天有心事,受了委屈,或者被批評了,或者和孩子吵架了。如果我心情不好,我會不知道味道,吃飯的速度也會變慢。
8、註意力:孩子註意力不集中,聽到壹點點響動就會忘記吃飯,總是需要人監督。
二、吃飯問題的對策:
1,提供輕松愉悅的用餐環境。
用餐環境很重要,我們會在用餐時給孩子放壹些舒緩的音樂,讓他們開心。用餐前或用餐中不要批評孩子,用溫和的話來提示,以免造成緊張的用餐氣氛。
2.合理安排孩子的用餐時間。
對於吃飯慢的孩子來說,如果是最後壹個端盤子,即使再努力,還是會落在其他孩子後面。所以,為了讓孩子用餐時間均衡,更有自信,我們悄悄先給吃飯慢的孩子壹頓飯。用這種方法來縮短和快孩子的差距。
3.巧妙運用少花錢多辦事的方法。
吃飯慢的孩子不要吃得太飽。要采取少填多加的方法,消除他們的視覺恐懼,給他們心理上的優勢。先上少量的菜,等他吃完了再上,這樣他會有成就感。這種方法也很適合冬天,熱飯熱菜吃起來更舒服。
4.采取正面引導、正面鼓勵的方法。
(1)餐前策略:讓吃飯慢的孩子上臺宣布菜名,在餐前做品嘗師,介紹飯菜的名稱和味道,激發孩子的自信心和食欲,加快吃飯速度。
(2)針對挑食者:A,如果妳不喜歡蘑菇和木耳,我幫妳挑,但是妳要把其他的都快點吃完,答應我明天去嘗嘗蘑菇和木耳。b、請把湯裏妳不喜歡的蘑菇和木耳喝掉壹半,我在全班同學面前鼓勵妳。c、不要把不愛吃的留到最後,我先幫妳解決問題。
(3)對於外部因素:我會先教有咀嚼和拿勺子問題的孩子正確的吃法。然後提醒他:把壹個小口放進嘴裏;咀嚼時,在勺子裏準備第二口,咽下後再把食物放進嘴裏;用後牙咀嚼,像老虎壹樣,更有力量把肉撕碎。
(4)菜單提示法:針對兒童註意力不集中的年齡特點,我們每天吃飯除了嘴部提示外,還采用菜單提示法。教班裏的孩子“靠在桌子上,眼睛看著盤子,手裏拿著勺子,吃壹小盤子”。孩子可以很好的掌握詩詞,吃飯時在桌子中間用圖片的形式制作飯卡,隨時提醒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5)末位淘汰制:每組八個孩子,每天每組只發七張貼紙。每組最後壹個孩子沒貼。孩子們怕不糊,爭先恐後地趕緊吃完飯。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吃得最快,盤子最幹凈的孩子才能拿到,才能糊。
(6)紅綠點提示法:在本班鐘表上的“8”上放壹個紅點。在時鐘的“12”上貼壹個綠點,在班級廠區下面的大板上貼壹張每個孩子的空白獎狀。紅點代表午餐時間。“8”前吃完飯,發個開心貼,貼在班級大版上。綠點代表早餐。同樣,在“12”之前吃完早餐的人會得到獎勵。
第三,家庭同步:
吃飯並不是幼兒園特有的行為。這種行為從寶寶出生的那壹刻就已經開始了。所以,孩子最初的用餐行為是在家庭環境中養成的。僅僅依靠老師單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這需要他們的家庭更好的合作。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應該是壹致的。我們老師要和家長溝通,及時把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反饋給家長,尋求家長的配合。讓父母在家問孩子,像在幼兒園壹樣學會自己吃飯。以下是壹些同步家居的策略:
1,把證書帶回家:
在上壹個策略中,我們為孩子準備了小獎勵。在指定紅點前吃完,就可以獲得小貼紙。過了壹個星期,看誰在證書上貼的最多,拿給爸爸媽媽看。最近因為傳染病,家長很少入園和班主任交流孩子的生活習慣,所以我們也用這種方法讓家長了解孩子上課吃東西的情況。家長可以根據證書上貼的數量給予獎勵。
2.給父母壹點建議:
(1)家裏不要存放太多零食;
如果孩子壹直在吃零食,到了該吃的時候,孩子自然就吃不下了,更嚴重的是會造成營養不良。雖然要給零食,但也不能過量,尤其是垃圾食品,以免孩子多吃零食,“本末倒置”吃晚飯。零食可以根據吃完的情況獎勵。
(2)不要讓孩子吃東西和玩耍;
孩子吃飯玩耍的結果,會延長吃飯的時間。到了下壹頓飯的時候,孩子們不餓,當然不會坐下來吃飯。吃飯的時候,全家人都要專心吃飯,不要做其他事情,比如看電視,說事情。有的寶寶壹邊吃飯壹邊看動畫片,這都是電視造成的:告訴他“吃完再看”。
(3)成年人要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
“身教勝於言教”。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如果大人自己的飲食習慣不正常,或者經常用零食隨便裹肚子,自然沒有理由要求孩子遵守規律的飲食習慣。
(4)讓孩子參與烹飪過程。
比如:上菜,幫忙拎回家,壹起洗水果等等。甚至可以問問孩子的意見,讓孩子幫妳壹起做飯,這樣孩子不僅有參與感,還能在做壹道菜之前知道每壹步,然後更享受地吃。
(5)改變進食的節奏:
發現孩子吃飯節奏慢時及時提醒。家長可以給他示範吃飯的方式和速度,讓孩子在比較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加快節奏。也可以用定時的方法,用定時器,根據他吃飯前可能吃完的時間來設定。如果妳比這個時間早吃完,妳會被表揚。超過限量,吃不完就把碗拿走。規定的時間可以壹點壹點縮短,直到他能在正常時間內吃完。
(6)父母態度壹致:
態度要壹致,不要擔心孩子餓肚子,不要罵孩子。耐心細致。當孩子被慣壞了,想餵的時候,采取鼓勵的方法,哪怕壹頓飯拖很久,也要耐心等孩子吃完。
飲食習慣不是壹朝壹夕能改變的。只能根據自己班級的特點來學習。我把吃飯的孩子分為以下幾類。能吃但不能吃的孩子,能吃但不想吃的孩子,不吃幹的孩子,只吃不吃菜的孩子,吃包子沒餡的孩子,拒絕吃的孩子。還有小孩子胃口特別好。不管他們吃什麽,他們吃得又快又多。對於這樣的孩子,我會提醒他細嚼慢咽,及時控制。發現孩子快吃飽了,會及時提醒,避免暴飲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