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還吸收了大量的現代元素。
服飾 男子:衣著壹般都比較樸實大方,上身為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寬腰無兜長褲凈色長褲,多用白色、青色布包頭,有的戴毛呢禮帽,天寒時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這種服裝在耕作勞動時輕便舒適,在跳舞時又使穿著者顯得健美瀟灑。保留著古代“衣對襟”、“頭纏布巾,喜掛背袋、帶短刀”的特點,傣族男子壹般不戴飾物,偶爾也會發現他們的手腕上有壹只閃閃發亮的銀鐲。鑲金牙、銀牙是他們的喜好。他們通常把上好的門牙拔去,換上金或銀做的假牙。過去有文身習俗,在胸、背、腹、四肢等處文文字符號或獅虎、麒麟、孔雀等圖案,以示勇敢或祈求吉祥之意 女子:傣族婦女講究衣著,追求輕盈、秀麗、淡雅的裝束,協調的服裝色彩,極為出色。青年婦女盤於頭頂,是傣族服飾的壹個顯著的特點。傣族女子上身著各色緊身內衣,外套淺色大襟或對襟窄袖衫,下身著花色統裙,裙上織有各種圖紋,傣族女子喜將長發挽髻,在發髻上斜插梳,簪或鮮花作裝飾。傣族婦女都喜戴首飾,首飾通常用金銀制做,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紋和圖案。在小蠻腰上系壹根精致銀腰帶,據說這根銀腰帶十分珍貴,是由母親壹代代傳下來。實際上這是壹種信物,如果姑娘將銀腰帶交給哪個小夥子,就意味著她已愛上他了。這樣的服飾把她們裝扮得妖美玲瓏,婀娜多姿 食物:寬敞的竹樓堂屋擺著壹張禮桌,桌上鋪芭蕉葉、雌雄雞各壹只及紅布、白布等。主婚人端坐上首,面對跪在面前的新郎、新娘先致賀詞。兩位新人從桌上抓壹坨糯米飯,蘸上酒,向四周,舉手作揖,以示對祖先的懷念和祭奠。以大米和糯米為主食。通常是現舂現吃,民間認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現吃現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澤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習慣用手捏飯吃。 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為主,如酸筍、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歡吃幹酸菜,據說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於消化。 傣族婚嫁儀式習俗
舉行婚禮這天,男方家派出的親朋好友來到女方家參加婚禮的人特別多。他們陪著新郎,壹路敲著象腳鼓和铓鼓,喜氣洋洋地來到女方家,沿途還鳴放鞭炮和鳥銃,以增加喜慶氣氛和驅除邪魔。婚禮首先從女方家的門口開始:在地上鋪壹條花毯,在上面擺壹張小供桌,桌上擺放著鮮花和果酒。新郎和新娘穿著漂亮的民族服裝,並排坐在花毯前,請和尚念經。念完後,和尚用彩色絲線分別束在新娘和新郎的手腕上,以示祝福。接著,男方要走進女方的
家,這需要經過幾道關卡:壹是到門口時,竹門已經關閉,男方需放鞭炮、付禮錢,門才打開讓男方通過;二是登竹樓時,男方被女方的人阻擋,男方需付禮錢才能登樓;三是進了屋後,新娘被藏起來,見不著新娘。男方需付禮錢和敬酒,幾番懇求,幾經周折,新娘才被送出來。這壹系列過程包含著考驗新郎的意味,充滿了歡樂和喜慶的氣氛。
傣族婚禮,古老簡樸,按照當地風俗,婚禮必須在女方家竹樓上舉行。“拴線”儀式是傣族婚禮的主要內容。寬敞的竹樓堂屋擺著壹張婚禮桌,桌面上覆蓋著芭蕉葉,上面放著芭蕉葉做成的帽子,下面放著雌雄雞各壹只。桌上還放有紅布、白布、芭蕉葉盒子等。主婚人坐在婚禮桌上首,親友們靠近主婚人圍桌而坐。新郎新娘跪在主婚人對面,準備接受“拴線”儀式的洗禮。 主婚人致完賀詞,新郎新娘從桌上抓壹坨糯米飯,蘸上酒,撣向四周。之後,舉手作揖,以示對祖先的懷念和祭典。接著,主婚人從桌上拿起壹根較長的白線(有的地方是紅線)從左至右,繞過新郎新娘的肩,把線的兩端搭在桌子上。然後,又用較短的白線,分別拴在新婚夫妻的手腕上。表示他們的靈魂和心已經拴在壹起,相親相愛,永不分離。同時,在坐的老人也紛紛拿起白線,重復地將線拴在新人的手腕上。並祝福他們婚後幸福。生出兒子會犁田、蓋房;生出姑娘會織布、插秧 ? 拴線後,桌子上的壹只雞獻給念祝辭的老人,另壹只讓年輕小夥子拿去分享,預祝他們早日找到鐘情的姑 娘。 在竹樓的另壹端,主人擺設豐盛的佳肴,招待前來賀禮的賓客。新郎新娘舉杯向來賓們殷勤地敬酒。此時 ,客人往往提出各種問題,讓新郎新娘當場作答。幽默的問答,有時引起哄堂大笑,氣氛異常熱烈。 婚宴中,還要請“贊哈”(歌手)來唱歌。“贊哈”有男有女,大都是口齒靈俐,通曉本民族文化,善於 表達感情的人。當“贊哈”唱到精彩之處,人們爆發出“噢!噢!噢!”的歡呼聲,將婚禮推向高潮。傣家人常說:沒有贊哈的婚禮不熱鬧,酒也不好喝。因此,婚禮是男女贊哈們大顯身手的機會。人們壹邊吃菜、喝酒,壹邊聽贊哈們演唱,唱到精彩處,人們會爆發出“水、水、水”的歡呼聲。聽,這是贊哈們的歌聲: 今天是鳳凰起舞的時刻,/今天是孔雀開屏的時辰,/在吉祥的日子裏,/來的都是最尊敬的喜客。/歡迎妳們,男女貴客,/我要唱最好最美的歌。/首先祝福新婚夫妻,/他們是人間的好兒好女,/像芭蕉壹樣的美麗,/像椰子壹樣的稀奇。 贊哈演唱之後,參加婚禮的賓客和新郎新娘壹起跳舞。在铓鼓和象腳鼓聲中,人們聚集在庭院裏或廣場上翩翩起舞,通宵達旦。 筵席場合,既是對新婚夫婦的祝賀嬉戲,又是來賓中那些未婚男女談情說愛的良機。在筵席桌旁,青年們 總是和自己的心上人坐在壹起,互相把酒談心。壹對新人的結合,另壹對新人又在悄悄地孕育之中。來年的這時,不知有多少青年結合為伴侶。 第二天天亮,新郎要返回父母家,到晚上才回妻家。第三天,男方父母親挑著涼米粉等東西來女方家認親戚,並分別向各親友送涼米粉壹塊。婚後第五天,新郎新娘又挑著涼米粉到男方家認親戚,同時也分別送親友涼米粉壹塊,親友也要向新娘贈送禮物。到此,整個婚禮才算結束。 結婚後,男方壹般要在女方家住滿三年,然後才能攜妻回到男方家住,在男方家住滿三
年後,又可以回到女方家住,即所謂“三年去、三年來”。直到夫婦二人蓋起自己的房屋,經濟能獨立後,才離開雙方父母建立起自己的小家庭。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新郎新娘結婚後即蓋起自己的房屋,建立起自己小家庭的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