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怎樣將識字教學滲透中國文化?拜托各位了 3Q

怎樣將識字教學滲透中國文化?拜托各位了 3Q

聾校語文立體教學 聾校語文教學是壹門最艱巨的學科,也是涉及整個聾教育的大問題,本人撰寫了壹篇文章供同行討論。 淺談聾啞學校語文的立體教學 多年從事聾教育的老師都會有這樣壹種感覺:聾生的語文最難教,化的精力最大而收效較小。壹般九年制的聾校畢業生,能寫好文章的不多見,而詞語顛倒、句不達意、結構紊亂的為數不少。這是什麽原因?是否有良策可治?我們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多年的探索和實踐,開展了壹些有益的嘗試;在實踐中也制定了壹些具體的方法和措施;初步有這些體會: 壹、抓好語文學科的主陣地。 聾校語文教學大綱中這樣寫到:語文是對耳聾學生“進行發音、聽話(看話)、說話和祖國語言文字教學,使學生具有壹定的聽話(看話)、說話、閱讀和作文能力,發展觀察和思維能力,並受到生動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 原上海出板社出版的聾啞學校低年級語文要求學生掌握398個普通話常用音節的讀音(直呼音節),這樣有利於學生借助拼音學詞識字和說話。在漢語拼音教學的同時要打好字詞基礎,讓學生在理解、掌握課文中詞語基礎上認識生活中遇到的生字新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拓寬識字學詞的渠道。我們稱為它為“每日壹詞” 中年級要嚴格進行句和段的訓練。在低年級的教學中學生掌握許多詞語和初步建立了句子的概念。隨著年級升高,在句子教學中,不但通過直觀讓學生理解復雜的句意,而要重視培養他們認識事物間關系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學生正確理解句意的基礎上,懂得句子間的內在聯系。運用多種練習方法(如句式練習、用詞造句、縮句、擴句、改換句式、仿造句子、看圖寫句、看演示寫句子),使句子教學生動有趣,同時又能讓學生在各種練習中逐步掌握句子。盡量做到天天練、日日寫,我們稱它為“每日壹句”。在此基礎上要進行連句成段的訓練,如:看圖寫連貫的句子、看演示寫壹段話、連篇成段等。讓聾生將已掌握的句子串起來連成壹段,說明壹個事物、敘述壹件事情、反映壹個問題,為連段成篇打好基礎。 高年級進行篇章的綜合練習。作文練習五、六年級每學期十八篇,七、八年級每學期十七篇。主要形式有“片段練習”、“看圖作文”、“命題作文”、“應用文練習”、“對話練習”及“修改作文”。除抓好這些教材規定的篇章練習外,必須結合本地實際和聾生活動範圍增加壹定數量的篇章練習。如“參觀記”、“影評”、“讀書筆記”、“書信”、“日記”等。日記的練習對聾生很有高的實用價值。壹篇好的日記,就象壹篇作文壹樣能描述壹天中的某壹件事、某壹個人物、某壹事情的情節。我校對五年級以上的學生要求每個星期寫三篇日記,九年級畢業時壹個學生就有500篇左右的日記練習,語文知識和寫作水平必然會有顯著的提高。例:陳義東同學每個學期都能按照這樣的要求做了,畢業後來信感謝老師對他的辛勤教育,這封上千字的來信基本無錯誤之處,老師看了說“這樣的畢業生--合格。” 二、在數學、常識、思品等學科進行語言文字教學 “語文是學好文化知識的工具”,語文學好了對其它學科的學習當然有利多了。由於聾校的教材體系不同於普通學校,聾生的認知能力又落後於健全孩子,我們不能單靠語文教師孤軍作戰,而要發揮諸種學科教師的積極性,進行協同作戰。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1.對各學科提出語言文字教學的要求。聾校語、數兩套全國統編教材與普通小學教材相比較,語文學科明顯低於數學學科的要求。其它學科還未能形成體系,各地聾校所用的教材還不統壹。數學、常識、思品等學科中出現大量字詞超前於語文學科,這對該學科的教學帶來壹定影響。最突出的是數學學科,在運算定律、概念、算理、應用題中出現的大量生字詞。如處理得好就會形成良性循環,處理不當會造成惡性循環。這也是聾校“應用題教學難”的結癥所在。我們對這些學科出現的生字詞要求任課教師借用漢語拼音這個識字拐棍為聾生及時掃除障礙,形成本學科的教學語言。 2.加強各學科的備課管理。備課是上好課的基礎和前提,要使各科教學都都能註重聾生的語言文字教學,必須加強各學科的管理。我們為了形成語言文字教學的整體要求,對各學科備課進行了改革,提出了備課不僅要備好教材、學生兩頭知識結合點的教學方法,更要備好本課中的學的生字新詞及這些字詞所組成的句子和怎樣掃除這些字詞的障礙。如何使學生掌握本課的有關語言。備課項目中還專門設置了“語言訓練”欄目,要求各科教師在備課中都能按照整體要求在傳授本學科專業知識的同時,完成語言文字教學的任務。 3.開展跨學科的教學研究活動。為了使各學科相互了解語言文字教學情況,近年來我們開展了跨學科的教學研究活動。壹是跨學科的互相聽課。我們對各科老師規定每學期的聽課量,其中要求聽本學科的占60%,其它學科的占40%。二是組織全校性的評課活動。每個教研組每學期由壹位老師上大組課,全校各科教師都參加聽課,聽後進行評議。評議該課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是否綜合進行語言文字教學,效果如何。 三、在學習生活環境和各項活動中滲透語言文字教學 要使聾生在校期間學到紮實的語文知識,具有壹定的閱讀、寫作能力。這不僅要抓好語文學科和其它學科的教學,而且要重視環境對學生的影響以及各項活動的滲透作用。 1.學習環境。教室是學生主要的學習場所,在教室裏應根據不同年級的語文水平創設不同的語言文字環境。例如:黑板報低年級應出些漢語拼音、看圖識字、看圖寫話;中年級可出每日壹句、句子訓練、看圖學句;高年級可出日記選登、文章節選、讀書筆記等。還有學習園地、知識角、紅領巾角等都可成為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產生影響。 2.生活環境。聾校壹般都有住校生、而縣(市)級聾校則更多些,因此生活環境對聾生語言文字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例如:學校壹日常規。早晨該先做什麽、後做什麽、晚上應怎麽安排。壹日三餐的菜譜、菜的名稱,如何種植,它的生長情況,成熟後又怎樣加工成菜肴等,周末文藝生活電影電視,我們將生活常規形成文字,菜譜請人填寫,電影電視打上字幕或用手語翻出,使聾生在校生活處處能學到語言文字。 3.各項活動。聾生從小失去聽力,缺乏父母、親戚、鄰居的語言訓導。在聾校每壹項活動都是壹次很好的學習機會。例如:外出參觀學習,教師事先要對活動內容、過程進行周密考慮,向學生提出參觀要求:看些什麽?學習那些東西?會用上哪些語言?參觀時老師帶上壹些卡片、粉筆,學生帶上小本子,看到什麽就能及時進行教學,回校後要求學生及時整理成文;在組織觀看電影、電視、戲劇時要求教師及時將故事主要人物、情節、事情發展情況隨時告訴學生,促進學生思維的形成和發展,提高他們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以上是我們開展語文“立體教學”實踐的做法和體會。 本文初稿於1994年,2000年發表於 《當代教育教學論文集錦》 [中學語文論文]讓孩子成為中國的海倫·凱勒 添加:2005-10-7 15:11:39 來源: 作者: 責任編輯: 欒月香 我是壹名普通的母親,卻經歷了與常人不尋常的經歷。因為我是壹名聾兒的母親。然而今天,當我看到兒子那健康、活潑的身影,看到他與正常孩子邊說邊笑,充滿自信地走在上學的路上;當我看到他獲得的壹張張光彩奪目的獎狀和壹塊塊獎牌;當我聽到他那熟悉的、帶有特點的讀書聲,我比別的母親更多了幾分驕傲。望著茁壯成長的兒子,壹幕幕往事浮現在眼前。 我的兒子劉奕,今年20歲。在他剛出生兩個半月時,由於註射慶大黴素,導致雙耳失聰。這壹結果,猶如晴天霹靂,使我傷心絕望到了極點,終日茶不思,飯不想,像個木頭人。這時候,朋友送來了壹本《海倫·凱勒的故事》,使我重新看到了希望。我閱讀了大量的書籍並向聾啞專家請教,十幾年如壹日地教他發音、學語言,終於使他以目代耳,攻克了口語難關。其間,我放棄了二胎指標,把全身心的愛都傾註在了劉奕身上,讓他真切地感受到母愛,讓他覺得:我能行! 培養堅強的意誌,對聾兒有著特殊與深遠的意義。上學後,在學好各科文化知識的同時,我全力支持他參加各項活動。很快,他成為校獨輪車隊的壹員,但由於聽力問題,他身體的平衡能力比正常孩子要差,因此摔跤的次數比別人多得多,經常是新傷覆舊傷。記得最嚴重的壹次,傷口兩個星期才愈合,當時,劉奕害怕了,流著淚對我說:“媽媽,我會不會殘廢呀,我不想練了。”看到孩子傷得這麽重,我怎能不心疼呢?可是如果半途而廢,怎麽能培養他堅強的意誌呢?我強忍住淚水,鼓勵他壹定要堅持下去。因為他聽不見聲音,騎車上馬路,危險性很大,為此,我成了他的陪練,常常悄悄跟著他,暗中保護他。記得暑假集訓,氣溫高達38至39度,他仍堅持每天練習,壹騎就是20公裏,從不間斷。壹天,他把腳摔破了,血肉和襪子粘在了壹起。我問他:“怕不怕?”他歪著頭調皮地說:“怕什麽呀,老師幾次讓我坐車,我都堅持不坐。”我向他伸出大拇指說:“真堅強,妳是壹個小男子漢!”他笑了,看得出他很自豪。可是在壹旁的奶奶卻背過身去,偷偷地擦眼淚。奶奶心疼孫子,對我說:“我真希望車隊把他淘汰,練車太苦,太危險,我不放心呀。”劉奕看見了,著急地說:“那怎麽行,我還要參加全國比賽,還要取得好成績呢!”功夫不負有心人,劉奕連續三年參加全國獨輪車錦標賽,都取得了好成績。1999年他獲獨輪車錦標賽400米銅牌並打破全國記錄,同時,在其他方面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曾被評為北京市優秀少先隊員標兵,獲全國千名好少年勇敢獎,並獲得了全國珠心算三級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