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的思維是,有文化有地位的人用普通話交流,沒文化的鄉巴佬用方言。這個觀點得到了很多人的默認。有些城市人厭倦了說方言的農村人,順化的就是“鄉巴佬”。甚至有的人到了其他城市,用普通話和家鄉人交流,對自己的家鄉話感到羞恥!
這其實是自卑的表現!
現在的人,雖然會說家鄉話,卻舍不得讓孩子說家鄉話,讓孩子小的時候說普通話!是什麽樣的情況?他們對孩子說普通話,對夫妻雙方說方言,對父母說方言。最後的結果就是他們的孩子根本不會說方言!
妳會不會說,不敢說或者不屑說?
有些家長直言不諱。我怕我的孩子在說普通話的人群裏,大家都在用普通話。我家孩子突然不說話了,說個方言,怕被大家笑話!我怕孩子陷入尷尬!
事實上,邊肖認為,學習兩種語言,與家人說家鄉話,與外人說普通話是完全可能的。這是有優勢的。回老家可以讓孩子更快融入農村朋友,沒有太多陌生感。有更大的家鄉代入感!
邊肖就是和家人說家鄉話,外面說普通話,切換自如。畢竟多壹技之長總是對的,這也是我們的根本!
語言只是壹種交流工具,方言只是不同於普通話的壹個版本,但是普通話因為國家的推廣和使用而更加普遍!
真正敢大方說自己方言的人有兩種:土人和知識分子!
第壹是在這個語言的圈子裏本能的交流,第二是了解方言的美,喜歡方言,欣賞方言!
其實說方言並不可恥,但是說方言沒有天賦真的可恥!
沒有方言的人就是沒有根的人。方言是當地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