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天,韓信拿著壹把長劍走過市場。屠夫看他不順眼,想刁難他。他擋住了韓信的去路,當眾對韓信說:“妳不要整天像個拿著破銅爛鐵的俠客。我看得出妳是個懦夫。如果沒有,妳可以在所有人面前殺了我,否則,妳不能從這裏通過。除非妳經過這裏。”屠夫指了指自己的褲襠,韓信明白了他的意思。當圍觀的人都在想韓信受不了這份羞辱的時候,韓信蹲下身子,爬到了屠夫的胯下。然後韓信揚長而去,任由身後的屠夫從他口中說出那些侮辱性的話。
之後,韓信被放入劉邦帳下,直接被任命為校尉,並在蕭何的極力推薦下晉升為將軍。後來又率領三萬漢軍遠征,先後為劉邦攻下魏、代國、趙、齊,為劉邦打下了基礎。當劉邦和項羽處於焦灼狀態的時候,韓信早已成為齊王。項羽被滅,劉邦治國後,韓信被分封到家鄉,成為楚王。
有些聖賢得勢後,會報恩報仇。韓信當了家鄉的王,只還人情不報仇。韓信獎勵了經常給韓信送飯的洗衣老仆兩千金。至於屠夫,韓信不但沒有殺他,反而表揚他的勇敢,提拔他為副將。韓信對部下說:“我真的不敢殺他嗎?如果我不想被那褲襠羞辱,壹怒之下殺了它,秦朝的法律也會殺了我。殺了他也不能讓我出名。我為什麽要害怕面對恥辱,毀掉自己的未來?”
這就是著名的歷史典故:胯下之辱。看了這個故事,有人覺得韓信變通,寬容,不忘舊怨。但我認為這種觀點並不完全正確。韓信的確靈活,但他未必能忘記舊怨。
司馬遷在編《史記-韓信列傳》的時候,親自到韓信的家鄉去打聽他的過去。村裏的老人告訴他這個故事:
韓信小時候家裏窮,母親去世沒錢辦喪事。而韓信卻處處為母親選擇好墓地。他想讓10000個家庭住在那個墓地旁邊,守護他母親的墳墓。
後來司馬遷去給韓信母親上墳,和那些老人說的壹模壹樣。後來韓信確實安排了壹萬個家庭為他母親守墓。
不難看出,韓信雖然有著無與倫比的智慧,但是他太狂妄了;韓信雖然高人壹等,但是太華而不實,自吹自擂。為什麽他要安排壹萬人守他母親的墳?雖然年輕時生活艱難,但他知道自己會有大作為,在眾人的嘲笑中有著高超的天賦,養成了他浮誇自大的性格。他不能忘記他的母親僅僅因為他窮而被埋葬。他能忘記自己尷尬時當眾被粗魯屠夫侮辱的場景嗎?
正是因為韓信的隱忍,母親的簡單安葬,屠夫腿的屈辱,壹直在他的腦海裏刻骨銘心。而這兩次刻骨銘心的屈辱,正是激勵他不斷拼搏,最終取得成功的墊腳石。韓信在亂世掙紮了十幾年,這兩件事過去了十幾年,他卻久久不能釋懷。
真正慷慨豁達的人是什麽樣子的?就像他被壹塊小石頭絆倒了。他會恨那塊石頭十幾年嗎?他感到惡心,因為他踩到了壹坨屎。他會恨那條狗十幾年嗎?對於壹個大度豁達的人來說,仇恨和羞辱就像絆倒他的石頭,讓他惡心的屎。這些小事怎麽能在他腦海裏停留十幾年?
每個人都有尷尬和尷尬的時候。如果他善於偽裝,他會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尷尬和尷尬,而每個人都虛偽,每個人都會偽裝。韓信獎勵屠夫,讓很多人覺得他出手大方,不記宿敵。但也讓很多人看穿了他的小心眼和刻骨銘心的宿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