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住在北京的胡同裏是壹種什麽體驗?

住在北京的胡同裏是壹種什麽體驗?

Ruru(好好住 ID : @如森)與雜魚住在胡同的小院老房裏,由東西兩房和中間的壹個小院組成。這壹片區域,正好滿足兩個人的職住需求—— Ruru 是甜品師,而雜魚則是私廚廚師也是個設計師,他們倆的住家生活、日常工作還有私廚餐廳的每日招待全都在這個院子裏有條不紊地進行。

▲ 2015 年 9 月的《悅食Epicure》封面,陳柏霖正是坐在雜魚和 Ruru 家中進行拍攝。 ?上圖:/ ?《悅食Epicure》

這兩個典型的南方人在北京城中心的胡同院子裏住了三年多,對房子改造了不少,保留了老屋的歲月感,又能賦予其新樣貌,這個小院也被平添了壹些京都町屋氣質,接地氣又不失品味。

▲ 小院的壹年四季。

圖片來自本文編輯及好好住APP用戶「如森」

房子位置 ?北京東城區

房型 ?東西兩房獨立分開,各壹室壹廳

面積 ?兩邊各 50 ㎡

入住時間 ?3 年半

1.西房

男主人雜魚在幾年前租下了西房,房型原是傳統的胡同老房「三進式」,三個基本等分的空間。他用了四個月的時間,把西房改造成如今的模樣——擁有更大的公***空間與獨立的廚房。西房如今不僅是住家,亦是他的私廚餐廳「雜魚治」所在。

對雜魚和 Ruru 兩個人來說,餐桌始終是家裏最重要的壹個空間——正如她所說,「沒有什麽比美味更治愈和撫慰人心。」

▲ 兩個人都十分擅長料理,也甚少外食,並總能讓餐桌上的花樣時刻變化。▲ 可坐六個人的長木桌,壹側是長椅,壹側則是三把獨立的單椅。天花板頂較高,垂掛三展簡潔但具工業感的吊燈。

▲ 當已經有點厭倦各種洞洞板或是鐵藝相片墻時,餐廳裏的這塊「大裝飾板」很是讓人驚喜。雜魚收了親戚不要的舊貨木床板,將其豎過來倚墻擺放,就成為壹塊顏色與材質都完美的墻面裝飾。

這個廚房既要承擔兩個人日常功用,又要每日招待客人,那廚房應該要巨大無比功能齊全吧?!並非如此,這個由「吧臺+後廚」構成的廚房並沒有大部分人家裏的大。重點還是如何有效利用!

▲ 選擇料理器具,實用最重要,品牌是其次。

掛著暖簾的門洞後是壹個小而緊湊的廚房。三面料理臺,左邊是備料區,中間是竈臺與切菜區,而右手邊則為洗菜洗碗區。對於料理器具的選擇,雜魚是絕對的實用主義——「鍋是消耗品,其實日本職人的那個鍋只適合溫火煮啦,姜母鴨這種還是要用 15 塊壹個的土鍋來做。」

▲ 古董器物還是平價大路貨功能上都是平等的。

私廚廚師的身份再加上本身就是日本器物愛好者,這個廚房的三層木擱板上,大大小小的碗盤加起來約莫估計 100 個,不分貴賤地有序疊放在壹起。和他們倆聊到日本旅行時,雜魚說「天津飛日本比北京飛便宜多了,省下的交通費又能多買壹些碗了。」

▲ 對物件更有邏輯,隨時收納。

空間小反而建立起對於收納更加嚴謹,並要求物盡其用。每壹塊地方都要發揮起作用。使用東西會用壹次後立馬收拾,要不很容易就亂套。小空間的整理容易樹立起對於物件的邏輯性。

▲ 吧臺讓空間更有層次亦多儲物空間。

吧臺臺面是雜魚自己買了舊木頭再與木工師傅壹起做成的,雖顯粗糙但木頭上不做作的凹陷倒也具有個性。「剛搬來北京時比較窮嘛,家具能自己做就都自己做。」

▲ 角落展現主人品味,讓小空間更有玩心。

吧臺的角落很生動,日本作家器物和有趣玩意兒簇擁,甚至牛油果本身都無意中成為裝飾品。

2.東房

東房主要是 Ruru 的甜品烘焙工作室,因此格局與西房略有不同。幾乎全部打通,以玻璃隔斷分隔料理區與大廳。

▲ 玻璃門隔斷區分空間 + 半島臺操作空間。

空間以玻璃移門區分空間,更為通透,也能防止在工作時候,家裏兩只貓的打擾。同時,壹張桌子與料理臺面連接形成「半島臺」,方便工作時候的操作動線。

▲ 擱板與 S 型掛鉤的大量使用。

甜品烘焙材料與器具等都整齊地放在墻上的擱板與 S 型掛鉤上,讓操作空間最大化。

▲ 落地置物櫃既是收納亦是展示。

失物招領的落地收納櫃是「百寶箱」,器具、擺件、香薰等等全都在這個置物櫃中,櫃內以收納籃或木盤二度收納分類,既能裝東西又能將這些東西優雅有序展示。

3.院子

試問,誰不希望自家有個小院呢!雜魚是廈門人,隨性的閩南人氣質在他身上頗為明顯,穿著人字拖在院子裏泡茶已是常態。更讓人羨慕的是,到了天氣舒服的時候,這個院子也成為他們與朋友「露臺野餐」的最佳場所。

▲ 聖誕的花環還在墻上,椅子或是桌幾都為舊物,小院裏更多是愜意,燈旁的風鈴亦顯風雅。▲ 天氣舒服時,小院用餐也成為他們的日常活動。

- Q & A / 好好住 X 如森 -

Q./ 為什麽在北京不選擇公寓而選擇平房呢?

A./ 壹直都想有壹個小院子,可以種喜歡的綠植,也可以在小院子裏幹些活兒,能體會四季不同的光,還有周圍貓咪時不時在屋頂散步。之前有流浪貓在屋頂生的小貓被我們撿下來送給朋友領養,現在已經是只少女喵啦。同時北京胡同感覺更接地氣,外出行動也更加方便,進進出出也能跟鄰裏打招呼。

▲ 小院門上是雜魚自己寫的告示。

Q./ 搬進來時,這個小院是什麽樣子的,談壹下改造經歷吧!

A./ 最初租的西房(魚治工作室),有三房後來打通了。起初房間的設施很簡陋,裝修時很多木頭都是跑去木材市場挑選,自己打磨上漆。門窗和墻也是麻煩朋友們壹起動手制作。最大的體驗就是能親自動手都自己來。

Q./ 妳和雜魚都是熱衷在廚房的人,在處理和廚房的關系上有什麽心得嗎?

A./ 空間小反而能對收納更嚴謹並要求物盡其用。每壹塊地方都要發揮起作用。使用東西後會立馬收拾,要不很容易就亂套。小空間的整理容易樹立起對於物件的邏輯性。

▲ 雜魚廚房中壹角。

Q./ 如果壹天都待在家裏,那壹天從早到晚大概會做些什麽事呢?

A./ 早起做個簡單的早餐,然後給院子的花草澆水,打掃落葉,給貓咪加貓糧,清理房間,再去市場采購食材準備午飯,下午會嘗試烤新的蛋糕,晚飯後看書發呆(都是在沒有工作的情況下)....

▲ 家裏的貓。

Q./ 家裏 3 個自己最珍藏的東西。

A./ 失物招領的家人食器收納櫃 / Karimoku60 日式雙人沙發 / 井藤昌誌的 Shaker box。

▲ 井藤昌誌的 Shaker box 和草綠色 Karimoku60。

Ruru 和雜魚當然也對現在的家有不滿意的地方,卻也不強求。他們總能巧妙地「回擊」壹些不那麽稱心如意的事情——不習慣吃北方菜?那就自己做菜結果還開了家口碑極佳的閩南私廚;沒有現成的家具可以購買?那就自己買木材來制作唄。在日常中真實地去延展對於「理想生活」的期許,讓每個角落都有自己喜歡的物件或是設計,反正,舒服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