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古籍中的涪陵水道湯簡介

古籍中的涪陵水道湯簡介

《醫宗金鑒》第四十六卷:茯苓導水湯方劑:木香、木瓜、檳榔、白術、茯苓、澤瀉、桑白皮、砂仁、陳皮,均分,主治妊娠脹氣。用法用量:水煎服。如果腫了,就加橘皮;如果腿腳腫了,加防身;對於濕哮者來說,是苦的。從宗彜《金鑒》第46卷中提取,茯苓水道湯46方由茯苓、檳榔、豬苓、縮砂、木香、陳皮、澤瀉、白術、木瓜、大腹皮、桑白皮、蘇梗組成。主治:妊娠脹滿,氣短臥難,脹滿困窘;產後水腫,喘息,排尿困難。用法用量:加入生姜,水煎服。加減消腫加枳殼;哮喘,加上苦痱子;如果妳的腿腳腫了,要做好預防措施。臨床應用:李某某,女,29歲。26歲結婚,1婚後6個月以上早產。現在二胎懷孕7個多月。從第四個月開始,全身都腫了,尤其是腹部。幾個人吃了40多劑中藥,也不見好轉。腹脹異常,四肢浮腫,氣短,心慌,飲食不節,腰痛,腿重,白帶多,行走困難。處方:茯苓15g、白術15g、豬苓15g、澤瀉5g、郎片5g、砂仁7.5g、木香3.5g、陳皮10g、杠柳10g、當歸10g。服藥後胸痛略適,飲食稍增,尿量略增。原方稍服後,服用10多劑,所有癥狀基本痊愈,但體質較弱,後期用當歸散改善。

具體可參考百科詞條:涪陵水道湯[最後修訂於2009/12/115:55:18 * * 500字],以下結果自動匹配,請自行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