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明朝紙幣,是當時明朝與東南亞諸國交流時明朝使用的貨幣之壹。
下西洋還有壹個副產品,那就是胡椒,此前胡椒被視為藥材,因“下西洋”帶回大量胡椒,使它成了調味品。胡椒被“強制推廣”明代之前,胡椒是藥,只有皇家、高官用來烹飪,很少被寫入菜譜,經這壹輪“強制推廣”,明代幾乎所有菜譜書籍都記有胡椒菜。因為胡椒已經成為了其對外貿易的壹大標誌性成果。胡椒的差價大,利潤也高。為皇帝集團賺了好多錢。
明朝還壹度將胡椒折算成官員工資,甚至每斤折100兩白銀,官員叫苦,卻不擾民間,名臣丘濬說:“今朝廷每歲,恒以番夷所貢椒木折支京官常俸,夫然,不擾中國之民,而得外邦之助,是亦足國用之壹端也。其視前代算間架總制錢之類,濫取於民者,豈不猶賢乎哉。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把壟斷胡椒貿易理解為明朝皇室收割錢財的壹種方式,但這也為未來的政治鬥爭埋下來暗雷。因為這份利益是皇帝集團壟斷的,而其他的利益集團沒有得到分毫。出現政治鬥爭是必然的,整個明朝的黨政都是圍繞著利益的爭奪。皇帝,文官,地方豪紳,妳方唱罷我登場。
下西洋之所以停止其實上也是政治鬥爭的結果,首先,鄭和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在明朝的時候不高甚至可以說很低。《明史》對鄭和評價也不高,僅留700余字小傳。再加上鄭和是太監,與文官集團是走不到壹塊的。所以鄭和在面對文官集團的時候是根本沒有話語權的,他只是皇帝集團對外貿易的跑腿,並不是這場權利遊戲的主要玩家。與文官集團和地方豪紳的勢力相比,鄭和實在太渺小了。朱棣是壹代雄主,朱棣在位時,這條經濟脈搏可以被他牢牢把控,朱棣死後,連年的戰爭造成的經濟壓力便轉移到了朱高熾與朱瞻基身上。朱瞻基是個有抱負的人,他組織了最後壹次下西洋,但也因為這最後壹次沒怎麽賺到錢,再加上鄭和的逝世,迫於各方面的壓力,最終停止了下西洋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