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鄉村婚禮

鄉村婚禮

很久沒去過鄉村婚禮了,對鄉村婚禮的印象還停留在十幾年前的記憶裏。那時候如果家裏比較有錢,就找個大貨車嫁過去。如果家裏比較窮,就騎車結婚。

現在人們小康了,城鄉差距縮小了,農村人逐漸和城市人平起平坐,婚禮現場也越來越“城市化”。

暑假遇到了侄子的婚禮。全程參與,體驗了新農村的婚禮。

和之前印象中壹樣的農村習俗是,農村人的婚喪嫁娶都是在村民的幫助下完成的。婚禮前三天,主人家挨家挨戶請人幫忙,辦酒席,俗稱“請幫忙”。主要是主人家的女人,或者幾個關系密切的家庭,在廚房裏忙碌著,選菜,切菜,做飯,各有分工,互相配合。俗話說:“三個女人的命”,這壹天,幾個女人聚在廚房裏,開玩笑的聲音能傳幾裏。

現在,也有壹些村民學城裏人,在賓館裏辦婚禮。但是,在農村人眼裏,這樣的婚禮,家庭顯得太冷清,感覺不熱鬧。所以絕大多數農村人還是請廚師到家裏,在家裏擺大鍋、大棚、擺宴席。

婚禮的前壹天,村裏的人聚集在主人家,幫主人家搭棚子,搭爐子,準備第二天的婚禮。這個時候大家都不再聽師傅的指令,有壹個人說了算,叫“大總管”。“總經理”通常是受人尊敬的人,要麽是村支書,要麽是村長,必須具備壹定的組織管理能力。當然,按照約定俗成的規則,幫工需要服從“大經理”的指令,說什麽做什麽,還得服從安排。

晚上,主人家會招待提前來的朋友,壹般都是特別“鐵”的朋友,會在婚禮前壹天來,壹方面可以增加人氣,另壹方面也能顯示出主人的好客。

婚禮當天,壹大早,準備好婚禮的“花車”和婚禮的車隊。婆家把蓮子、黃花、飯碗之類的東西包好,媒人領著壹群人去新娘家領喜酒。陪同的有新郎、伴郎、抱“轎子”的女娃娃和抱荷葉的男娃娃。

作為男方家的親戚,我沒有去新娘家。下面對新娘家的描述完全是別人口述的,其實和原始習俗差不多。婚禮隊伍到了新娘家,新娘的小姐姐們會堵在門口,只有婆家的人才能拿著紅包敲新娘的門。

還有壹個習俗是,新娘家給有“轎子床墊”的女娃娃和有蓮子的男娃娃發紅包後,才能交換這兩樣東西。

帶到新娘家的還有“李饃”,即在饅頭裏包錢、辣椒、花椒、艾葉、麥麩,諧音,寓意新娘有錢、麻子(不講理)、辣、愛、福。新娘從這些包子中選三個來掰,掰的是什麽樣的人。整個過程非常熱鬧,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新娘家的儀式完成後,在父母的同意下,新娘就可以“上轎”了。浩浩蕩蕩的送別隊伍去了新郎家。

當花車快到新郎家時,早先放在路邊的鞭炮被壹個專門的人點燃了。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花車到了新郎家門口。

在新娘“下轎子”的那壹刻,新郎手裏拿著壹把紅傘走回新房。新門已經關了,新娘家需要拿著紅包去敲新門。雙方經過壹番協商,新門打開,新娘進入新房。

當時有“洗臉”的習俗。新郎家的壹個妹妹給新娘端來了洗臉水。第壹次是不幹凈的水,壹般是鹽水,泥水或者茶水,主要用來烘托氣氛。當然,紅包給了挑水的妹妹,妹妹會得到壹盆幹凈的水。新娘會象征性地洗手,這個習俗就完成了。

接下來,新娘的弟弟負責訂購窗簾。這個習俗也沿襲了當地的傳統,給訂窗簾的弟弟紅包是必然的。

這些習俗結束後,婚禮正式開始。現在農村人也請了司儀主持婚禮,和城裏人沒什麽區別。婚禮結束後,宴會開始,新郎新娘向來賓敬酒。

宴會結束後,壹場熱鬧的婚禮落下帷幕。在新時代新風裏,我看到了越來越富裕的農村人的新婚禮,越來越富裕的農民的新生活。

祝情侶生活幸福,攜手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