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量關於健康與養生的書籍占據了中國圖書市場的重要地位,各種健康與養生講座以不同的形式頻繁出現在報紙、雜誌和電視媒體上。
但是,仔細觀察這些關於保健的書籍或講座。
不難發現,其內容大多圍繞飲食、運動、按摩、推拿等具體形式和方法展開,受限於壹種方法的敘述和傳播(當然這壹點也很重要),而保健這壹非常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內容往往被忽略。
其實綜合保健應該包括兩大部分:健康(形)和心(神)。
世界衛生組織早就指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痛苦,而且是壹種身體、精神和社會完整性的狀態。也就是說,
健康應該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真正的養生應該是身心合壹,兩者都要養。養心養身,首先是養心。“蘇文?古代無罪論說:無所淡然,真氣隨之,靈藏於內,病安乎?古今醫學百科全書?保健的剩余記錄也說:重要的是培養心靈,然後培養形狀。神清氣和,心結皆和。
養生之本也。肥胖的皮膚,填滿腸胃,產生渴望,
養生到最後,老婆只知道怎麽保持身材,不知道怎麽保持心態。我不知道如何去愛上帝,但我知道如何去愛我的身體。不知道外形也是載著神的車。神去則人亡,車散則自然。
其實修心,不僅僅是文字啟發、安慰、自我心理暗示那麽簡單,同樣也不是空無壹物,無法預測。在中醫養生的知識體系中,有大量的養心養生的內容,在實踐層面有很多可以操作的東西。這些修煉方法和技巧,對於修煉我們的內心是非常重要的。張其成教授的《養心養生》就是這樣壹本專門講述如何養心養生的書。本書分為九個部分:什麽是養生,為什麽養生,養心,易道養心,儒家養心,道家養心,佛教養心,中醫養心,養心。濃縮了張其成教授多年養生理論研究經驗和養心開竅實踐的精華,圖文並茂,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強。我相信通過閱讀這本書,再加上妳的自覺實踐,妳可以放下不必要的煩惱和痛苦,讓喜悅有機會發光。這完全取決於我們的內心。情感是可以轉化的。快樂不僅觸手可及,也是我們的權利。我們不應該讓憂慮支配我們。當身心快樂時,我們才是真正健康的。
那才是真正的健康。健康要有根有據。
如果說《易經》試圖從觀念上告訴我們關於生命本質的各種可能性,讓我們從符號和寓言的角度去理解生命之路,克服時間,那麽儒、道、醫、禪可能是試圖給我們更多的東西在平面上操作,讓我們把自己的身體當成無限的迷宮,去探索自我能量提升的任何可能性。這應該是養生的根本和途徑。健康需要尋根,
為了養生,妳要追求自己的夢想。追求夢想是壹個過程。行走在這個過程中,妳會發現人性的偉大,生活的美好,生活的趣味。這就是文化。有了文化的滋養,
養生可以從自發走向自覺。也就是說,
為了變得有意識,保健需要文化作為基本條件,或者說文化是保健的基本知識背景。很多老中醫都是自己上山采藥。提到中藥材,他們常說:我知道它是寶,卻不知道它是根草。現在的醫生進山,估計很多都是進了寶山,空手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