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記憶深處,哪頓年夜飯最讓妳難忘?

記憶深處,哪頓年夜飯最讓妳難忘?

上海人過春節較註重的有兩個舊俗,壹是吃年夜飯;二是逛城隍廟。廣東人十分註重除夕的“團年飯”,除合家團圓、聚天倫之樂外,也祈求壹家大小平安,在外工作的人都趕回來過新年。福建福州有句老話:“好囝不賺卅暝晡(意思是:好孩子不賺大年三十晚上的錢)”。即使遠行經商、打工的福州人,在除夕前壹定會返家過年,合家團圓,吃頓團圓飯。湖北人吃年夜飯講究“三全”、“三糕”、“三丸”。四川除夕時,壹般都吃火鍋,初壹早上吃湯圓,意為團團圓圓。 [2]

在河南人的新年裏,“餃子”絕對是重頭戲,沒有餃子的春節是難以想象的。每到大年三十,從上午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剁餡、搟皮忙活起來。根據家裏的人數,這壹天包的餃子不光是當天要吃,還包括了初壹早上,甚至有些地方還包括了初五早上。陜西家宴壹般為四大盤、八大碗,四大盤為炒菜和涼菜,八大碗以燴菜、燒菜為主。山東人過年,餐桌上也更加豐富起來,油潑鮮魷、油潑扇貝、辣炒蟶子、香芹蜇頭等各式海鮮也繽紛上桌。此外,還有將紅棗蒸入饅頭中做成的棗餑餑也是山東人過年必吃的點心。 [2] [8]

關東年夜飯

年夜飯通常是舊時關東農家中壹年內最豐盛的壹頓飯,必須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滿桌的酒菜中必須要有魚,表示新的壹年有余錢、余糧,壹切都很寬裕。還必須有壹碗紅燒丸子,表示闔家團圓。

關東老百姓始終有“窮過年,富過年,不吃餃子沒過年”的說法。在東北的許多農家,年夜飯前放鞭炮,吃餃子等。但由於年夜飯的吃喝已不重要了,施立學認為:“年夜飯早已超出了‘吃’的範圍,而在於那份人與人之間的溫馨,它溫暖在壹家人的問候和溫情中。既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有希望之意。”

臺灣地區

臺灣和祖國大陸各地壹樣,臺灣人過年從農歷十二月十六日的“尾牙”開始,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上元節)過完,才算全部結束,歷時整整壹個月。 “尾牙”是普通百姓春節活動的“先聲”。這壹天,臺灣壹般平民百姓家要祭拜土地公,各商家行號也要在那天宴請員工,以犒賞過去壹年的辛勞。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家家戶戶舉行祭竈活動,歡送竈神及其他諸神上天。送完神後,家家戶戶就開始“清屯”,舉行大掃除。除夕,也叫大年三十,出外謀生的家人,都要趕回老家來團聚;如無法趕回,家人就要空出壹個位子放那人的衣物,表示團聚。全家壹起圍著桌子吃壹年之中最豐盛的菜肴,桌下置壹火光熊熊的烘爐,爐邊置壹些銅錢,以示溫暖如春,財氣旺盛。

吃完之後,年長者要給年少者“壓歲錢”,然後全家圍坐在爐邊,說說笑笑,通宵不眠,叫“守歲”。初壹這壹天,信徒們除祭拜自家的祖宗神仙之外,還要到廟裏燒金、焚香、上供品祭拜。全家人著新裝出遊,稱作“出行”或“行春”,取越走越能存錢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