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舌尖上的黃金峽谷——春天和苦菜

舌尖上的黃金峽谷——春天和苦菜

苦豆子是金絲峽深谷深閨養大的蓮花,紮根在貧瘠荒廢的土壤裏,甚至是老壹輩人的心裏。有些詩人,嘗盡了所有的甜頭後,偶然遇到舌尖上的苦菜,發出由衷的贊嘆:“苦菜有堅韌的心。她不把自己定義為艷麗的花朵,也不把自己定義為美味的菜肴。她說她是壹種草,壹種綠色的草。他們把田野當學校,把田野當操場,把山坡當家鄉。我用我的單純和無私留住了我的鄉愁!”艱苦的歲月,苦澀的人生是她的味道,也是她的名字。因為苦草,舊社會深閨養大的窮人的女兒,小河人在享受今天幸福生活的同時,也充滿了對過去的回憶!

苦豆子,學名“糙葉敗醬”,學名不同,有湖北海棠、湖北海棠,也有苦豆子、香菜、苦茶莢、莧菜、鸛、無香菜等。是壹種無毒的藥食兩用野生植物。壹年生草本植物,菊科苦丁菜的嫩葉。苦豆子還有壹個不為人知的名字,“茶”,在《說文解字》中有解釋:茶,苦菜。《十二丫曹氏》也說:茶,苦菜。苦豆子特有的苦味,讓吃各種山珍海味的美食家和心系天下的文人墨客情有獨鐘。《詩風·谷風》雲:“茶中苦誰?甜如蜻蜓。”朱對這句話的評價是:茶雖然很苦,但比茶更苦。《詩·雅·勉》雲:“周元的朊,紫羅蘭如火如荼”。《詩風七月》雲:“采茶酬之,食我農”。宋代邢冰在《爾雅義疏》中對茶的解釋是:葉似菊苣,薄而白汁斷,花似菊花,味美而苦。明代的王磐在《野菜食譜》中寫道:苦菜苦,雖與口相反,不如空腸。還有壹首民謠“春風吹,苦菜長,荒地是糧倉”。苦豆子對生長環境並不挑剔,而是在艱難的環境中給予無私的回饋。被遺棄的妻子用苦菜傾訴她的抱怨,樵夫用苦菜充饑。又苦又冷的老人把她當成救命的糧食。現在,當我們遇見舌尖上的苦草,我們尋找的正是喧囂的生活所缺少的:在苦澀中找到的寧靜、感恩、回憶和鄉愁!

春寒料峭的時候,苦豆子已經在峽谷裏摸到了春天的脈搏。壹夜破春,用針狀嫩葉指天。它們是壹種草,春天在荒山荒地上發芽。但它們不僅僅是壹種草,還承載了太多的鄉愁。苦菜是壹個美麗的句子;壹堆苦菜,是優雅的段子;壹片苦豆子就是壹個美麗的篇章。生長在懸崖上,墜落在每個人的心裏。

第壹場春雨過後,苦豆子洗去了冬夜裏的所有疲憊,那迷人的綠色晃得妳眼睛壹亮。淺綠色的葉子,粉色的莖,乳白色的根,凝結著泥土的味道。

小達對苦豆子情有獨鐘。每到春天,大都會把大家叫回來,吃苦菜,回憶過去的歲月,讓自己在舌尖上感受,在心裏感受,珍惜今天的生活。地旁的野田埂上,到處都是苦菜。壹家老小在老少鹹宜的帶領下走在風景如畫的鄉間,在老少教授的指導下,挑選新鮮可口的苦菜挖到籃子裏。大人們在挖菜,孩子們纏著小家夥講過去的故事,暖暖的。小達看著地裏的壹群孩子,狂喜地笑了,因為他知道,是苦豆子養活了他,是他用從中汲取的力量養育了我們!

不壹會兒,幾筐苦豆子出現在路床上,女人選擇洗苦豆子,男人喝茶聽昨天的故事,孩子站著不動,仿佛陌生。我從孩子們怔怔的眼神中讀出了苦豆子帶給我的震撼。

大姐是廚房裏的高手,洗好的莧菜在她手裏即將完成簡單的轉身才端上餐桌。小大壹刻也沒閑著,它充當苦豆子制作的顧問,試圖還原記憶中難忘的味道。小達不慌不忙地往鍋孔裏加入耐火樺木棒燒水。大姐把家裏的勞動果實倒進鍋裏焯水。瞬間,蒸汽中苦豆子的苦味直沖鼻孔,撓得人喉嚨發癢,有種說不出的暢快。知道了熱燙的時間和持續時間,大姐把苦豆子拿起來剛好,漂在壹個大盆裏。苦豆子的葉綠素和苦味因子逐漸釋放出來,令人望而生畏。漂洗時間越長,苦味越淡,這壹切對於小的和大的來說都只是回味。

最簡單的食材往往需要最簡單的操作。大姐把燙過的苦豆子裏的水擠出來,放進盆裏。大蒜搗碎,土蔥切段,姜切絲疊放在苦菜上。鍋裏的花生油燒紅了,高溫倒灌進來,壹聲嘆息,各種味道融合成壹種空靈的意境,只有親自品嘗,才能體會到它的美。大姐撒壹點鹽,倒香醋,淋上香油,撒上小米辣。壹道極好的菜,“甜拌苦菜”就可以上桌了。在小達的慫恿下,我們紛紛拿起筷子,在入口夾起了食物,但我們的舌頭卻被過去這救命的食物弄得麻木了。孩子們搖頭,趕緊咽下去,生怕她在舌尖上停留片刻!看著餐桌上大家奇怪的表情,小達露出了壹個笑臉。我從童年的微笑中讀出了他對苦豆子不同尋常的感情。

為了表現苦菜的本來面目,小河人最有傳承的吃法。漂白苦豆子備用。將黃豆浸泡,用石磨研磨,濾出豆渣,將豆漿煮沸,加入石膏,將豆腐和苦豆子混合,壹起放入豆腐單中擠壓成型。苦豆子和豆腐的組合,豆腐,就做好了。苦豆子豆腐和普通石磨豆腐最大的區別來自於苦豆子。白色的豆腐,綠色的苦菜,綠白相間,給人視覺上的強烈反差。豆腐的香味襯托出苦豆子淡淡的苦味,刺激的恰到好處。熱豆腐是辣椒醬。越吃越微妙。辣椒的辣醬,豆腐的匱乏,苦豆子的苦澀,都作用在人們的舌尖上,瞬間體會到生活的不易。在經歷了各種滋味之後,苦菜真的很倔強,感動的不僅僅是我們的舌尖,還有我們的內心。

剩下的苦菜被大姐壓進了酸菜缸裏,還有余溫的面湯及時倒了出來。在時間的作用下,他們會脫下綠色的外衣,穿上金色的衣服。5天左右,又苦又苦的莧菜由苦變酸。以蔥、姜、蒜為佐料,熱澆花生油,淋上白醋、香油,即可盛出壹盤金燦燦的冷苦鹹菜。酸酸苦苦苦的莧菜配糊湯,這是小達早年的吃法。看著小達吃著酸菜,滴著糊湯,滿滿的回憶和滿足感,我們被小達深深的感染了,也許這就叫舌尖頓悟吧。

苦豆子對吃貨來說正宗好吃,而且很好做。只要洗燙,或涼拌,或炒雞蛋煎餅甚至浸泡在醬油或鹽水裏都可以吃。苦菜不僅可以鮮食,還可以腌制蔬菜,曬幹,做成茶。《神農本草經》說:“苦寒主治五臟邪氣,胃倦,久服安心,益氣,益智,抗衰老”。苦豆子的藥用價值極高。能清熱解毒,消腫化瘀,能治療多種疾病。過年了,肚子裏全是油膩的食物,該吃苦菜了。我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饋贈是多麽的豐富和徹底。

苦豆子也開花,屬於菊科。小黃花嵌在枝頭,在陽光下燦爛地笑著。品嘗苦澀的草藥,讓漫長的苦澀在舌尖蔓延。我敢猜測,正在“采菊東籬下”的陶淵明,摘的應該是這種小黃花。酒足飯飽的時候,五六先生壹定會在入口放壹顆苦菜喝下去,把這份苦變成壹首安靜的詩。苦豆子不僅有舌尖上的清新,還有生活的五味。來金絲峽吧!就在這個春天,嘗嘗苦菜!(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