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磨糯米粉(我用的“三象”,別的沒用過) 65克玉米澱粉 10克糖 20克原味純牛奶 140克黃油(其他油沒試過,不過我認為黃油口感最佳。) 10克
拉絲麻薯隔夜冷藏不變硬的實驗成功,三夜依然拉絲的做法步驟
將做法保存到手機
步驟 1
space
先講壹下 我的麻薯制作過程,然後再進行冷藏實驗對比。 1、準備壹個寬淺的碗或者菜盤(最好是菜盤),這樣熟的快。 2、糖+牛奶攪拌均勻,糯米粉+玉米澱粉過篩進牛奶裏,攪拌至無幹粉、無顆粒狀,倒入淺盤裏。 4、水開後再下鍋,下鍋前用勺子再攪拌壹下,以防有沈澱,蓋上保鮮膜,邊緣紮幾個孔,防止水汽進入。 5、 大火/中火 大概15分鐘左右(具體時間要看用的盤子大小、火力和配方量,壹般蒸到沒液體就可以了),符合以下幾點就熟了 : ?液體要全部凝固,蒸熟的麻薯呈 亮白色。 ?吃起來沒有粉感。 ?用筷子撥動麻薯,會明顯感覺到阻力、彈性和韌勁。 時間自己掌握,狀態對才是熟,而不是時間夠就熟了,另外蒸久了也不行,會幹的。 如果做兩倍的量,壹定壹定要用大淺盤、大蒸鍋,又小又深的碗會非常難熟…
步驟 2
space
取出後,趁熱將黃油按在麻薯上來回摩擦,待麻薯涼至不燙手,裝進保鮮袋裏,揉捏到黃油被吸收。
步驟 3
space
揉捏後有兩種用法 : 1、如果不追求拉絲效果,只想Q彈軟糯的話,用手揉至黃油被吸收,密封放涼後即可使用。 2、如果追求拉絲效果,就接著用電動攪拌鉤子攪打至拉絲。 (沒有電動攪拌鉤子的,將揉好的麻薯放在壹個無水無憂的碗裏,用筷子壹直攪拌,直到能拉絲,這步壹定要有耐心。) ★ 再有,麻薯熱的時候是粘的,越涼越不粘,或者冷藏壹下用。
步驟 4
space
這是壹個廚友提供的拉絲方法,帶上手套後,先揉捏至黃油被吸收,然後再來回扯拉……我沒試過,大家也可以嘗試壹下,
步驟 5
space
戴上烘焙手套,壹點也不會粘… 沒手套的話,手上塗薄薄壹層油操作… 做餡兒類也可以用筷子、勺子… 看妳怎麽方便…
步驟 6
space
★完善壹下菜譜…… 借用兩個朋友的作業來對比壹下如何判斷熟了: ?左邊是對的,很幹凈的透亮白,且有彈性。 ?右邊是錯的,臟白,且吃起來會有粉感,只是有拉絲,但是沒有韌勁,這可能是沒熟。 請大家壹定要蒸至無液體狀態…
步驟 7
space
有人想到用微波爐加熱,於是,我試了壹下,結果,哈哈,壹片幹裂的水泥地……(當然,也許是時間長了?但我認為可能是微波爐加熱時裏面沒有水蒸汽的原因) 以防這樣,還是老老實實用水蒸吧!
步驟 8
space
下面開始做實驗: 現在分別用我的配方和另外壹位的配方 來制作麻薯,然後進行麻薯冷藏過夜實驗……
步驟 9
space
這是對方配方剛做好的麻薯拉絲效果。
步驟 10
space
這是我配方剛做好的麻薯拉絲效果。 ★對比 : 兩個配方剛做好時候,拉絲效果和口感都差不多。
步驟 11
space
分別裝進袋子裏,放入冷藏。 等待第2天……
步驟 12
space
★經過冷藏壹夜後,第2天早晨 : 這是我的配方麻薯,經過壹夜冷藏,沒有變硬,拉絲效果依然如初,口感無變化,反而經過壹夜冷藏,涼絲絲的很好吃。 另外壹位的就……呃(圖片右邊那團)只能用團形容了,因為完全不能拉絲了,雖有點糯,但已不軟了,當然捏還是能捏動的,吃上去的口感就像壹團死面。 等待第3天……
步驟 13
space
★經過冷藏兩夜後,第3天早晨 : 壹早就爬起來去看麻薯,其實拿出來的時候,憑手感就明顯感覺到,對方的麻薯已經硬的像石頭了,而我的摸上去還是軟軟的。? 取出再次拉絲,經過對比,哈哈,我有點開心,我的麻薯完勝。 對方的麻薯真的太硬了,捏都捏不動了(圖左邊那團?)。
步驟 14
space
再看壹下對方的,已經是壹團沒有任何“知覺”的死面了。 等待第4天……(好怕妳們沒有耐心看下去,本來實驗兩夜的,後來還是耐著性子保存了3夜) 往下↓看
步驟 15
space
★經過冷藏3夜,第4天早晨…… 經過前2夜的實驗,忍不住再冷藏1夜,今早拿出來,哇塞,我的依然拉絲哦!
步驟 16
space
對方的就……我已經對她的不抱任何希望了,因為過了壹夜她的就已經歇菜了,現在已經很難捏動了,能捏動也是斷裂的狀態。
步驟 17
space
拉絲麻薯的用處很多,比如 : 可以包在蛋黃酥裏,特別好吃。(提醒:不要放太多,麻薯預熱會膨脹,如果放太多烤完會有裂的風險…)
步驟 18
space
因為是熟的,也可以做拉絲肉松小貝,口感比簡易肉松小貝更高級。
步驟 19
space
再比如 : 可以用在麻薯歐包、面包裏,都可以,不過我認為如果作為餡的話,麻薯涼了的時候口感最佳……
步驟 20
space
因為是熟的,亦或者直接夾在三明治、漢堡、熱狗、土司、貝果裏,都可以的哦,軟糯軟糯的。
步驟 21
space
貝果漢堡,夾心特別多哦!
拉絲麻薯隔夜冷藏不變硬的實驗成功,三夜依然拉絲的小貼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