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點燈是什麽意思
廣東人點燈是什麽意思,中國有很多的城市都有著自己各種各樣的風俗和習俗,在很多地方或許都有著過年要點燈的習俗,但是各地的說法和講究都不太壹樣,那麽廣東人點燈是什麽意思呢?
廣東人點燈是什麽意思1湛江正月點燈習俗介紹 為什麽要點燈
在湛江龍頭鎮,在正月裏點燈是壹個擁有500多年歷史傳承的習俗。
“點燈”就是擡著村裏的神相到家裏來祭拜,祭拜儀式上會有道士穿著道袍、帶道冠,雙手俸“朝講”,在神像面前背湧道文做“法事”。每年春節期間各村莊因各自的“村俗”不同而自定不同的“點燈”吉日。
“點燈”在湛江有些地方是只有生的是男孩才可以點,村裏每年第壹個出生的男孩稱之“燈頭”,第壹盞燈點的就是他的燈,隨“燈頭”後出生的稱為“燈仔”,“燈仔”們是抽簽來輪點的。
每年出生的“燈頭”必須在來年的春節完成“點燈”法事,不可以延期下壹年,而“燈仔”則可以。“點燈”在龍頭鎮當地可是村村有,祭品大略相同,不同的是現在人們生活水平好過了
有些村民還定制了蛋糕壹起祭拜,有步步糕(高)升的寓意!還有些村莊“女丁”也可以點,但要“男燈”點完才可以點“女燈”,因為男人是“先生”。
在點完“小燈”後第二天,“燈頭”會得到彩旗開路,鑼鼓喧天、樂器齊鳴、獅子歡送的待遇,將“燈頭”護送到該村的土地廟(又稱境址廟)裏高掛。據說,誰家想來年想喜添男丁的話,就等“燈頭”在土地廟掛好後,去搶花燈底下懸吊的“燈卵”。
元宵節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十六)村裏的大小花燈都會匯集在土地廟前,連同“燈頭”的花燈(俗稱“大肚燈”比“燈仔”的花燈大許多)壹起燒毀,這樣就結束了該年的“點燈”會事。
廣東人點燈是什麽意思2“上燈”的由來
在客家,“燈”是方言“丁”的諧音,又是光明、希望、燈火燎原、生生不息的象征。客家人從中原祖地壹路披荊斬棘,最後落戶在現閩粵贛三地交匯地區,其獨特的生活經歷,使客家人形成了族群團結,***同禦敵的生存需要,由此產生的客家人尊祖念恩的傳統,借“燈”慶祝“添丁”。
"上燈“即添丁
在客家宗族社會,凡是男孩都要舉行“上燈”儀式,壹生只有壹次。“上燈”者年齡不分大小,剛誕下不久的男孩叫“升新丁”,年齡比較大的,因多種原因沒有舉行此種儀式的叫“升老丁”。因此,“上燈”實是各姓各族為當年新添男孩而舉行的慶祝活動。
"上燈”的時間
每年,凡本姓本族有“添丁”(即生有男孩)者,必須在祖祠上廳掛上壹盞新燈籠(諧“新丁”)。“上燈”的日期最早為正月初九,最遲為正月十九,但多為正月十五前後壹兩天。“上燈”意為向祖宗匯報,某家添了新丁。
"上燈"的形式
“上燈”時要辦“三牲”,酒果敬祖公及天地神明,講究的還辦“上燈酒”請親友團聚、祝賀。此俗在客家聚集地區,其禮節更繁
而且有所演變,他們在“上燈”後,中間還要“暖燈”(是“上燈”過程中的壹項活動,不能說是“暖燈節”)。最後才“敬祖謝天地”,非常隆重熱烈,有“壹家添丁,全村慶賀”之氣氛。
“上燈”習俗的改變
生了兒子的客家人在來年的元宵節這天就要在自家祠堂裏上燈,即掛上壹盞精美的燈籠,然後請村裏有尊嚴的老人,抱壹下男孩
並把他的名字正式寫進族譜裏,男孩就正式成為了這個家族的壹員,之後擺下酒席,宴請全村的男丁前來喝酒。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現在很多生女兒的也鬧燈,女兒也進入族譜。
客家上燈習俗歷史悠久,有的幾百年,有的上千年,這種習俗現在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深刻地體現了客家人的優秀文化繼承意識
廣東人點燈是什麽意思3粵語中“丁”與“燈”同音,添燈即為添丁。廣東某些地方添了男丁的家庭就用“點花燈”來慶祝添丁之喜、慶祝後繼有人、同時也祈求家族人丁興旺。整個過程分三個步驟:點 燈,開燈,結燈。
家裏生下男孩,長輩就會去紙紮店訂制紙燈。正月初壹“點燈”,把這些紙燈懸掛在家中、本家宗祠、本村廟堂,由爺爺點亮花燈。紙燈八角形,外面描花貼畫,裏面吊著壹個盛油的`小碟用來點亮發光,下方掛著幾個小紙袋,裏面裝著紅棗、花生、桔子、慈菇等寓意美好的物品。
在宗祠懸掛時,還要將男孩的生辰八字和名字錄入族譜。接著就擺開燈宴,正月初二至十五的某壹天,具體哪天主家自己定,邀請同族和親戚朋友飲燈酒。也有壹個村或者壹個家族壹起擺開燈宴的。“結燈”就是到了正月十五這壹天把所有花燈取下來升天(就是燒掉),向天祈福。
其中的重頭戲是開燈宴。“飲燈酒”是廣東壹些地方必不可少的春節活動之壹,稱為“賀燈”。親朋好友要給“燈仔”送壓歲包或者“紅袍”(紅色的衣服),主人家也會給予回禮。
“燈酒”壹般是擺在村裏的祠堂或者酒樓。中國作為壹個以食為天的民族,對於任何喜事的慶祝方式,儀式之後,都會殊途同歸地化為六個字,“大家吃好,喝好。”
傳統的燈酒有九大簋,寓意長長久久。菜也很有講究,這九個菜,每道菜都包含著壹個美好的祝福。比如燜豬手叫手足同心、蓮子湯叫蓮生貴子。具體選什麽菜多少道菜,主要是看主家的意願。但不管選什麽菜其中肯定會有壹道芽菇。芽菇又叫慈 菇,在粵語中有代表男丁的意思。
正月裏遊客在廣東壹些酒樓常會看到“某府開燈宴”的指示牌。聽當地人解釋後忍不住問,那如果生的是女兒呢?筆者有個朋友當時苦笑著回答:那就什麽都不用做,我母親生了我們三姐妹。
我父母最後從廣西那邊領養了壹個兒子,他對我父母並不好,但家裏房子什麽還是全部都歸他,村裏分紅那些的他都有。朋友接著告訴我們,他們村裏老人說在舊社會家裏添了男丁沒有擺燈宴,就表示沒有認籍,不被承認是本宗男子,祠堂更不會分豬肉給他。
說到底不就是重男輕女嗎!難道沒聽說過,在江浙壹帶的農村裏,早在十幾年前女兒就跟兒子壹樣上族譜了。朋友已經三十多歲了,按她的年齡,說的應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現在應該不會有這類事發生了。但是開燈宴在每年的正月還是經常可以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