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蘇南為什麽差距怎麽大之我見
蘇南男人會疼老婆,還愛做家務,心細,所以做生意也精明;蘇北男人不屑做生意,大男子主義嚴重,認為認為所謂的大男人應該是建功立業,所以史上多出武將,既然對他們來說奪取財富比創造財富來得容易,怎麽指望他們象蘇南男人那樣去創造財富呢?蘇南人有了錢之後,壹般是置地蓋房,培養後代念書考功名,光宗耀祖,做了官的有了錢又可以做生意置地蓋房,從而帶動經濟發展,形成良性循環,因此蘇南多園林和才子;蘇北呢,武夫多的地方往往看不起生意人和讀書人,興趣低級,喜喝酒賭博,打架鬥毆,從而整天無所事事,邋遢懶散,女人地位低下,男人除戰爭時能又點用外,和平年代不會也少有願做生意發家,因此經濟發展不了,看看如今的蘇北也是酒廠多,形成所謂的酒文化,除了酒還有幾樣象樣的產品?要不就是領導之間的內鬥,蘇北由於是解放區,根據地,解放後大批幹部到了省政府,這批幹部不是給家鄉送去知識,授漁,而是源源不斷地送魚,資金不斷地撥到蘇北,卻沒有看到蘇北經濟有什麽起色,原因是,蘇北人認為,有了老鄉在省裏當大官,今後還怕沒有好日子過?還忙什麽動腦筋做生意啊,有的是源源不斷的撥款.於是,壹個典型的現象出現了,蘇北的各級幹部,做官的壹個原則就是把自己的上司給拍好了,然後往上爬,舉個例子,鄉黨委書記搞個面子工程爬上鎮黨委書記,然後到哪個企業掛個董事長職,做企業也很簡單,就是要有本事向上面要到資金,要到了就再搞幾個廠,這樣有了所謂業績就可以升到縣裏當領導,然後靠老辦法升到市裏,最後的目標就是到省裏做大官,然後象螞蟻搬家壹樣,不斷把自己的老婆孩子,下屬提到省裏各個部門,資金就這樣再源源不斷流到蘇北,當地經濟呢?還是老樣子.如果說蘇北底子差,這是有這方面的原因,但關鍵是人的問題,日本廣島還遭過原子彈呢,那還不是再廢墟上建起現代化了?有人說蘇北人腦子不活,我看是政治神經太敏感的緣故,別忘蘇北是新四軍的根據地,當地的領導和老百姓已經習慣了領導讓我幹什麽就幹什麽,領導沒有說的我就不幹,所以改革開放後,省裏的那些蘇北領導還不知道怎麽搞經濟呢,搞政治倒有壹套,瞧瞧,當年的張家港是個什麽情況?原來叫沙洲縣,是江陰,常熟,蘇州交界地的壹快荒地,和蘇北沒有什麽區別,後來以吳仁寶為首搞了個華西村而全國聞名,當時不要說省裏撥款支持,有個蘇北省長還批評華西搞資本主義,最後是中央為華西正了名;同樣的例子還有昆山,曾經有個報告文學叫<昆山之路>,介紹昆山經濟如何靠自己招商引資,沒拿省裏壹分錢搞起來的,這時候的蘇北再幹什麽?再看張家港,昆山出洋相呢!!!是不是蘇北人比蘇南人笨,少壹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