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關中婚俗系列(六)——娶親

關中婚俗系列(六)——娶親

? 文/王寧子

? 收了秋,冬小麥進了地,就到了莊稼人娶媳婦嫁女子的季節。媒發了,結婚證也領了,壹切順順當當,男方定了吉日,讓媒婆傳話給親家,若沒有意見,兩家人就各自為兒女的婚事忙開了。

關中人把嫁女叫啟發女子,顧名思義開啟新的人生,走向新的生活。每每有女子出嫁,鄉黨們都會帶著禮物去送路,寓意壹路平安幸福。為女子置辦嫁妝,當娘的既高興又傷感,高興的是女子找了個好女婿,傷感的是,女大不中留,養女壹場空。每每巷子有女子出嫁,女人都會用衣襟揣著幾個雞蛋去送路,在嫁妝前壹邊嘖嘖誇著,壹邊將陪嫁的東西,壹件件記在心裏。等到自己啟發女子,該備的物件已在腦海裏。壹對木箱,壹個木梳匣子,兩雙十樂鞋,洗臉盆架子,甩子刷子……人家女子有的東西她女子也得有。大嫂和小姑子都是兒女雙全的人,縫被子不能少了她倆,再請巷子裏有福氣的幾個女人來搭把手,隔壁嫂子雖說和自己關系好,但肚子不爭氣!沒辦法,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被子就用她婆家給的那棉花,要是太薄,家裏還有兩捆花,唉,要女子,就是賠錢!但女子是娘的心頭肉,不能因為嫁妝寒酸,而讓娃在婆家擡不起頭。

從套親到發媒,男方傾其所有只為了給娃娶個好媳婦。正如媒婆所說,給女方的禮錢衣物,到頭來,吆著馬車連人帶嫁妝都娶回家了。雖說這幾年為了給娃娶媳婦,壹家人都受了艱難,但壹想到來年還會添丁添口,老兩口就喜上眉梢。每天的話題離不開婚事,大廚請手藝最好的,席面八涼八熱,親戚朋友鄉黨,掐算了壹遍又壹遍,該備多少席,心裏也有了數,請執事謝鄉黨這也是大事,不能因為粗心大意而讓人恥笑。娶媳婦,這前院後院該修修補補了。新房用白土刷了好幾遍,頂吊了,炕盤了,窗花剪好了,櫃子打好了,請帖也糊好了,壹切收拾停當,只等著那壹天。

下了書(請帖),婚禮進入倒計時。晚上請執事,主人家備了煙茶,整個生產隊的男人們都請來了,誰端茶誰跑腿,誰能寫誰能畫,大總管心有都有數。第二天吃過早飯,男人們各執其事,搭喜棚,寫喜聯,借桌子借板凳……大廚進了門,女人們也來了,摘菜切肉,燒火蒸饃,爛臊子走油鍋,整條巷子叮叮當當,香氣飄蕩。香味引來貓兒狗兒,也引來壹幫小饞貓,他們扒著門框咽著口水,女人們從臊子鍋裏撈起幾塊肉骨頭,沒等走過去,就被饞貓們包圍了。男人們圍坐在火爐前,喝著茶聽著秦腔,抽著煙鍋諞著閑傳。天還沒黑,大紅燈籠已經亮了,兩個草人頭頂著小孩穿的虎頭抱裙靠在喜棚前,像秦瓊敬德壹樣守衛著大門。喜棚外,生產隊用來拉土的大馬車被洗刷的幹幹凈凈,幾根竹竿,撐起壹塊蘆席,鋪上麥稭掛上門簾,就是娶媳婦的轎車。幾個娃娃也來湊熱鬧,壹個剛爬上車尾巴,就被大人攆了下來。

雖說過事有大總管安排,有數十執事幫忙,壹整天,男人也不知自己都忙啥了,頭壹挨枕頭,睡意就來了,沒瞇瞪壹會,突然想起第二天的事,壹個激靈又醒了。吩咐女人再檢查壹遍娶媳婦的禮物,蓮菜公雞用紅綢紮了?蓮花盤子提貨籠子放的下?盒酒的米酒盛了嗎……

女人仔細清點好禮物,裏裏外外收拾完,看著紅燈籠,眼裏滿是喜悅。夜深了,依然沒有睡意,男人靠在炕頭吧嗒吧嗒抽著煙鍋,壹聲貓叫,女人突然想起了上頭包子(放在新房裏的壹種小饅頭,用筷頭蘸著紅染料在頂部按上小紅點,喜慶吉祥,婚宴結束後,男方用紅包袱把這些饅頭連同盤子包裹好,帶回家去),趕緊溜下了炕。

? 男方那邊忙的不亦樂乎,女方這邊也閑不住。吃過早飯,擺好嫁妝,就陸陸續續有鄉親送路來了。淳樸的民風,壹把木梳壹個鏡子,壹對枕巾,幾個雞蛋就是禮物。黃豆先天晚上已煮好,切幾個胡蘿蔔,炒上壹鍋鹹豆,就是主家招待客人的小菜。女人們圍著嫁妝說著笑著,娃娃們聞訊也來了,拽著大人的衣襟,混壹把鹹豆,手心裏的油脂也不放過。看把人都能羞死!主家壹邊笑著,壹邊用報紙裹上壹些鹹豆,塞進娃娃的手中。傍晚時分,送完最後壹波人,終於消停了。新娘在長輩精細的打扮下,臉開了眉細了,比平時也好看多了。新衣服新鞋子都放在炕頭,只等著婆家的轎車來。

沒等太陽出來,新媳婦就被娶進門,據說,早早娶回的媳婦勤快孝順。這婚俗在關中農村壹直延續到上世紀末。要是壹個村子,在同壹天有兩家娶媳婦,就需早早做好準備,只等著淩晨壹過,娶親人各執其事,擔上盒酒,捧著禮菜,提上蓮花盤子,帶上煙酒,帶著壹吊豬肉煮熟的公雞,浩浩蕩蕩的娶親隊伍就在路上了。要是路遇娶親隊伍,雙方都會停車打招呼,然後互換車頭的大紅花。

壹夜難眠,剛打個盹兒,女方家人被門外劈裏啪啦的鞭炮聲驚醒,壹時間,女人們張羅著做飯,男人點燃了香案前的蠟燭,磕頭行禮,開門迎客。趁著婆家人吃飯寒暄的功夫,新娘已打扮壹新,頂著紅蓋頭,手裏攥著買路錢(新娘多大年齡,婆家就準備同樣多的硬幣,從娘家壹路拋到婆家),在爸媽的叮囑下,在眾人的簇擁下,上了轎車。這壹去,歸來就成了親戚。想到這,新娘不由得熱淚盈眶。轎車外,父親表情凝重,母親紅了眼圈。

娶親的急著趕路,喜棚下早已人頭攢動,後院的臊子鍋煮的翻浪,爐膛下的犁鏵被燒的通紅,新郎穿戴整齊,緊張的坐立不安。村口望風的頂著壹頭霧凇回來,馬蹄聲越來越近,眾人的笑臉也飛出了喜棚。

轎車挺穩,趕車人牽走棗紅馬,鞭炮在寂靜的夜空炸響了,各家各戶的門開了,男女老少圍在轎車旁,打醋壇的人壹手用火鉗夾著犁鏵,壹手拿著醋壺,在眾人的嬉鬧聲中,圍著轎車左三圈右三圈轉著,醋淋在通紅的犁鏵上,呲呲作響,鼻翼間滿是濃郁的醋香味兒。新媳婦被迎下車,麥麩皮(寓意福氣)摻雜著核桃棗,鋪天蓋地灑落在新娘身上,順著果子落地的聲響,頑童們跟在新娘的身後哄搶著,嬉笑著。女人們說著客套話,圍堵著送親的兩位女賓客,旁邊的男女老少笑著去搶兩個送親小孩手中的紅包袱,女賓客顧不得回禮,彎下腰把孩子連同包袱緊緊護著,小孩從沒見過這樣的場面,嚇得緊緊抱住大人的腿。喜棚下,人潮湧動,陣陣笑聲沖出小巷,打破了黎明前的寧靜。

拜了堂,新郎進了洞房,踩了四角,新娘吃了臊子面,整理好嫁妝,天還沒亮。

關中婚俗系列(壹)——背見

關中婚俗系列(三)——套親

關中婚俗系列(五)——退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