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手抄報的內容和材料。

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手抄報的內容和材料。

1.五四運動是壹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近代反帝反封建的發展和延續。

1965438+200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學校的學生在巴黎和會上集會抗議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移給日本。學生們毆打了參加和會的北京政府代表之壹張宗祥,並燒毀了另壹個叛徒曹儒林-趙家樓的住宅。這壹事件得到全國各界人士的呼應,最終迫使北京政府妥協,拒絕簽署《巴黎和約》,解除曹儒林、魯、的漢奸職務。史稱“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不僅迫使北京政府拒絕簽訂巴黎和約,解除曹儒林等人的職務,而且發動了壹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群眾性愛國運動,把近代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鬥爭推向了新的高潮,是近代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鬥爭的繼續和發展。五四運動對20世紀中國的政治、文化、思想乃至社會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五四運動以前,中國爆發了許多反帝反封建的鬥爭,如太平天國、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等等。但是,歷次反抗鬥爭都是以反對封建勢力為中心的。還是壹味排外,沒有認清帝國主義的本質。“五四運動”喚醒了中國人民,並逐漸形成了他們的民族意識。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使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徹底幻滅了。五四運動指導了當時中國兩大敵人反帝反封建的鬥爭,高舉“對內懲辦國賊,對外爭取民族權利”的旗幟。廣大青年學生、工人階級、小資產階級和部分資產階級的聯合行動,表現出壹種不屈不撓的精神,不怕反動的北洋政府的威脅和鎮壓。這場運動還表現為對封建主義的猛烈抨擊和對“民主科學”精神的追求。在壹個封建主義根深蒂固的國家,能夠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喊出“民主、自由、平等”的口號,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篇章。

第二,五四運動倡導民主和科學革命的精神,激勵著中國壹代又壹代的年輕人追求進步和光明。

以“民主與科學”為核心的五四精神,是壹代又壹代中國青年追求進步和光明的革命精神、愛國精神和不竭動力。五四時期提倡的“民主”不僅僅是政治制度的民主,更是壹種更廣泛的民主觀念和精神,是壹種與封建禮教和專制相對立的精神。概括其含義,可以用“法律上人權平等,倫理上人格獨立,學術上破除迷信,思想自由”。“科學”作為五四新文化的旗幟,不僅提倡自然科學的具體研究,而且提倡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以民主和科學為核心的五四精神是壹種革命精神。

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思想啟蒙和思想解放引發了群眾的愛國運動,群眾愛國情緒的爆發為五四以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奠定了基礎。毛主席曾經說過:“五四運動進行的文化大革命,是壹場徹底反對封建文化的運動。中國有史以來,從未有過如此偉大而徹底的文化大革命。當時反對舊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這是文化大革命的兩面旗幟,立下了很大的功勞。”

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 * *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和幹部準備。毛澤東曾經生動地描述過這種情況:“中國人民沒有抵抗帝國主義的思想武器。舊的頑固的封建思想武器打了敗仗,失敗了,宣告破產。不得已,中國人民被迫學習帝國主義故鄉的軍械庫,也就是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進化論、天賦人權論和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武器和思想,組織政黨,舉行革命,以為可以保衛外國列強,在內部建立中華民國。但這些東西就像封建思想武器壹樣,非常虛弱,不可抗拒,被打敗,宣告破產。”

五四運動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必然發生的革命運動。是當時先進分子為了擺脫嚴重的社會危機,獲得新的革命真理而進行的改造社會的壹次演習。它試圖在辛亥革命中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從政治和思想上清理封建制度,引起了廣泛關註,形成了介紹和討論的熱潮。先進分子經過介紹、研究、比較、論證、實驗,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馬克思主義。

十月革命給中國人民提供了第三種選擇。青年毛澤東興奮地宣布:“俄國體系中的所有道路都不能走新發明的道路,但這種方法比其他方法包含更多的可能性質。”陳獨秀在五四運動後不久也說過,五四運動的獨特精神之壹是人民的“直接行動”,這在辛亥革命中是前所未有的。五四運動的發生和發展證明了中國十月革命提供的革命方法的有效性。這樣,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成為中國先進分子選擇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動力。

五四時期,中國青年工人階級第壹次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歷史舞臺,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正是她的參與,使五四運動跳出了單純學生運動的範疇,促進了運動的擴大和深化,迫使北洋政府釋放被捕學生,召回曹、魯、張三個漢奸,使運動取得了第壹輪勝利。正是她的參與,使作為運動先鋒的青年知識分子有了可靠而有力的後盾,迫使北洋政府代表不簽和約,使五四運動取得了直接勝利。更重要的是,青年知識分子通過五四運動認識到工人階級的力量。五四時期,壹批進步知識分子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開始有意識地在工人中宣傳馬克思主義,組織和領導工人運動。這樣,馬克思主義通過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的中介作用與工人運動相結合。正是這種結合,為中國* * *產黨的成立做了準備。從此,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不僅有了可靠的物質載體,而且從革命理論宣傳轉變為革命實踐,開啟了20世紀中國歷史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