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二年,唐太宗對方說:“漢魏以來,諸葛亮壹直是宰相,非常公道正派。他曾建議把廖立、李炎貶到南中。廖立聽說諸葛亮去世了,哭著說:‘我們大概要死了!’
李延聽說諸葛亮死了,病死了。所以陳壽說,‘諸葛亮是壹個真誠、坦率、無私待人的政治家’。他獎勵那些忠於形勢的人,即使他們是敵人;他懲罰那些違法懈怠的人,甚至是他們的親屬。怎麽能不羨慕他,想和他壹樣!"
原文:
貞觀二年,唐太宗召來方等人,說:“漢魏以來,諸葛亮壹直是丞相,為人也很直爽。他曾在南中廢廖立、李炎,自己當了兵,邊哭邊說:‘我掉隊了!’嚴格?氣味?亮卒,病卒。所以陳壽說,“光明政治,真誠公正,忠於時代的人會得到回報。”違法不究者,即使近在咫尺,也要受到懲罰。“妳能不佩服嗎?
來源:出自唐代吳京《貞觀政治家》。
擴展數據:
?
創作背景:
吳京的《貞觀政治家》壹書,旨在贊美“貞觀之治”,總結唐太宗時代的政治得失,希望君主以後有所借鑒。書中記錄的基本上都是貞觀年間唐太宗與魏徵等大臣的問答,以及皇帝的書信和大臣們的訓誡。
內容廣泛,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思想、生活等各個方面,尤其側重於論述君臣關系、君民關系、諫諍可諫、任用賢人使人、勤儉節約、居安思危。
貞觀政治家雖然在史實上有所失誤,但由於其敘述詳盡、文字清晰、執政之道,在晚唐以後受到歷代統治者的重視,甚至流傳到日本和朝鮮半島。
貞觀政治家雖然記錄了史實,但並沒有按照時間順序組織全書。而是總結了唐太宗的治國經驗和警示當今皇帝的意圖,並對問答、講座、攻略等材料進行了分類整理。根據壹系列專題如《任賢與納諫》、《君臣之課》、《道德與倫理》。這本書是中國史學史上改造和更新古代敘事體裁而創作的壹部鼓舞人心的歷史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