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麻將之道

麻將之道

麻將起源於中國的江浙壹帶。

先秦時稱為“柳博”,唐代稱為“葉子溪”,宋代改為“馬杭派”。在清末被稱為“麻將”。

從先秦到唐代,這些遊戲都是皇室和王公大臣的專屬。王導和謝安屋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飛入尋常百姓家。在歷史的演變中,麻將逐漸成為普通人的大眾娛樂。據說橋牌和撲克也是由麻將衍生而來的。撲克在唐代被吳子熙從麻將中分離出來,再通過凱爾波羅傳到西方,成為西方的壹座橋梁。

梁啟超曾開玩笑說:“只有學習才會忘記打麻將,只有打麻將才會忘記學習。”

雖然是個笑話,但能和讀書並列,可見其深入人心。

麻將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為它操作簡單,容易上手。相當適合家庭休閑活動或者大眾娛樂,更何況它所依托的極其深厚穩定的文化土壤。

這種起源於江浙的遊戲,在四川發揚光大。

四川壹直是休閑之都,慢生活是這裏的常態。打麻將帶來的樂趣更多,可以打發業余時間,可以給遊戲帶來歡樂,運氣好的話還能贏點小錢。所以打麻將就成了壹種滿足大眾需求的消遣方式。尤其是逢年過節,婚喪嫁娶,朋友聚會,打麻將幾乎是四川每個家庭必備的娛樂活動。喜歡麻將,早已融入四川人的血液。

我家也不例外。

爸爸是個麻將迷。從我記事起,他就在麻將上花了很多時間。為了打麻將,家裏經常有戰事,但他堅守立場,不改初衷。所以我童年和青春期的放學,經常伴隨著摸和胡的喊叫聲,壹個叫叔叔,壹個叫舅舅。很多長輩總是帶著深深的同情看著我。看看這個孩子。他前途光明。在家打麻將不輟學不容易。

進入老年後,爸爸不斷創新,將這種體驗式娛樂從實體轉化為網絡,遊戲主題不變,還是打麻將。現在,我明白了,這才是父親的真愛!

我爸這樣的人在我們當地不在少數。但是,爸爸打麻將,在乎的是自己技術的提高,別人的崇拜,不在乎結果是盈是虧。但是,僅僅是為了娛樂,像他這樣的人只是少數,更多的人還是通過麻將這個載體來賭博。

麻將這幾年也是與時俱進,從四面長城變成三面,最後從十三張縮小到七張。各種玩法層出不窮。所謂刮風下雨,水漲船高,策劃,血戰到底,查豬等。,玩法簡單快捷,賭資水漲船高。

結果麻將館變成了賭場。壹些不法分子想盡辦法,通過安裝所謂的遙控程序,對麻將機進行操控,從而進行詐騙,牟取暴利。輸錢後借高利貸,讓老婆孩子兩地分居的人不在少數。都說四川離婚率最高,和打麻將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如果把麻將當成賭博而不是娛樂,只要玩久了,最後肯定會血本無歸。

因為概率、數列、極限的數學經驗都集中在這裏。賭徒永遠不會明白,賭對自己的不是運氣,也不是對手。他們在和數學上的狄利克雷、伯努利、高斯、納什、凱利這樣的大師對抗。他們能贏多大?

在四川,每個麻將館都會收茶水費和座位費,不多,200元左右。有的是按賭資總額的2%收取,這個費用壹般是贏家支付。誰都會想,沒問題,應該的!

然而,妳做夢也沒想到的是,就是這小小的2%,最終讓麻將館的老板成為了最後的贏家。

這小小的兩個點的中獎概率看似微不足道,但有了“大數定律”,就成了賭場賺錢的利器!

“大數定律”是數學家伯努利提出的,說的是假設n(a)是A在n個獨立的重復實驗中出現的次數,p是A在每個實驗中出現的概率。當n足夠大時,對於任意正數ε,有lim {| (n (a)/n) | p] < ε}=1,公式復雜到99%的賭徒都無法理解。他們不懂也沒關系。我們只看結果,店家贏的錢= 0.02 * a。

只要玩家壹直玩下去,麻將老板就會壹直賺錢!不管玩家輸贏,老板只需要收茶水和房費。這也是四川麻將館那麽多的原因。

所以不要覺得自己有多聰明,妳應該慶幸自己玩的時間還不夠長,這也是妳十有八九會輸的原因。

我們再進壹步,即使雙方概率相等,妳還是壹個失敗者,這就涉及到“財富無限”和“輸光的賭徒定律”。這個定理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應用,比如“姓氏滅絕”、“線粒體夏娃假說”。在概率相等的情況下,誰的資本最大,誰的勝率就高。

在麻將中,每個人都有5元錢,直到他們輸光為止。那麽妳有50%的機會贏,也有50%的機會輸。如果妳有五塊錢,我有10塊錢,直到妳全部輸光,那麽妳贏的概率只有33.3%,輸的概率是66.7%。當然,也不排除有玩家通過壹系列復雜的計算和高超的技術,能將勝率拉回50%以上,但別忘了,背後還藏著賭場大老板的凱利公式。

百度壹下就能知道,在概率論中,凱利公式是在預期凈收入為正的獨立重復博弈中,使本金長期增長率最大化的壹種投註策略。

凱利公式告訴我們,投註太少導致的“收入損失”風險,遠小於投註太多導致的賠錢風險。

最後的結論只有壹個:永遠不要賭博,除非妳贏了100%。

而贏100%的唯壹法則:不賭。

幸運的是,賭博已被國家禁止。打麻將作為四川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已經逐漸回歸到娛樂的本質。在舒適寧靜的生活中尋找樂趣已經成為主流。

但在北上廣深等地,我很少看到麻將館,街上的行人都是行色匆匆,忙忙的。為生活而奔跑,為更好的生活而繼續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