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山東名吃:高密爐包

山東名吃:高密爐包

1

我的家鄉是山東高密。

那裏,是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故鄉。

高密美食是眾所周知的。回憶起莫言家鄉的往事,他寫了壹首打油詩:“韭菜爐子裏包著肥丁,白面煎餅裏卷著大蔥。再加壹碟豆沙,想都不想就不開心了。”

詩中莫言提到了瓢、單餅、豆沙,確實是高密度的美食。但最具代表性的是高密度爐鋼包。

2

大學畢業後去了外地工作,回家的次數少了,吃高密爐包子的機會也少了。

在我生活的這個城市,也有人做爐包,但是妳吃的時候,永遠找不到高密度爐包的感覺。還有壹些爐包店打著“高密爐包”的招牌。妳進去吃,還是不行。外地人玩“高密爐瓢”總是沒有高密人玩高密“高密爐瓢”好吃。

我也是壹年回幾次老家。我回家,媽媽總是問我:“妳喜歡吃什麽?”我說:“我就想吃包子。”後來只要我回家,我媽都會提前做好面條,準備做包子。

爐子包子很好吃,但是在過去的農村,經常吃不到。只有在節假日和改善生活的時候才能吃。當時市場上有壹個煮包子的攤位。大人們去趕集的時候,往往會帶回來幾個煮包子,以解孩子的饑餓。

現在農村富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做飯吃飯成了家常便飯。在農村的市場上,仍然有做爐包的攤位,但是沒有人帶回家。飯勺攤主要賣給市場上不能按時吃飯的商人。

幾年前,高密爐包被評為“山東名吃”。

這個美食品牌很有文化底蘊。相傳漢朝時,有名將韓信活躍在高密壹帶。他有壹個擅長做瓢的廚師,很受韓信賞識。廚師從高密招了壹個幫工,但是這個幫工偷偷學了藝,久而久之就學會了做爐包的技術。就這樣,高密爐瓢代代相傳。

高密爐包好吃出名的原因,永遠是獨壹無二的。其主要特點是皮軟、餡足、渣脆、油香。

玩高密爐包有幾招要掌握:

面粉:面粉的發酵劑,最好是酵母。面團要軟,這樣勺子才不會燒木頭。

餡料:最好用肥壹點的五花肉,吃起來比較香。把肉切成丁,不要剁成肉醬。菜不能切塊。如果它們太碎了,很容易被煮得太爛,失去味道。

做皮:比餃子皮大,不要太薄。

包子:嘴巴要朝下。這也是高密度爐鋼包的壹個特點。有句話:全世界的包子都是朝上的,只有高密爐朝下。據說這是為了讓餡汁充分浸透口邊的褶皺。

加水:勺子放入鍋中後,準備壹碗水,最好是溫水,加入少許面粉,攪拌均勻,倒入鍋中浸泡三分之二包子。

溫度:加水後,開大火,聽到咯吱聲後,關小火。沒有水,瓢就熟了。

以上只是說了壹些制作瓢的小技巧,有些工藝並不詳細。

如果妳不會,有空過來,我教妳。妳真的不想學。我做壹壺給妳嘗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