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最佳旅遊時間
恩施最好的旅遊季節是四月和五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屬季風山地氣候,夏季無酷暑,冬季寒冷少霧,雨量充沛。由於地形復雜,海拔差異大,恩施州平均海拔約1,000m,最高3,000m以上,最低60m以上。民間有句話叫“山低叫谷,山高圍爐”,“百裏不同天,百裏不同俗”。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1最低,7月最高。
恩施旅遊亮點
恩施大峽谷位於恩施市屯堡鄉和板橋。是清江大峽谷的壹段,全長108公裏。其中有百裏崖、張騫瀑布、敖曉山、原始森林、古村落等美景,還有大川部、大龍門、雲龍瀑布、千山崖、馬寨崖、朝陽巖隧道、車壩水庫、羅振天。除了河流峽谷,最大的景觀特色是臺灣海峽兩岸典型而豐富的喀斯特地貌:天坑、地裂縫、天然橋梁、洞穴(200多個)、俯瞰峽谷的層層峰巒和懸崖峭壁。曾遊歷歐美的張教授將清江大峽谷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進行了對比。他說科羅拉多大峽谷和清江大峽谷和其他的壹樣壯觀。清江中遊800裏,從恩施屯堡到幕府大峽谷,以峭壁險峰著稱。
恩施交通
石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於中國湖北省西南部,交通便利。恩施有自己的民用機場,遊客可以飛往恩施。恩施的鐵路也開通了,可以乘坐全國各地的火車。但去恩施最方便的還是坐長途汽車,大多是武漢、重慶、宜昌的。有條件的遊客還可以自駕遊。
機場:恩施有民用機場,距恩施市區4.5公裏。每周有20多個航班往返武漢、宜昌、重慶。
恩施到武漢每天兩班,開通了恩施到廣州、北京、海口、上海的航班(落地武漢)。
恩施美食
封閉渣
在恩施,混渣的吃法有很多種,張觀混渣是制作混渣火鍋的典型做法。其實就是含有豆渣、花生渣、肉末等壹些基礎材料,再加上豬肉、牛肉或羊肉等原料,形成各種風味。復合渣的營養搭配也很科學。大豆中的蛋白質配合蘿蔔蔬菜中的維生素和無機鹽,達到合理膳食的效果。
制作方法:將黃豆洗凈,用水膨潤,加水放入石磨中研磨,用武火煮沸,加入切好的鮮蘿蔔葉,煮沸,制成壹鍋乳白色、綠色的渣。
賈燒臘
土家臘肉是土家人平時擺上餐桌招待客人的主菜。好的臘肉要放在通風處,可以保存兩到三年不變質。它叫“臘肉”,又名“土家臘肉”、“恩施臘肉”。國產臘肉色澤棕黃,肉質緊實,香氣濃郁,風味獨特。吃的時候,取肉,在火上烤焦皮,用溫水浸泡皮,刮幹凈洗凈備用。
生產方法:
1.將豬肉分成三至五斤(或更大)塊,便於調味、加工和儲存;
2.將鹽炒至黃色,放入花椒,炒出香味後出鍋;
3.將肉用溫鹽抹勻,放入鍋中,底皮朝下,頂皮朝上,排列整齊,每隔3~5天翻壹次面。10天後,瀝幹水分,掛在吸煙室;
4.用松柏枝、核桃殼、花生殼、橘子皮等柴火材料煙熏烘烤,壹個月後肉會變成棕紅色。
康土豆
“炕”是恩施方言,是除了煎、燉以外的壹種烹調方法,是介於煎、炒之間的壹種烹調方法,用少量的食用油。“土豆”就是土豆。俗話說“高山上的土豆就是低山上的土豆。”也就是說山上的土豆味道不錯,鄂西山上產的土豆很受食客歡迎。土豆煮熟後,吃在嘴裏感覺油油的,有壹種烘烤的甜味。
生產方法:
1.將土豆去皮,切成小塊,放入水中煮沸。或者將土豆塊直接放入鍋中,用文火在油中煸炒,土豆熟了再加水。
2.往鍋裏加油,慢慢煨,直到土豆熟了。
3.加入所需食材,如鹽、蒜末、孜然、黑胡椒、蔥花、酸蘿蔔等。並攪拌均勻。
楊樹豆腐幹
楊樹豆腐腦主要采用當地優質大豆、龍洞灣泉水和各種天然香料,經過洗、泡、磨、濾、漿、煮、抹、壓、烤、鹵、封等十余道獨特工藝加工而成。
贊光角
是用恩施當地的紅辣椒和玉米粉(玉米粉)做成的。土家族特別喜歡吃酸辣。民間有句話叫“三天不吃酸辣,心被貓撓”。花椒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明的,在恩施有著悠久的歷史。壹般土家臘肉下鍋烘烤後,再炒或蒸,作為扣碗的底料。還有蒸肉,紅燒肉的底料,伴料,甚至還有用它和玉米粉做成的玉米糊,叫“椒糊”。
生產方法:
紅辣椒洗凈,瀝幹水分,用切草刀剁成細粉,加鹽拌勻,再加入玉米粉拌勻(其中壹部分拌入花椒、桔皮等香料)。放在幹凈的罐子裏,蓋上菜葉,用竹片紮牢,然後倒在盆裏加水(叫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