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師傅生於上世紀60年代末,父母都是雙職工,15歲便棄學了。倒不是因為家庭條件不好,而是太淘氣不好好念書,父親為了懲罰他,托人把他送進廣州酒家做服務員,想讓他嘗嘗苦頭,打退堂鼓倒回來求著上學。
廣州酒家是廣東省很有名氣的高端酒家(現在已經是上市公司了),中國首家開做滿漢全席(當時叫滿漢小宴)。
記得剛開設滿漢全席時,評鑒食客包含二三十位日本飲食界專家,流水席吃了三天三夜。招師傅這個小服務員,被這陣仗震撼了,也在心靈深處埋下了壹點宮廷宴廚師的種子。
粵菜系有名的烤乳豬,烤制工藝及其講究,比如:選材必須是10-20斤的小香豬,豬皮要洗的雪白,去掉內臟豬腦,用白醋、麥芽糖、大紅浙醋、米酒、玫瑰露酒等按壹定比例調制乳豬水。
將洗好的乳豬在明爐上架好,豬腳、耳朵要用錫紙包好,刷乳豬水腌制。等作料入味,用七八十度熱水不斷澆豬皮,使之變硬,以便定型。
壹切準備就緒,先慢火烤豬腔,再大火烤豬背,不斷刷油翻轉直至豬皮金黃偏紅,滋滋作響,在燈光的照射下非常精美,這無疑是宴席上的大型工藝品。
對此他新奇得不得了,上躥下跳圍著師傅問個不停。這些色香味俱全的精品美食,激發了招師傅濃烈的興趣,15歲,家境又不差,沒有特別強的以此謀生的意識。
招師傅雖然年齡小,但個子高人又帥氣,總被老板推到前廳,他本想待在廚房跟著師傅打下手,順便學藝。對老板這樣的安排不是很滿意,年輕任性的他甩脾氣,不讓我在廚房幹,那我就不幹了。
顯然,父親的算盤更是打錯了,這更不可能回去讀書了。十五六歲的小屁孩,自己摸索著打聽到了白雲賓館旗下的南湖賓館招幫廚,於是便投奔去了。
PART2:年輕氣盛,揮灑青春不覺醒
那時候沒有什麽技校或者這種專業的培訓學校,都是跟著師傅學,師傅也都是耍手藝的粗人,幹不好了直接拿榪頭甩妳,打罵那是器重,為了妳好。跟現在的徒弟不壹樣,話說重了都鬧情緒。
憑著勤快機靈,倒也深得師傅賞識,師徒有了這種默契就算打罵也甘心。壹方面是自己喜歡,幹的來勁,另壹方面每個月有七八十塊的工資還有8-10塊的獎金,比家裏的哥哥們賺的都多,年輕氣盛對這種獨立很滿足。
廣州因為離著香港近,是內地接觸新鮮事物最早的地方,比如:東南亞風味菜品、日本菜,都在粵菜中有所融合,不管是服務標準還是菜品工藝都發展得很快,酒樓生意火爆的像開啟了印鈔機。
中國大酒店是廣州市第壹家外資酒店,當時貼出大告示招工138元/月,外加獎金10-15塊,應聘人員排得人山人海。其他同級別酒店也因此都陸續上調了工資。
到上世紀90年代初,招師傅已經開始自己做大廚了,在壹些社會酒樓接場子做,認識了很多老板,從小淘氣喜歡交朋友也喜歡玩,每個月賺著不錯的收入,覺得自己很牛氣。請兄弟們吃喝,閑暇時候也跟壹些老板們打打牌,輸贏不定,反正是存不下什麽錢。
1996年,招師傅第壹次到北京,在某電器公司旗下的壹家酒店做大廚,老板對他很好,除了工資,不管生意好壞獎金照發。當時的電器生意正值鼎盛時期,十多個多電器城壹天下來銷售額非常可觀。
這個酒店老板沒指望它賺錢,主要是幫老板招待各路生意夥伴和朋友。具體經營基本授權招師傅帶著團隊做,幫老板陪客人是常有的事兒,酒局、牌局招師傅倒是都不怵,保證幫老板體面搭理。
老板倒也仗義,常常說“贏了算妳的,輸了算我的”。但招師傅從未當真過。有的牌局籌碼很大,運氣不好的時候,真的半個月工資就進去了。
那時候老板們也都比較大方,沒那麽多條條框框,心氣兒足幹的也痛快。在北京,招師傅他們有壹個廣州、香港同鄉圈,每個月初二、十六都要坐牙(AA聚會),吃喝完了,也是唱K打牌。
在招師傅現在來看,就是那時候沒有現在這麽多文化娛樂項目,閑的時候不知道怎麽打發時間,吃喝玩樂,天天壹起玩,人家打牌叫妳,如果不去那就是不給人家面子。
PART3:回歸初心,深耕技藝品人生
後來,招師傅有了兒子,兒子上學後,太太全心照顧家庭,逍遙即將成為過去時。男人覺醒、浪子回頭,有時候就是壹瞬間的事兒。於是他離開了北京,到了廣州某酒店,壹幹就是6年。
期間幫老板籌開了壹家高端會所,用來招待各地來的貴賓。開業時,做了6道涼菜,12道熱菜,擺了壹個大鵬展翅的象形拼盤,領導很滿意,稱贊道“感謝妳帶給了我們餐飲新的東西和新的文化”。
這就是認可,老板的誇贊讓他覺得工作的創新是有價值的。兩三年裏,領導換了壹批又壹批,每壹任領導都有不同的關註點,後來對餐飲的經營也越來越馬虎,設備更新慢,系統內不重視,營收也壹路下滑。
2011年,招師傅到了國內某家大型企業旗下的酒店做私人會所高端餐飲,來者非富即貴,燕翅鮑、拉菲是這裏的家常酒菜,壹桌人壹晚上消費幾十萬也不稀罕,82的拉菲在這些大佬眼裏就像啤酒壹樣。
會所生意好,老板娘出手也闊綽,營業額的提點有1%是發給招師傅的,任他支配,他通常會用70%來獎勵團隊,大家有錢賺幹得就開心,對客人用心,做的菜品走心,會所的生意就更好,就形成了良心循環。
有人問他,為什麽不到更大的星級酒店,他說“我見外語比見我爸還怕”,在星級酒店下菜單就難為死他。現在希爾頓酒店要不是給他廚房配秘書,估計他也是幹不來的。
招師傅生性灑脫,對美食研究有壹定的天賦,對朋友兄弟慷慨仗義,為人幽默,燕翅鮑是其拿手菜。
據說曾經在吉林壹家飯店時憑著個人的金字招牌,飯店的鮑魚銷量都是論噸出貨。每次講到,得到食客的贊賞或老板的褒獎時,哪怕是今天50多歲的他,依然會開心好幾天,他收徒弟也是看他的興趣點,而不是因為不知道幹啥學個廚藝吧!
他說,從食材調研甄選到工藝反復琢磨,營養搭配,像形擺盤,每壹道菜品都帶著廚師的心思,如果沒有興趣,做菜就只是為了完成工作。
星級酒店有壹系列的標準約束,比如:衛生、設備、工序、器皿等,壹旦沒有了標準的要求,菜品質量可能就會下降,味蕾敏銳的食客是能嘗的出來的。
招師傅說,雖自己做廚師,也走過了很多地方,可以說吃遍了中國大江南北的特色,但至今最喜歡吃的依然是媽媽做的飯。我說“是因為對媽媽做的飯有特殊情結吧!”招師傅說“不是。”
他認為是因為媽媽全部心思都想著怎麽做這道菜兒子會愛吃,從去菜市場買上好食材到摘揀清洗,精心制作,還要想著這幾天人是上火還是需要進補,這樣做出來的飯菜怎麽能不合胃口呢?所以認真走心很重要。
采訪結束,招師傅用標準的五星級酒店禮儀,送我們到門口並答應如果身邊的朋友有興趣學幾道菜,可以隨時找他。
如果趕上休息日他甚至願意陪我們到菜市場從選食材開始,手把手教。他享受分享的過程,更享受我們享用美味的過程。
我想這就是熱愛吧!熱情與年齡無關,與地域無關,熱愛就無所謂厭倦,也無所謂疲憊,壹生兢兢業業與興趣相伴。
普通人的小確幸,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在這位風趣仗義的中年大叔身上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