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文章,柚子介紹了不同品種的粽子,尤其是九子粽子,印象最深。唐玄宗曾為此題詩:“花爭四季,九子粽子求新”。據說粽子有不同的大小和形狀,精致的小粽子儀式給人壹種競爭感。
正是因為皇帝的這句詩,九子粽子的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現在,九子粽子的民間含義是很吉祥的,有祝好運的意思。而且經常作為結婚儀式,可見其在民間的地位。
但由於九子粽子制作過程過於復雜,不方便保存,現代人更喜歡以禮盒的形式贈送給對方。
甜鹹相間的李宗,既有傳統的祝福,又有現代的方便。壹盒有5種口味,我相信收到禮物的人會對它“壹見鐘情”。
2、皮蛋
在古代,許多家庭會在孩子們的胸前掛壹個鴨蛋,祈求平安。據說女婿給丈母娘“餞行”表示感謝,其中鹹蛋、皮蛋必不可少。“送端陽”對於渴望“成為常客”的準女婿來說尤為重要。所以也有很多男青年用這個來試探女方的想法,送壹個圓圓的彩蛋,這是壹種“我希望成為大家庭的壹員(圓)”的含蓄表達。
後來,掛雞蛋的習俗發展成了互相送雞蛋。大部分地區發了皮蛋、松花蛋,少數地區發了鹹鴨蛋。但是,無論如何,端午節送雞蛋,就是送祝福。女婿送皮蛋到丈母娘家等民俗,都是吉祥圓滿的。
3、香包
端午節送香包據說是“吉利”的。在屈原的《離騷》中,有“李湖江和畢,秋蘭認為她令人欽佩”,其中畢之和是當時制作香囊的原料。
唐宋時期,香包逐漸成為仕女和美女的專用品。另壹方面,男性官員開始穿錢包。有的官員上庭幹脆把錢包放在庭服上。
可見古人對香囊的喜愛。現代人戴香包的似乎少了,但還是有很多生活比較精致的人會在家裏買香薰和香包。事實上,這些功能與古代香囊的功能是壹致的。
放在家裏和車上,壹方面安神,壹方面培養自己的氣質,賞心悅目。端午節送香包,互祝生活幸福,甜蜜吉祥。
4.玉葫蘆
端午節帶個葫蘆壹直是個小習俗。葫蘆有祝福的意思,有世世代代繁榮吉祥的美好寓意。既能辟邪避禍,又能作為裝飾品,所以是端午送禮的佳品,也可以送壹套葫蘆形的茶具,既有趣又實用。
5、扇子擺件
在寧波,端午節也被稱為女兒節。每個出家的姑娘,端午節都會回家,父母會讓他們帶她回家避風。她走的時候,父母會送她扇子,然後婆婆會把毛巾和材料還給女婿。它承載著對女兒歸家的美好祝願,所以送扇形擺件也是非常好的禮物,也可以作為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