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壹些老派人士反對這項改革,仍然按照舊歷在這壹天送新年禮物來慶祝新年。那些主張改革的人嘲笑老派的這些做法,給他們假禮物,邀請他們參加假聚會。從那以後,在這壹天捉弄人的事情就傳開了。
當壹個人被欺騙時,捉弄他的人會大喊“泊松·德·艾薇兒”,意思是“四月惡作劇”。聰明風趣的人在4月1日給他們送了假禮物,邀請他們參加壹個假招待會,並把受騙的保守黨人稱為“四月愚人”或“上鉤的魚”。
從此,人們在4月1日互相愚弄,這成了法國流行的習俗。18世紀初,愚人節的習俗傳到了英國,隨後被早期的英國移民帶到了美國。
2.據英國歷史學家考證,“愚人節”的起源來自印度佛教中“到達彼岸”的詞語。
在英國人的百科全書中,記載著“愚人節”是15世紀宗教革命後出現的壹個騙人的節日。
當時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已經建立了“異端裁判所”,任何不是天主教徒的人都被視為異端,在每年的4月1日被判處死刑。臣民們非常害怕,他們以每天說謊和取笑為樂,來沖淡他們對統治者的恐懼和仇恨。此後,它被長期使用,並演變成今天的“愚人節”。
3.據說在人類的始祖亞當之後約1650年,上帝用洪水毀滅了世界,只留下了亞當第三個兒子惠德的後代諾亞。他用壹艘人造船救了壹個家庭的命。
洪水稍微平息後,諾亞放了壹只白鴿去探索洪水平息後的壹片土地,因為那天正好是4月1日。所以後人認為在這壹天做壹些沒有意義的事情,就像白鴿不勞而獲壹樣,其行為是愚蠢的,這就是愚人節的由來。
4.根據基督徒的說法,“愚人節”是為了紀念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日子。在耶穌被釘上十字架之前,他被迫四處奔走。後人會在4月1日紀念他無辜受難,其實也包含了警醒的意義。
自古羅馬和凱爾特時代以來,人們就有惡作劇的節日。第壹次提到“愚人節”是在中世紀的歐洲。有人把愚人節的原因歸結於羅馬神話,尤其是豐收女神和她的女兒普魯西皮娜的故事。死神普路托綁架了普魯塞皮娜,並把她帶到地下和他壹起生活。
女兒喊媽媽,但是豐收女神聽不到女兒聲音的回音。她去找女兒,但是找不到。在隨後的幾個世紀裏,在歐洲人中,做無用功常常成為嘲笑的對象。
關於愚人節的起源,最流行的壹種說法是,在16世紀末,壹些歐洲國家放棄了儒略歷,改為公歷。當使用儒略歷時,新年在3月25日到4月1日的那壹周。但是,公歷把元旦挪到了1月1日。
那些不被告知或堅持傳統的人在新年到來時經常被人們嘲笑或取笑。在法國,對於那些堅持老傳統的朋友,人們經常在背後放壹條紙做的魚。有人發現這種惡作劇,會笑著喊:泊松·德·艾薇兒!
不過這種說法也是站不住腳的,那就是當時不采用公歷時代的歐洲國家也有捉弄人的傳統。在蘇格蘭,愚人節那天,被戲弄的人通常被稱為四月杜鵑。“布谷鳥”這個詞在英語中也有“傻瓜”的意思。“踢我”這個標誌的由來可能與當時蘇格蘭人的習俗有關。
最著名的笑話發生在1957年,“意大利面大豐收”。同壹天,英國廣播公司在新聞節目中報道說,由於暖冬以及危害意大利面“種植”的象鼻蟲已被徹底消滅,瑞士農民獲得了意大利面的大豐收。
當時電視臺專門配備了瑞士農民從樹上采摘壹根根意大利面條的鏡頭。節目播出後,很多人打電話到電臺詢問如何在家種意大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