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魚翅這麽貴是因為有營養嗎?它的價值在哪裏?

魚翅這麽貴是因為有營養嗎?它的價值在哪裏?

魚翅貴有三個原因。飲食研究專家聶說,產量不高,食材必須高檔,烹飪工藝復雜。

魚翅取自魚翅。在古代,原始的捕魚方法使人們很難捕捉鯊魚。所以,鯊魚被辛辛苦苦“抓回岸邊”後,其價值自然極高。所謂物以稀為貴。鯊魚很難捕捉,也極難清理。鯊魚肉壹定要盡快處理,否則尿素含量高會讓部分鯊魚肉發臭。魚翅的加工比較復雜。首先要去除附著在鰭基部的肉,然後要經過浸泡、加熱、去沙、去骨、挑鰭、去肢、漂白、烘幹等八道工序。魚翅可以做成菜送入口中,但要經過很多復雜的工序:浸泡壹兩天甚至更長時間,使其軟脹,然後放入水中加熱,再經過水煮、去皮、文火煨制,去除腥味。正式烹飪時,需要加入各種食材和湯汁調味,然後要麽烤,要麽煲湯。如此復雜的加工程序是對制作者技術的考驗。喜歡吃的專欄作家老典說起自己第壹次做魚翅的經歷,說做所謂的“三絲魚翅”,是因為魚翅發泡時沒有徹底洗凈瀝幹,令人難忍。

其實魚翅從壹開始就不比黃金便宜,甚至很少有人知道。據壹些史料記載,據說早在唐宋時期,安南在中國南方?現在在越南沿海,魚翅已經被制成了食物。壹些鄰國也將其作為貢品獻給中國皇帝,但奇怪的是,在皇家盛宴中並沒有發現魚翅。原來,皇帝收到魚翅貢品後,送給了廚子。

還有壹個傳說是明朝鄭和下西洋的時候,鄭和的船隊經過東南亞海域的時候,因為食物匱乏,船員們在路過的島嶼上撿了當地土著丟棄的魚翅,煮熟了充饑,覺得還蠻清爽的。從此,魚翅進入了中國人的飲食。

中國人吃魚翅在明代就有確切的歷史記載,最常被引用的是李時珍《本草綱目》中的壹句話:“(鯊魚)背上有環,腹下有翅,鮮美肥美,為南方人所珍藏。”如果我們留心的話,我們可以在《金瓶梅·花刺》第五十五章中讀到這樣壹段描寫。蔡京官邸的管家在招待西門慶時,說:“都很好吃。燕窩和魚翅是晚餐的絕佳選擇。只是沒有龍肝鳳髓。”在史書中還發現了明熙宗(1621-1627)的常用食譜,其中包括壹種由魚翅、燕窩、鮮蝦、蛤蜊等十幾種原料制成的“壹品鍋”。

魚翅、鮑魚、燕窩位列八珍。“八寶”之說始於周朝,後逐漸演變為珍貴食物的代名詞。它的內容也隨著朝代的更替而變化。魚翅被列為八珍之壹,始於明清。明清水陸八寶是:海參、魚翅、魚酥骨、魚肚、燕窩、熊掌、鹿筋、田雞。既然被列為八寶,魚翅當然身價倍增。《清稗筆記》中記載,廣東有壹種燉魚翅,壹碗十幾塊金,可見魚翅的檔次。

在乾隆年間,中國人喜歡吃魚翅。當時國富民安,官宦之家和豪門大族的宴席上也不乏魚翅佳肴。如今,北京著名的“譚家菜”始於清末。在譚家菜近200種菜肴中,海鮮是最貴的,而魚翅是海鮮中最有名的。如果妳想吃譚的魚翅,妳必須預訂。好吃的魚翅都在食材裏。

魚翅的價格導致了很多誤解。比如,幾乎所有人都想當然地認為魚翅極其營養美味。

魚翅這種壹直是宮廷和官方宴席上的精品菜,營養豐富又好吃嗎?對中國飲食文化有深入研究的東方烹飪學院院長劉光偉先生說:“魚翅本身是無味的,它的味道全是調味品帶來的。嚴格來說,魚翅並不好吃,但廚師把它變成了美味。”聶喬峰先生也持同樣的觀點:“(魚翅)本身沒有明顯的味道。如果沒有新鮮的材料,味道就像嚼蠟。”

“有品位的人做出來,沒品位的人做進去。”這是中國烹飪的特色之壹,這壹特色在魚翅烹飪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清代有壹份菜單叫隨園食單,介紹了魚翅的做法。我們不妨看壹看。

“魚翅很難爛,要煮兩天。使用方法有兩種:壹是用好的火腿和雞湯,加入鮮筍和冰糖煨,也是壹種方法;壹種是用雞湯串蘿蔔絲,把魚鱗和翅打碎,拌進去,讓碗面浮起,讓吃的人認不出是蘿蔔絲還是魚翅。這是另壹種方式。”-所有的秘密都在湯裏。不過這兩種食材還是比較簡單的,筆者看到壹個高檔魚翅湯的復雜程度,令人咋舌。有老母雞、牛肉、豬蹄、豬皮、火腿、雞爪、水蛇殼、碎扇貝、青蛙……然後要5、6個小時!美食家說魚翅當菜,不是因為它不起眼的原味,而是因為它嫩滑軟糯的口感。而味道只是美食的壹個重要因素。不過說實話,就為了得到這種口感,需要放那麽多高檔食材在上面。不知道是不是本末倒置。

當然,在人們的印象中,魚翅還是壹種高級營養品。《本草綱目》記載魚翅能補五臟、壯腰、益氣養精,但根據現代營養學分析,每100g幹魚翅含蛋白質83.5g,脂肪0.3g。如果只比較蛋白質,魚翅遠高於雞蛋12.7 g,瘦肉21.7 g,花生25 g,大豆35 g,但魚翅所含的蛋白質屬於不完全蛋白質,主要成分是膠原蛋白,屬於纖維蛋白,人體很難吸收。如果不采取壹定的措施補充色氨酸,就相當於浪費。所以壹定要和禽肉、蝦蟹等含有較多色氨酸的食物搭配,所以魚翅的高蛋白營養價值值得壹提。但是鑒於吃魚翅的麻煩,還是喝牛奶吃花生黃豆比較好。廣東省營養學會理事長蘇教授說,魚翅的營養價值和魚凍、肉凍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