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平,古稱聶陽,金正大三年(1226)設鎮平縣,著名詩人元好問為首任縣令。位於河南省西南部,南陽盆地西北部,伏牛山南麓,總面積1.500平方公裏,轄8鎮8鄉3個街道辦事處409個行政村,總人口94萬。是河南省綜合改革試點縣,全國文明村鎮建設示範縣。它還被命名為中國玉雕之鄉,中國地毯之鄉和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交通通訊便利,投資環境優越。縣城距南陽機場僅30多公裏,312國道縱貫東西,207國道縱貫南北。焦枝鐵路、寧西鐵路和即將開工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構築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城市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國際程控電話、移動公司、互聯網可以提供便捷的通信服務。日供水2萬噸的水廠,年供電8480萬千瓦時、供熱200萬吉焦熱電廠的330伏和110伏變電站,可滿足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需要;接待設施齊全,高標準的鎮平賓館、玉龍賓館、新紀元賓館、交通賓館始終提供熱情優質的服務。
鎮平縣-概況
資源獨特,合作領域廣泛。絲綢歷史悠久,燒雞久負盛名,米酒在國外也享有盛譽。是全國最大的觀賞魚養殖基地、最大的杜仲生產基地和全國500個商品糧基地縣之壹。中國已探明的礦藏有19種,包括金、銀、銅、鐵、錳、石墨、花崗巖、大理石、白堊、石灰石、雲母等,其中石灰石儲量達5億噸,是生產水泥的理想原料。銅儲量4000多萬噸,石英巖(矽石)儲量8000噸。經國家科研部門鑒定,礦石中含有56種微量元素,具有較高的開采價值。農業特色資源豐富,煙、蠶、果、菜、牧、糧、棉六大商品基地初具規模。
人文濃郁,經濟特色鮮明。鎮平縣人民具有勤勞、智慧、務實、開拓的優良傳統。民營經濟在縣域經濟總量中占據主導地位,在全省形成了以民營經濟為主導的縣域經濟發展模式,創造了頗具影響力的“拉平速度”、“無中生有”現象,引起了省內外經濟界的廣泛關註。
雄厚的工業基礎和完備的市場體系。全縣有輕化工、紡織、機械、電子、皮革、建材、商品、醫藥、工藝美術等工業門類10。有120個規格各異、布局合理的綜合、專業市場。鎮平玉雕大世界、宋佳小商品城、石佛寺玉雕灣專業市場、曲屯“中原汽車用品城”享譽省內外。
縣域經濟持續增長,綜合實力不斷增強。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地毯、玉雕、畜牧、蔬菜四大支柱產業初具規模,產業鏈進壹步延伸。全縣形成了以縣地毯集團公司為龍頭的植桑、養蠶、繅絲、地毯加工系列;以縣沈雨工藝美術公司為龍頭的玉石原料供應、加工、包裝系列,以縣畜牧集成電路集團公司為龍頭的蔬菜種植、銷售、加工系列,以及其他集貿、工、農、產、加、銷於壹體的企業集團,基本形成了產業化體系。目前,農業產業化占農業總產值的70%以上。縣域產業基本形成了以縣域產業為骨幹,以集團產業和創匯產業為特色的鎮平新產業體系。Iris牌襪子、五朵山牌麥飯石黃酒、亞麻籽油、諾氟沙星膠囊等馳名中外。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初步形成了立足本地資源、傳統產業為特色、出口產品為主導的新格局。全縣四級企業發展到8萬家,從業人員24萬人,形成了以玉雕、絲綢、烙畫、地毯、毛皮加工、冶煉、建材為主的具有壹定規模的16個產業群和30個農村工業小區。2002年,全縣生產總值76.4億元,增長9.9%,地方財政收入1.31.02億元,增長1.02.6 %,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982元,增長5.8%。全縣經濟實力在全省的排名從1998年的21躍升到2002年的14。
對外開放優勢突出,發展環境適宜寬松。鎮平已初步形成了以“玉雕節”為主體、以“走出去”為重點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格局。大家都是投資環境,鎮平的形象和知、愛、富、活的商業開放氛圍在鎮平越來越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