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東鄉族傳統節日

東鄉族傳統節日

東鄉族有哪些民族習俗和節日?除了三大節日,東鄉族的主要節日是阿修羅節,也就是65438+10月10的* * *教歷。這壹天主要是婦孺聚在壹起吃“洛玻弱(東鄉語)”的節日。謝謝大家!

東鄉族有自己的傳統節日。除了帶* * *的節日還有其他節日嗎?東鄉、撒拉族、保安族和* * *在西北是形影不離的兄弟。

56個民族傳統節日40分

少數民族節日(簡介)少數民族兄弟傳統節日大全

蒙古族傳統節日

蒙古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歷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月。蒙古新年節又叫“白節”或“白月”,與牛奶的潔白有密切關系。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等。

朝鮮族傳統節日

它的節日與漢族的節日基本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還有三個家庭節日,即嬰兒的第壹個生日、家惠節(60歲生日)和結婚節(60歲結婚紀念日)。每當老人回到賈加的節日和結婚的節日,孩子們、親戚朋友和鄰居都會祝福和慶祝老人的生日。

傣族傳統節日

傣族的主要節日有潑水節、閉幕節和開幕節,這些節日都與佛教有關。

東鄉族傳統節日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壹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聖日,都來源於* * *宗教。

布朗族的傳統節日

後南節是布朗族壹年壹度的盛大節日,在農歷三月清明節後的第七天舉行,即陽歷4月13-15。

節日中,主要活動是互相潑水,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原始的傳統方式——迎日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日節。

怒族傳統節日

主要節日有:春節,怒語稱“吉加木”,又稱“司思節”;仙女節,也稱為花節,是居住在公山地區的怒族的傳統節日,從每年農歷3月15日持續到17日。祭祀谷神,怒稱“妳是”,原是碧江縣毗河地區怒族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農歷十二月二十九。舉行祭祀活動,祈求谷神保佑。

韃靼人的傳統節日。

韃靼語稱為“Gulbangaiti”,是* * *語的音譯外來語,* * *語為“卡賓”,意為“奉獻”。宰牲節是* * *教學日歷中二月10日“箕子節”後的第70天。宰牲節、開齋節和聖日是三大節日。

傳統節日* * *

* * *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宰牲節和聖日。這三個節日都是宗教節日。開齋節是* * *語言“開齋節?“菲斯科”的意譯也叫“開齋節”,新疆也有姬敏節的名稱。宰牲節,開齋節後的第70天,即* * *宗教歷中的65438+10,為宰牲節。宰牲節又稱宰牲節,是* * * *前往麥加朝聖的最後壹天。妳應該在這壹天洗澡和凈化自己。

在室內燒香,齋戒半天。早上,人們會去* * *廟參加儀式,向麥加跪拜,請阿訇宰殺牲畜,並將宰殺的部分牛羊肉分給親朋好友,施舍給窮人。聖日是紀念先知* * *誕生的日子,是* * *教歷三月的12,也是* * *的忌日。紀念活動壹般在* * *殿舉行,期間要做誦經發言,講述聖功。有些地方還在這壹天舉行盛大的Amal聚會(慈善宴會)招待客人。

滿族傳統節日

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滿族人有類似漢族人的節日,重視農歷新年。在第壹個月的第十五天,慶祝元宵節,在第壹個月的第二十五天,為來年祈禱“添倉節”。農歷二月初二鎖龍,還有5月5日的“蟲王節”,6月6日,8月15日的中秋節。添倉節,每年正月二十五,滿族農村家家戶戶講究煮粘粘的高粱米,放在倉庫裏,用稻草稈編織成小馬,插在飯盆裏,寓意馬馱糧食回家,豐衣足食。第壹天加新米,連續加了三次。也有人用高粱稈做兩個鋤頭,插在他們的飯裏。這個節日在東北農村壹直保留至今;蟲王節,六月的那壹天,容易發生蟲災。過去居住在遼寧岫巖、鳳城的滿族人,在六月初六到蟲王廟祭拜,殺豬祭祀,以避災保田豐收。現在的蟲王節沒有盯著掃的活動,但是家家戶戶都要在這壹天曬衣服,防止蟲子吃。

黎族傳統節日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密切相關。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大多在鄰近的漢族地區和黎族與漢族雜居地區使用陰歷,節日與漢族相同,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而言,最隆重最常見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納西族傳統節日

納西族的很多節日和漢族是壹樣的,比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但是春節的活動和漢族不同,有很強的民族特色。西南部有很多人...> & gt

56個民族共有的傳統節日有哪些?10中國少數民族的主要節日

主要國家節假日時間

阿昌

農歷六月二十五日德昂族火把節。

潑水節,農歷四月十五。

十個東鄉族在農歷九月的惠捷節

聖日* * *日歷3月12日。

潑水節2月29日,開齋節* * 9月30日。

農歷七月初壹,宰牲節,十二月初十。

農歷八月十五侗族。

盧龍節在農歷的六月到九月。

白(巴)

三月街,三月十五,董年,十壹月十九。

火把節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奔牛節農歷二月

玉壇會在農歷八月十五吃年夜飯,從農歷六月到七月。

博南島

聖日* * *教獨龍族3月12日。

Katuiwa農歷十月中下旬。

開齋節* * *日歷9月30日俄羅斯人。

陽歷三月和四月的復活節。

12月10日是宰牲節。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壹

布朗

鄂溫克族在傣族歷的十二月十五日。

米庫魯節,農歷五月二十二日。

傣歷九月十五關門節中的高山族

農歷十二月的新年

仡佬族在農歷二月十九日過潑水節。

元宵節,農歷正月初壹

布依族

農歷六月初六,仡佬族節日在農歷三月初三。

3月3日,農歷三月初三,大年初壹,農歷六七月。

拉祜族在農歷八月初壹。

苦紮節傣族歷三月

朝鮮民族

農歷正月初壹,火把節,農歷六月二十四日。

上元節,農歷的第壹個月的第五天,新年,和傣族日歷的十二月。

農歷四月初五黎族的寒食節

農歷三月初三。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

農歷九月的豐收節

哈尼族

十月節,農歷十月初壹,澡堂節,農歷正月初三。

六月節農歷六月二十四中國農歷新年。

哈薩克人

聖日* * *教歷3月12日,刀桿節是農歷二月初八。

開齋節* * * 9月30日。

藏歷二月徐獨龍節

宰牲節* * *宗教歷12月10日倫德藏歷4月。

赫哲族

赫哲族年農歷正月初壹

農歷11月13日的黃金節。

***

聖日* * *農歷三月十二廟會農歷四月

9月30日開齋節* * *教景頗族。

農歷正月十五。

基督教歷12月10日柯爾克孜節。

聖日* * *日歷3月12日。

基諾族

鐵打節農歷1月開齋節* * * 9月30日。

火把節農歷六月宰牲節* * * 12月10日。

(地理)

哈吉農歷六月初十,諾老子農歷正月初壹。

-

mowind/...n

中國少數民族傳統節日大全

編輯:mowind | June年6月-18 |閱讀7302次。

民族兄弟傳統節日大全

蒙古族

蒙古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歷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月。蒙古新年節又叫“白節”或“白月”,與牛奶的潔白有密切關系。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等。

朝鮮民族

它的節日與漢族的節日基本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還有三個家庭節日,即嬰兒的第壹個生日、家惠節(60歲生日)和結婚節(60歲結婚紀念日)。每個......> & gt

少數民族蒙古族傳統節日介紹

蒙古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歷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月。蒙古新年節又叫“白節”或“白月”,與牛奶的潔白有密切關系。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等。

朝鮮民族

它的節日與漢族的節日基本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還有三個家庭節日,即嬰兒的第壹個生日、家惠節(60歲生日)和結婚節(60歲結婚紀念日)。每當老人回到賈加的節日和結婚的節日,孩子們、親戚朋友和鄰居都會祝福和慶祝老人的生日。

傣族的主要節日有潑水節、閉幕節和開幕節,這些節日都與佛教有關。

東鄉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壹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聖日,都來源於* * *宗教。

布朗

後南節是布朗族壹年壹度的盛大節日,在農歷三月清明節後的第七天舉行,即陽歷4月13-15。節日中,主要活動是互相潑水,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原始的傳統方式——迎日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日節。

女(女)

主要節日有:春節,怒語稱“吉加木”,又稱“司思節”;仙女節,也稱為花節,是居住在公山地區的怒族的傳統節日,從每年農歷3月15日持續到17日。祭祀谷神,怒稱“妳是”,原是碧江縣毗河地區怒族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農歷十二月二十九。舉行祭祀活動,祈求谷神保佑。

韃靼語(TT)

韃靼語稱為“Gulbangaiti”,是* * *語的音譯外來語,* * *語為“卡賓”,意為“奉獻”。宰牲節是* * *教學日歷中二月10日“箕子節”後的第70天。宰牲節、開齋節和聖日是三大節日。

***

* * *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宰牲節和聖日。這三個節日都是宗教節日。開齋節是* * *語言“開齋節?“菲斯科”的意譯也叫“開齋節”,新疆也有姬敏節的名稱。宰牲節,開齋節後的第70天,即* * *宗教歷中的65438+10,為宰牲節。宰牲節又稱宰牲節,是* * * *前往麥加朝聖的最後壹天。這壹天要自己洗澡,在室內燒香,齋戒半天。早上,人們會去* * *廟參加儀式,向麥加跪拜,請阿訇宰殺牲畜,並將宰殺的部分牛羊肉分給親朋好友,施舍給窮人。聖日是紀念先知* * *誕生的日子,是* * *教歷三月的12,也是* * *的忌日。紀念活動壹般在* * *殿舉行,期間要做誦經發言,講述聖功。有些地方還在這壹天舉行盛大的Amal聚會(慈善宴會)招待客人。

滿族人

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滿族人有類似漢族人的節日,重視農歷新年。在第壹個月的第十五天,慶祝元宵節,在第壹個月的第二十五天,為來年祈禱“添倉節”。農歷二月初二鎖龍,還有5月5日的“蟲王節”,6月6日,8月15日的中秋節。添倉節,每年正月二十五,滿族農村家家戶戶講究煮粘粘的高粱米,放在倉庫裏,用稻草稈編織成小馬,插在飯盆裏,寓意馬馱糧食回家,豐衣足食。第壹天加新米,連續加了三次。也有人用高粱稈做兩個鋤頭,插在他們的飯裏。這個節日在東北農村壹直保留至今;蟲王節,六月的那壹天,容易發生蟲災。過去居住在遼寧岫巖、鳳城的滿族人,在六月初六到蟲王廟祭拜,殺豬祭祀,以避災保田豐收。現在沒有蟲王祭掃的活動,但是家家戶戶都要在這壹天曬衣服,防止蟲子吃。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密切相關。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大多在鄰近的漢族地區和黎族與漢族雜居地區使用陰歷,節日與漢族相同,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而言,最隆重最常見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納西語

納西族的很多節日和漢族是壹樣的,比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但是春節的活動和漢族不同,有很強的民族特色。像中國西南的許多民族壹樣,納西族也有火把節。和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 & gt

()節日民族兄弟傳統節日大全

蒙古族傳統節日

蒙古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歷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月。蒙古新年節又叫“白節”或“白月”,與牛奶的潔白有密切關系。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等。

朝鮮族傳統節日

它的節日與漢族的節日基本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還有三個家庭節日,即嬰兒的第壹個生日、家惠節(60歲生日)和結婚節(60歲結婚紀念日)。每當老人回到賈加的節日和結婚的節日,孩子們、親戚朋友和鄰居都會祝福和慶祝老人的生日。

傣族傳統節日

傣族的主要節日有潑水節、閉幕節和開幕節,這些節日都與佛教有關。

東鄉族傳統節日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壹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聖日,都來源於* * *宗教。

布朗族的傳統節日

後南節是布朗族壹年壹度的盛大節日,在農歷三月清明節後的第七天舉行,即陽歷4月13-15。

節日中,主要活動是互相潑水,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原始的傳統方式——迎日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日節。

怒族傳統節日

主要節日有:春節,怒語稱“吉加木”,又稱“司思節”;仙女節,也稱為花節,是居住在公山地區的怒族的傳統節日,從每年農歷3月15日持續到17日。祭祀谷神,怒稱“妳是”,原是碧江縣毗河地區怒族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農歷十二月二十九。舉行祭祀活動,祈求谷神保佑。

韃靼人的傳統節日。

韃靼語稱為“Gulbangaiti”,是* * *語的音譯外來語,* * *語為“卡賓”,意為“奉獻”。宰牲節是* * *教學日歷中二月10日“箕子節”後的第70天。宰牲節、開齋節和聖日是三大節日。

傳統節日* * *

* * *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宰牲節和聖日。這三個節日都是宗教節日。開齋節是* * *語言“開齋節?“菲斯科”的意譯也叫“開齋節”,新疆也有姬敏節的名稱。宰牲節,開齋節後的第70天,即* * *宗教歷中的65438+10,為宰牲節。宰牲節又稱宰牲節,是* * * *前往麥加朝聖的最後壹天。妳應該在這壹天洗澡和凈化自己。

在室內燒香,齋戒半天。早上,人們會去* * *廟參加儀式,向麥加跪拜,請阿訇宰殺牲畜,並將宰殺的部分牛羊肉分給親朋好友,施舍給窮人。聖日是紀念先知* * *誕生的日子,是* * *教歷三月的12,也是* * *的忌日。紀念活動壹般在* * *殿舉行,期間要做誦經發言,講述聖功。有些地方還在這壹天舉行盛大的Amal聚會(慈善宴會)招待客人。

滿族傳統節日

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滿族人有類似漢族人的節日,重視農歷新年。在第壹個月的第十五天,慶祝元宵節,在第壹個月的第二十五天,為來年祈禱“添倉節”。農歷二月初二鎖龍,還有5月5日的“蟲王節”,6月6日,8月15日的中秋節。添倉節,每年正月二十五,滿族農村家家戶戶講究煮粘粘的高粱米,放在倉庫裏,用稻草稈編織成小馬,插在飯盆裏,寓意馬馱糧食回家,豐衣足食。第壹天加新米,連續加了三次。也有人用高粱稈做兩個鋤頭,插在他們的飯裏。這個節日在東北農村壹直保留至今;蟲王節,六月的那壹天,容易發生蟲災。過去居住在遼寧岫巖、鳳城的滿族人,在六月初六到蟲王廟祭拜,殺豬祭祀,以避災保田豐收。現在沒有蟲王祭掃的活動,但是家家戶戶都要在這壹天曬衣服,防止蟲子吃。

黎族傳統節日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密切相關。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大多在鄰近的漢族地區和黎族與漢族雜居地區使用陰歷,節日與漢族相同,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而言,最隆重最常見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納西族傳統節日

納西族的很多節日和漢族是壹樣的,比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但是春節的活動和漢族不同,有很強的民族特色。西南部有很多人...> & gt

民族節日介紹民族節日是指我國少數民族由於歷史文化因素而流傳下來的壹些節日。少數民族的壹些節日也因為壹些傳說而流傳千古!

寫出五個民族的傳統節日、生活習俗和飲食文化:

傳統節日:農歷新年

生活習俗:見面打招呼,陌生人打招呼。

飲食文化:吃牛奶。

56個民族的人有什麽習俗?德昂(德)

(崩龍)德昂族原名崩龍。1985 9月17經國務院批準正式更名為德昂族。“龍崩”是指德昂族各分支中超過三分之二的人自稱“德昂族”,意為“十堰”。德昂族是西南邊疆最古老的民族之壹,早在公元前二世紀就生活在怒江西岸。德昂族的傳統民間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多與佛教活動有關。德昂族還有祭祖堂、村神、土地神、龍、姑娘等儀式,其中端午節最有趣。

東鄉

東鄉族是14世紀下半葉生活在東鄉的眾多不同民族的雜居,主要是信仰* *宗教的* * *人和蒙古人。居住在甘肅省的,壹半以上居住在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東鄉節又稱開齋節,是東鄉族的傳統節日。根據* * *教的規定,每年的* * *教歷中,九月是齋戒月。這個月的開始和最後壹天以新月為準,齋戒期滿的第二天是壹個節日。因此,它既是壹個民族節日,也是壹個宗教節日。

侗族起源於秦漢時期的“洛曰”。魏晉以後,這些部落壹般稱為“遼”,董人是“遼”的壹部分。現在主要分布在貴州和湖南。信奉多神教,崇拜自然事物。侗族傳統節日的日期因地而異,節日飲食常與宴會活動聯系在壹起。主要節日有婚嫁節、過橋節、牛節、吃年貨節、煙火節等。侗族人喜歡鬥牛,每個村子都有“水牛王”進行比賽。

德隆

獨龍族曾被稱為“任薰”和“曲人”。解放後,根據民族的意願,改稱獨龍族。現在它們主要生活在雲南公山的獨龍谷。本世紀中葉,獨龍族還處於原始公社解體階段,女性還崇尚紋身的習俗。過去,獨龍族的宗教信仰還處於自然崇拜或萬物有靈的原始階段,甚至唯壹的年節(獨龍族語言:卡克瓦)也與宗教相關聯。過牌遊行在每年臘月的某壹天舉行(時間因地而異),節日的長短往往取決於食物準備的多少。

俄語

俄羅斯族是18世紀後從沙皇俄國逐漸遷移到中國和新疆的少數民族。在封建軍閥盛統治新疆期間,他們被稱為“歸化族”。中華人民共和國(PRC)成立後,改名為俄語。主要散在新疆,內蒙古,黑龍江等地有少量分布。中國的俄羅斯族的風俗習慣與前蘇聯的俄羅斯族基本相同。他們信奉東正教,俄羅斯族非常重視傳統節日,尤其是復活節。節前壹周,我不吃肉,只吃素食。

哈尼族

據史料記載,哈尼族、彜族、拉祜族起源於古代羌族,現在主要分布在滇西南。哈尼族自稱很多。新中國成立後,統稱為哈尼族。哈尼族信仰多神教,崇拜祖先。傳統節日主要有“元旦節”(10月)和“吃紮紮”(五月節)。還有火把節。除此之外,還有兩個小節日,即“栽秧節”(又稱“黃米節”)和“年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