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記憶以來,每年冬天快過年的時候,家裏會買很多豬肉。煮了壹鍋豬蹄、豬爪、五花肉,剩下的肥肉膘,大多都做成了豬油,我們壹般叫它葷油。家裏的下屋裏,壹般都會存兩大壇豬油。
當時,東北的冬天,沒有太多青菜可吃,幾乎頓頓是白菜、土豆、蘿蔔、酸菜,平時不年不節的,也都很少買肉。因此,做白菜湯或者蘿蔔湯時,放上壹勺豬油,會有豬肉的香味,清湯寡水的燉菜也變得格外好吃。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媽媽給我做的壹碗豬油拌飯。
那時,爸爸有時候要早起出車,來不及等媽媽做好菜吃。所以,他經常會盛壹勺豬油,在米飯中間挖出壹個小坑,把豬油放進去,再在米飯上澆上壹些醬油,然後用勺子攪拌攪拌,壹碗豬油拌飯就做好了。
米飯由於有了豬油的香味和醬油的醬香,加之新出鍋的米飯熱氣騰騰,拌出的米飯晶瑩透亮,吃上去很香。如果覺得油膩,可配上冬天媽媽腌制的芥藍、大頭菜根、蒜茄子、蘇子葉,或者到醬缸撈上壹小根醬黃瓜、豇豆。如果幸運,還可以撈到秋末時放入醬缸中的熟豬肉。就這樣吃上壹碗後,渾身都暖呼呼的。
爸爸經常喜歡這樣吃。有時即使有菜下飯,他也喜歡拌上壹碗豬油拌飯,吃得可香可香了。我饞了,就到爸爸碗裏挖壹大勺,吃到嘴裏,好美味。於是,有時上學的早上,我就嚷著要吃豬油拌飯。或者,趁媽媽不註意,自己去盛壹碗飯,拌好後,捧著碗到院子裏,坐在小板凳上津津有味地吃。
媽媽說,豬油要少吃,以前是因為家裏都窮,買不起肉,壹年到頭除了夏天,吃不到什麽菜,所以才這麽泡著豬油吃。可是,我卻從小愛上了這個味道。
可是,即使知道豬油對健康不利,家裏仍然每年都放著個裝豬油的壇子。燉豆角、燉茄子的時候,媽媽還是會習慣性地放上壹小勺豬油。後來,我吃過沒放豬油的豆角,總覺得和家裏的味道相比缺了點兒什麽。慢慢的,我也適應了沒有豬油的菜,並覺得這樣更健康。但這不代表小時候的味道就此被抹去。相反,它會隨著我的漸漸老去,在我心裏越來越清晰。
壹天逛早市,到賣豬肉的攤子,買了壹條五花肉。忽然想起前些天特別想吃豬油拌飯,所以問老板有沒有肥油。老板說沒有,但給我挑了壹塊肥肉比較多的五花肉。雖然出不了多少油,但我還是高興地回家試試了。結果還不錯,出了壹小碗油。
晚上,我蒸了米飯,趁米飯剛出鍋,盛了壹小碗,放上豬油,倒入醬油,然後嘗壹口,當時的心裏很感動,我說不出為什麽,只是知道我這碗豬油拌飯,是小時候的味道。
《深夜食堂》我壹直追了三季。它講述的都是小人物的小生活,老板經營著壹家小餐館,菜單上也只有豬肉醬湯套餐這壹種。老板根據客人要求,可做出各種料理,每壹種,都藏著壹個感人的故事。其中,有壹集是“牛油拌飯”。講述壹個窮困潦倒的人,每晚過了12點,都會到深夜食堂去,點壹碗牛油拌飯。後來,壹個美食家來到深夜食堂,看到這個飯,也點了壹碗嘗嘗。他也從此愛上了牛油拌飯,覺得什麽山珍海味都不及壹碗牛油拌飯美味。劇中還講述了壹個美好的故事,並有著讓人感動的結局。
故事正如這碗牛油拌飯壹樣,雖不及世間珍饈,在壹些人心中卻又無與倫比。這就是單純的味道,卻可以讓人回味久遠。
有時候,我們懷念的,是小時候的那種味道。雖然可能談不上好吃,更談不上有什麽烹飪技術,可就是那個簡單的味道,足以讓人懷念壹生。
這,就是壹碗豬油拌飯給我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