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期第壹天,去老媽家聚餐。在微信群裏壹吆喝,就有熱烈響應,經常壹言不合就聚餐。姐妹兄弟都離得不太遠,交通很便利,帶著兒女,帶上各種好吃的,驅車回家。我們幾個聚在壹起,總有說不完的話。屋子裏和院子裏坐著站著說著笑著,孩子們也屋裏屋外追逐打鬧,熱熱鬧鬧人仰馬翻的。六十多歲的老媽,是最喜歡孩子的,抱抱這個,逗逗那個,叫姥姥的,叫奶奶的,都去黏她,白發老媽高興得合不攏嘴。
? 在廚房裏做飯,手工蒸的白面大饅頭出鍋了,勁道暄軟,新收的小麥的味道。每逢聚在壹起,家裏的廚房裏就生動起來。老媽掌勺,烹炸煎炒,香噴噴的味道,在院子裏飄。我近來研究做菜頗有心得,總想和老媽交流切磋,無奈總是不給我機會,好像這廚房裏我是侵略者。
? 也難怪,無論我怎樣研究菜譜,也不如老媽憑著多年的經驗炒出的飯菜好吃。飯菜其實挺簡單,不過是辣椒炒雞、清蒸魚、蒜黃炒肉,肉末木耳之類的家常小菜,可是總會被我們這些大孩子小孩子風卷殘雲秋風掃落葉似的清盤。我總會故意問老媽,炒菜有啥秘方,該傳給我的,我是長女哦。老媽圍裙上搓壹搓手,哪有什麽秘方,就簡單炒炒。
在我的壹再堅持下,老媽放手讓我做壹個菜。我鄭重地系上圍裙,切菜,調制醬汁,做了壹個洋蔥爆炒牛肉,特別地香。我想,我系著圍裙站在竈臺前,拿著鍋鏟炒菜,比站在講臺上拿著粉筆寫字的姿勢要好看,就像廚房裏忙碌的媽媽。後來我其實也琢磨出了老媽炒菜的秘方,就是愛,對子女的無條件的愛,廚房裏的煙火氣息,老媽炒菜的味道,熱騰騰的飯菜,暖融融的親情。
飯後閑聊,明顯地感覺缺壹個人,再大的熱鬧也顯得空曠,我們誰也沒提,怕惹老媽傷心。老媽也沒提,怕惹我們傷心。那年中秋節前夕老爹走了,整整十年了,依然是心底最深的痛。
假期第二天,釣魚的有事外出,兒子也和同學約好了出去玩。想著和閨蜜好友許久未見,想著壹起去吃吃飯逛逛街,可是她又沒在家。想想好不容易有個假期,有雙節相逢,都很忙,就沒再力邀。自己在家,是很好的靜修機會。先是打開音樂收拾家,斷舍離,不常用的物品都處理掉,把家裏打掃得幹凈明亮,找出換季的衣服清洗。又整理修剪了南陽臺和西陽臺的花草,順帶著也整理了自己的情緒。這壹天是吃素的,基本沒炒菜,只吃蔬菜沙拉和水果的。幾乎每周都有壹天不開微信和QQ,不看電腦電視,不吃主食和肉食,只喝小米粥,吃蔬菜和水果,這讓我更清醒。這壹粥壹飯壹花壹草,都傾註著自己的熱情和愛,慢慢地關心內心深處的小孩,呵護她,愛她。
收拾東西回老家過節,壹路上有點堵,好在離得不太遠,到家婆婆已包好了水餃,晾在蓋頂上。飯後出去玩,老家在沭河畔,附近有許多好玩的地兒。我們壹起,探訪過舊村落,發現過明清的古屋和石碑,看過數百年前的古槐,遊過莊氏莊園,走過上世紀初建造的石橋和渡橋,考察過康熙大地震斷崖遺址,都壹壹做過記錄。
? 我家釣魚的是個能玩的主,除了熱愛釣魚也喜歡遊玩。從前覺得他的書法雙節棍薩克斯二胡玩得那麽好,很有才情的樣子。居家過日子才知道這些都不能當飯吃,就像我背誦的詩詞外語以及寫出的文字,於居家過日子沒有絲毫地幫助。但是說到出去玩,卻是壹拍即合的,頗有夫唱婦隨的樣子。
? 天有些冷,氣溫的驟降,壹時難以適應,兒子便在家陪他爺爺奶奶。我和他收拾了漁具,去水庫垂釣,天冷,風有些大,魚情不是很好。決定放棄手竿垂釣,換海竿獵鯉,以花生餅為餌,布置好釣竿,加上鈴鐺。這下子可省事了,我們就在附近撿栗子,摘酸棗,采野果子,采草藥。這壹片山地,草藥種類不少,苦菜、蒲公英、生地黃等。居然在巖壁上發現壹片野生仙人掌,翠綠的仙人掌上綴滿壹粒粒紅寶石似的仙人掌果。這才是傳說中的仙人果呢,這讓粗通中醫藥的我如獲至寶,小心地采摘了些果實。午飯沒帶,吃了些野果充饑。
周圍的環境可真好啊,青山碧水,山上迎風旋轉的大風車,岸邊的野菊花和壹些不知名的小紅花正在怒放。空寂的河邊喊壹聲,成群的白鷺展翅飛起。零星的小雨,帶來點點涼意。
? 忽然鈴鐺響起,趕緊收竿,沈甸甸地拉不動。上了大家夥了,釣魚的就舉著釣竿溜魚。河水清澈,水下壹尾錦鯉追逐著釣餌,清晰可見。我則拿了抄網,等著。真是壹條野生大鯉魚啊,足有三四斤重,鰭尾都有點赤紅。壹條足矣,又有上鉤的,我就給放生了,收了魚竿回家。
過節的飯菜基本都是自給自足的。公公婆婆退休回家,就在院子裏種了各色果木花草蔬菜,都長得潑辣可人,也不打藥,純天然綠色無公害,蟲子吃剩了我們吃。收了桂花,做桂花茶;收了山楂,做山楂糕糖葫蘆;韭菜開花了,就做韭花醬。都是很美味的小吃。
廚房依然是婆婆的陣地,她這個大廚的地位穩如磐石,絲毫不能動搖。我也就是打打下手,洗棵香菜,剝棵蔥,充其量就是個跑堂的,從廚房往桌子上端菜。吆喝壹聲,菜來了,開飯嘍。四印的鐵鍋架在水泥竈臺上,底下架著木柴,燃著熊熊烈火,燉雞燉魚。廚房裏氤氳著木柴的清香,雞魚的肉香。雞是自家養的草雞,抓來現殺的;魚是剛從河裏釣的;蔬菜是從院子裏的小菜園拔的,香菜青蔥和花椒也是自家種的。果子是從樹上現摘的,酒是家釀的葡萄酒。壹桌子的菜,拍了下來,想著在朋友圈顯擺壹下。打開微信,傻了眼,底氣不足了。滿屏都在曬菜,都是山珍海味珍饈佳肴,我們這家常小菜實在拿不出手,然而新鮮好吃。
年至不惑,漸漸地喜歡這樣的煙火生活,並以此為幸福。讀懂了《紅樓夢》裏為什麽探春悲遠嫁。網上看到那兩位七十多歲的老人為子女做辣椒醬,六個子女無壹回家的事情。慶幸自己沒有遠嫁他鄉,依舊可以做老媽的小棉襖,在她需要的時候隨時回到她的身邊。在節假日,可以帶孩子回老家壹起過節,經常吃到婆家小院裏的水果蔬菜。傳統的節日放假壹般都不會出去玩的,就在家裏陪陪老人陪陪孩子。只在寒暑假裏,帶孩子出去玩幾天。
? 我不再向往高遠的天空,我只要這堅實的地面。不再追尋詩和遠方,我有我的煙火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