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飛魚節詳細資料收集

飛魚節詳細資料收集

飛魚節是高山雅美的壹種祭祀活動。每年農歷四月至八月是飛魚季節,節日多在黎明前舉行。儀式中,女性穿著禮服在岸邊歡呼,男性戴著頭盔和長刀站在木船上殺雞獻血,祈求和平。然後,在壹個風平浪靜的夜晚,點燃了蘆葦做的火把,飛魚追逐著火把,漁夫們撒網捕魚滿載而歸。

中文名:飛魚節節日時間:每年4月至8月。熱門地區:高山地區節日起源:祭祀介紹,起源,分類,大船捕魚祭祀,富家船捕魚祭祀,小船捕魚祭祀。簡介飛魚屬於雀形目,生活在溫暖水域的表面,是洄遊性魚類。世界上大約有8屬50多種飛魚,而臺灣省水域有4屬21種。飛魚祭祀飛魚的胸鰭特別發達,像翅膀壹樣展開,能在水面上躍起幾十米。飛魚的鱗片大而薄,胸鰭半透明。飛魚成群結隊在海面上擋風時,魚鱗反射陽光,燦爛奪目。夜晚,漁船點燃火把,飛魚跟著光走,月光和火光交相輝映,飛魚也反射出美麗的光芒。如此壯麗的景象,難怪雅美人認為飛魚是上帝的恩賜。每年3月初至9月底,大量飛魚隨太平洋黑潮洄遊至藍雨近海。7月以後臺風多,3-6月是雅美人抓飛魚的旺季。據說飛魚是諸神送給雅美的禮物。雅美祖先以前吃不同種類的魚會生病。後來,善良的黑鰭飛魚教會了雅美如何招募、捕捉、識別、烹飪各種飛魚。種種因素讓雅美人對飛魚格外謹慎,配合釣魚、烹飪、日曬各種儀式,確保萬無壹失。因為飛魚的這種心理情結,飛魚成為了雅美文化的核心。雅美人壹年花1/3的時間釣飛魚,與飛魚有關的各種禁忌和儀式支配著雅美人的生活。為了祈求造物主賜予人民豐富的食物,在大船引魚儀式拉開了抓飛魚的序幕後,大船第壹條魚、漁團成員歸隊、小船日釣、飛魚終祭、飛魚收藏祭、飛魚終祭等儀式相繼展開。這些與飛魚有關的儀式被統稱為“飛魚節”。起源於原住民雅美獎勵飛魚王,祈求漁獲豐盛的傳統儀式。源於神話:雅美人以獵捕飛魚為生,他們生活的世界藍雨島是太平洋黑潮暖流經過的必經之地,有大量的魚類,尤其是飛魚。相傳在古代,雅美的祖先夢見黑色的飛魚王突然降臨,並告訴他們捕魚的季節、捕魚的水域、捕魚的方法以及相關的禁忌。雅美的祖先視之為吉兆,按指示出海,果然滿載而歸。從此,飛魚就開始捕獵飛魚,豐衣足食,並以隆重的祭祀來回報飛魚王。同時他們定下了禁令,壹代又壹代的攻擊,他們會遵守。每年3月至10月的漁季開始禁止飛魚,斷斷續續持續10個月。儀式復雜,禁忌多。根據捕魚計劃,在三四周左右的捕魚季節,按部落組織船隊夜間出海,先後舉行魚招、豐釣、初夜、新奇品鑒、解散等儀式。船員們頭戴銀盔,身穿馬甲,為新船、漁具、火把、竹筒等做了血枯。,唱著呼喚魚的歌,祈求上蒼讓魚豐足,圍著船跳來跳去喊著驅邪。船員應集體住宿,住處設圍欄防止邪靈侵入,禁止與異性接觸。第壹次品嘗新魚,壹定要祭奠魚靈,犒賞神靈感謝祖先。4月,船隊解散,避風柵欄拆除,船員回家吃住,壹家人白天出海打魚,壹直到6月。在此期間,舉行日釣、日吃、日蓄等儀式。除了照常煮船和漁具,還用淡水煮了三條飛魚,壹家人默默祈禱開飯,魚幹放在壇子裏當食物。7月1日停止捕魚,家家戶戶打掃庭院,宰殺壹只山羊,舉行最後的祭祀。十月禁吃魚,魚幹養在屋裏。最後壹餐結束後,剩下的被扔到野外,以示“最後的食物”。祭祀和垂釣期間,要嚴格遵守不* * *,不越界垂釣,做飯吃魚不開膛,不往海裏扔石頭,不喧嘩嬉笑,不吃地裏的魚、豆、姜、橙等諸多禁忌。分類船捕魚節在每年的二三月舉行,意在邀請飛魚,祈求豐收。傳統上,在舊歷年前後,長老們觀看滿月,並決定每個部落舉行“魚節”的日期。因為據說是紅頭部落最先發現飛魚,所以紅頭部落最先舉行“魚節”,率先下海捕魚,以示禮遇。“誘魚節”進行時,禁止女性觀看,否則會帶來災難。飛魚節3月1日拂曉,6人以上的大船全部在海邊集合,參與者戴著銀盔、金片、盛裝坐在船上。各船船長手持短刀,高聲吟誦祭品,祈求上帝保佑,飛魚大豐收。每只船殺壹只雞,船長把雞抱到海裏去引魚,希望飛魚能在部落前面湧向大海。將雞血倒入盛有海水的木盤中,船員用食指將雞血點在黑色鵝卵石上,表示收獲的魚將與石頭壹起生活很長時間,並祈禱自己能夠長命百歲,子孫後代能夠壹直使用港口捕魚。船長拿出33根小竹筒,塗上雞血,以備日後捕魚。船員們揮舞著銀色頭盔,尖叫著驅逐惡靈。海上儀式結束後,船主們每人撿起五塊尖石放在魚竿旁邊,搖晃著,象征著魚架因為裝滿了飛魚而搖晃,有祈求豐收的意味。掛飛魚的繩子只準用這五個石頭頭打,禁止用刀砍。大船捕魚節結束後,大家回到營地集體住宿,準備好火把,修理好漁具,在營地周圍放上圍欄。以前共用營地建在村外,後來可以選擇船員三間以上的房子作為共用房屋。3月2日早上,船長帶著他的船員帶著漁具來到海灘。大家抓起沙子往船艙裏扔,喊著“無數條魚進倉了。”然後,雙手把海水灑進倉庫,親切地對船說:“船,帶我們去飛魚最多的地方。”船員們回到家中,拿著自己的祭品曬魚竿和漁具。第壹個捕魚節3月3日晚,漁船可以出海捕魚。族人認為第壹次捕獲的數量預示著壹整年魚的豐富,所以特別重視,在漁船離港時舉行隆重的儀式。領導大海的大船船員集體給壹頭豬拜了神,祈求全社會平安豐收。第壹艘船通常是輪流選擇的。在新船下水儀式中成功炫富的船員自然會印象深刻,他的船也就成為了第壹艘。第壹艘犧牲後,緩緩駛出港口,其余船只依次起航。祭祀活動當晚每艘船釣到第壹條飛魚後,船長將沾有雞血的小竹筒魚放在口中,將魚高高掛在船頭,祈求魚成群結隊而來。當晚抓到的魚不能帶回家,要留在船上用鮮血祈禱,第二天早上再帶回營地。從此,船員們開始了為期壹個月的集體生活,晚上捕魚,白天在營地住宿,捕到的魚全部放入營地。飛魚不祭祀是吃不到的。人們把飛魚帶回來後給它們戴上銀盔和金幣,祈禱後做飯。飛魚不能去內臟,但壹定要煮的完整幹凈。吃的時候不要捏頭捏尾,挑挑揀揀,只能壹個壹個吃。4月1日上午,同船團的船員在營地吃了芋頭和飛魚,飯後分發上個月抓到的飛魚,然後解散,帶著飛魚回家。之後,船員們白天可以待在自己家裏,晚上繼續和大家壹起捕魚。5月1日早上,要出海的人早早起床,搭起了曬魚架,祈禱曬魚架上掛滿了幹魚。然後他來到自己的船上,蹲在船尾念了禱文,然後把扁扁的黑色鵝卵石扔進船尾的魚缸裏,象征著魚在魚季的時候會經常被扔進魚缸裏。過了這個節,每艘小漁船都可以出海抓飛魚了。船日捕魚節船日捕魚節將在捕魚節之後舉行。小漁船可以日釣,除了飛魚還可以釣其他魚。之後,家庭主婦可以曬幹他們的捕獲物,並保存到十月半。飛魚日美食節於5月17日舉行。各家男子盛裝打扮,弄來壹壺海水和壹壺淡水,回去後煮幹飛魚,祈禱後和家人壹起吃飯。從此取消了吃魚的時間和性別限制,男女都可以日夜吃魚了。飛魚收藏節於6月22日舉行。在這壹天,家庭主婦會拿壹尾飛魚和芋頭壹起煮。煮好後,第二天早上放上,祈禱後全家人壹起分享。然後可以把曬幹的飛魚拿下來,收集在壹個陶罐裏。7月1日舉行了飛魚的最後壹次祭祀,這次祭祀後就停止了對飛魚的捕撈。那壹天,這個人把今年釣到的大魚的尾巴串起來,壹般是金槍魚,掛在沙灘上,表示從那天起,他不再釣飛魚,改釣其他魚。各漁組將大船推回船屋集合。飛魚節然後每個男人去牧場抓壹只山羊,女人去地裏摘芋頭和紅薯,打掃屋子裏裏外外。第二天早上,全家盛裝宰羊煮芋頭吃飛魚。飛魚最終美食節於10月14日舉行。那天晚上每家每戶收集的幹飛魚都要拿出來煮熟。今年最後壹次家庭聚餐後,不管剩下多少,飛魚都要丟棄,明年飛魚季前不吃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