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人們常常認為成吉思汗是壹位軍事天才。眾所周知,成吉思汗首先是壹位傑出的改革家和管理學家。他最大的優勢不是指揮什麽戰役,而是在草原上推動了壹場體制改革,從而奠定了競爭優勢。
成吉思汗之前,草原上的部落基本處於奴隸制社會階段,少數貴族、少數平民和大量奴隸構成了各個部落的人員結構。貴族在國外發動戰爭,壹旦勝利,戰爭基本會變成搶劫。
主要有兩種分配模式:較小的部落,也就是互相搶奪的部落,被搶奪的部落算部落。人們常常因為渴望搶劫而放棄戰鬥;較大部落的戰利品要交給貴族首領,然後大部分戰利品被貴族拿走,少部分分給平民。奴隸除了生存之外壹無所有。人們的戰鬥熱情不高,經常因為分贓不均而發生內鬥。
成吉思汗改變了這種局面。他制定了嚴格的分配比例,確保每個人都能從戰鬥中受益。在這個分配方案中,最引人註目的是成吉思汗作為可汗,只分配了10%的戰利品;第二,奴隸的子女也有繼承財產的權利。
圖片來自網絡。
這種分配模式極大地釋放了潛在的生產力。因為實戰參與者的利益甚至會超越可汗。壹個優秀的士兵往往可以通過壹場大戰改變整個家族的命運。於是我們從為成吉思汗而戰變成了為自己而戰,創建了壹支史無前例的為家族而戰、為全民而戰、為誌願軍而戰的軍隊。
同時,他們所面對的敵人,如宋、金等,實行俸祿制。壹旦相遇,為“薪”而戰的部隊和為“命”而戰的猛虎,無異於以卵擊石。這個時候,成吉思汗用全新的遊戲規則征服了人心,其他部落的精英壹無所有的投奔了他。
與此同時,成吉思汗進行了影響深遠的“管理改革”,接近於公司內部的組織結構調整。草原部落之間有不同的派別,比如白骨、黑骨、蒙古人、色目人等等。成吉思汗設置了“千戶”制度,這種結構的人壹揮手就全部混了進去,原來的派系被取消了。
千戶、百戶、十戶作為作戰單位在統壹指揮下上馬,作為生產單位下馬墾荒放牧。通過對95,000戶的分封,確保了“所有蒙古人、自由民、戰士、蒙古庶民和家臣都擁有可以從事遊牧活動的私有牲畜”。
圖片來自網絡。
這種結構,結合上述分配制度,相當於將生產資源壹次性分配到底,按基本單位“十戶”獨立核算。所以在成吉思汗的軍隊裏,所有的男人都是15歲開始參軍,自帶馬匹、武器和口糧。再加上蒙古人特殊的飲食習慣,軍隊不需要所謂的“糧草先行”的後勤系統,機動性強,進攻能力強。因此成為世界上第壹支能打“閃電戰”的軍隊。
壹場戰爭之所以能打贏,更多的是取決於壹支軍隊的戰鬥力,而不是壹個優秀的將軍。成吉思汗采取的這壹系列措施極大地激發了士兵們的戰鬥激情。所以在戰場上全力以赴,打贏壹場又壹場戰爭。
成吉思汗沒有在戰爭勝利的背後做出努力,從出生的環境到後天的經歷。成吉思汗成功地將自己轉變為壹個時代的領袖,因此在歷史上留下了輝煌的壹幕,為後人所景仰。
也許後人會研究成吉思汗的生平經歷,試圖找出成吉思汗征服世界的秘密,重新解讀這段歷史。但歷史是不可復制的。成吉思汗是那個時代的英雄,所以他只留在歷史中供後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