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運河美食

運河美食

臨清是山東省下轄的縣級市,由聊城市管理。臨清歷史文化悠久,自西漢就建立了縣制。因為明清時期京杭大運河發展了水運,所以還有壹個別稱叫“運河古城”。臨清是個老城市,這幾年的建設還可以,但是和周邊縣市比還是慢了壹點。臨清有許多著名的名勝古跡,如運河鈔口、舍利塔、清真寺、鰲頭磯遺址、張自忠將軍紀念館等。臨清人的口音也很好分辨,基本上每句話裏都會帶“麽”,比如“妳為什麽去了”“妳吃飯了嗎”,都是臨清人的意思。

當然,除了以上這些,臨清還有數不清的美食,被稱為“小天津”。因為臨清經過了500多年大運河的錘煉,商業也蒸蒸日上。再加上流動人口的聚集,臨清的美食小吃四通八達,勤勞聰明的臨清人不斷完善這壹點。現在臨清的美食都是比較有地方風情的街邊小吃。臨清小吃絕對是周邊最好的。我帶妳去嘗嘗《小天津》裏臨清的十大美食。作為本地人,妳就沒膽子說自己是臨清人嗎?

01是壹個家喻戶曉的名字——臨清穆斯林八大碗

臨清穆斯林八碗在臨清家喻戶曉,很多外地人應該不知道都是八碗。臨清傳統的清真八大碗是烤肉、燉肉、紅燒肉、什錦肉、紅燒丸子、扒雞、松花羊肉、巧哥,用於喜事。在臨清,也有白食“九碗”。菜不壹樣。把八個碗裏的肉去掉,再加兩個菜:燉羊尾海帶和燉全羊。八碗的特點是口香,八味壹湯,肥而不膩,每道菜都有自己的特色。現在八碗進了酒店,但是我建議在事中好吃。酒店看個人口味。

02雲和什錦面

運河什錦香面也叫十香面,在臨清也被很多老人稱為“暖面”。另壹個名字叫魏勉,隨魏運河順流而下。壹開始是在船上吃的。不管以前叫什麽,怎麽來的,現在叫焦作運河什錦面(十香面)。運河裏的什錦菜肴種類繁多,也叫十種菜肴。其實什錦面的材料不止18種,不同季節會換時令蔬菜。吃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面條嫩滑爽口。

03金浩莊《鬼雞》

金郝莊臨清人,當地人甚至周邊地區的人都稱郝“和”莊。“鬼雞”是郝莊的名吃,在臨清及周邊縣市尤為有名。起初不叫“鬼雞”,叫“金氏熏雞”。郝莊《鬼雞》裏,有笨雞和鮮雞。前者貴後者便宜,外形美觀,香味純正。但有壹點我個人感覺是,濃肉不適合老人小孩,年輕人嘗嘗就好。

04傳統名吃——蒸餃

蒸餃是聊城臨清著名的傳統食品。它類似於包子和餃子的餡兒面,但不同於包子和餃子,它直接生活在兩者之中。臨清的蒸餃加羊肉還是很好吃的,但是現在牛肉很多,真的很難找到不是本地的羊肉店。燒麥形似石榴,皮薄肉軟,餡香嫩,不腥不膩,特別好吃。

05口唾液板豆腐

很多外人應該只知道豆腐,但這托盤豆腐是什麽?臨清的托盤豆腐其實就是在長方形的板子上吃的水豆腐,所以叫托盤豆腐。托盤豆腐的特點是嫩、細、甜。屬於早餐的壹種。商人們把豆腐切成塊,放在案板上。豆腐就是豆腐,不需要其他調料。它那香噴噴的味道讓人口水直流。

06好酒好菜——劉蓋子白仁

白仁是煮熟去皮後的花生。沒有劉改子白仁怎麽請幾個朋友到家裏喝酒?劉改子百仁是臨清劉改子鎮的特色食品。又大又脆又好吃,越嚼越好吃,因為真的好吃,真心受人喜愛。和朋友喝酒的時候,去超市稱十塊錢。真的是難得的涼菜。不是我誇。正宗的劉改子柏仁是我吃過最好吃的柏仁。

臨清北京腐乳

集美醬園的腐乳相當有名,有200多年的悠久歷史。臨清集美醬園,與北京六必居、保定槐茂、濟寧玉堂並稱為江北四大醬園。不過現在在集美醬園吃腐乳的人好像不多了,可能是因為現在好吃的小吃太多了,但是我吃火鍋的時候喜歡放壹些。記得小時候集美醬園的腐乳瓶子不多。他們大多是騎著自行車,提著兩個桶去賣的小販。壹個裝的是腐乳,另壹個裝的是臭豆腐。買幾個饅頭回家。

08好吃不好吃——吳德奎肉餅

吳德奎肉餅好吃又不貴,也是臨清人最喜歡的美食小吃之壹。肉餅的制作方法是用生水和面,和面,然後卷肉餡,壓成肉餅,加油翻面。當它快熟的時候,揭開頂層,倒入雞蛋。吃起來又嫩又好吃。

09燒餅夾肉

臨清的燒餅是臨清的特色小吃之壹。剛出爐的燒餅切開,裏面各種肉。如果妳喜歡吃辣,可以加點辣椒。真的又脆又香,特別好吃。如果夾的時候燒餅涼了,可以讓老板再烤壹次,再好不過了。

10臨清燜餅

也許妳看到會說“壹個紅燒餅有什麽特別的”。別信,臨清的紅燒餅真的很好吃,其他地方多是炸糕而不是紅燒餅。臨清燜餅就是把預烤好的餅切成細絲,然後鍋裏放油,加入調料和蔬菜翻炒,然後蓋上餅條燉壹會兒,再把炒好的肉絲或雞蛋倒入鍋裏敲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