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成了很多作家的“枕邊寶”。魯迅先生稱之為“名人的教科書”。傅雷曾評價它是晉六朝的壹部文化演義,是中國文化的壹座高峰。鑒於此,我從最簡單的“滑稽故事”開始。畢竟都是古文,不看解說我很難理解其精髓。這種輕松幽默的漫畫形式非常符合鹹宜的書《世說新語》的基調。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戰亂不斷。當時的文人都崇尚道家文化,消極避世,沈湎山水,隱居山林。陶淵明是其中的代表。這本書記錄了精英和名人的軼事。他們雖未隱居,但行為奔放,個性鮮明,感情超脫,才華敏捷...
?談到荒謬的行為,龍浩是最好的。農歷七月初七,大家都在曬衣服或者經典書籍的時候,他頭上頂著個大太陽,挺著個大肚子。他二話沒說,直接仰面躺下。別人不解時,他悠閑地指著肚子說:“我在曬書,就在這裏!”龍浩的這種行為不僅是對有錢有勢者炫耀的諷刺,也是壹種自娛自樂。這種自嘲式的幽默真的很少見。
?阮籍作為竹林七賢之首,有著異於常人的思想境界。他母親去世時,他的好朋友裴凱前去吊唁。他想安慰阮籍,而不是痛哭流涕。可是阮籍壹滴眼淚都沒流,就這樣隨隨便便的來接待他,只好自己痛哭壹場,然後離開。有些人不理解。壹般不是主人哭,客人哭是作為獎勵。妳為什麽本末倒置?
?裴凱的回答真的讓我大吃壹驚——阮籍是壹個人情世故的專家,不受世俗禮儀的束縛,他的做法自有道理。但我是紅塵中的凡人,必須遵守風俗禮儀!這兩個人遵守各自的行為準則,尊重彼此的做人原則,可謂“兩全其美”。阮籍還有莊子的“鼓與鍋齊唱”的風格,看透平凡的生死,與天地自然融為壹體,真正詮釋了生養與熱愛自由的超然與無畏。
?“生活太昂貴了!怎麽可能千裏之外才能出名!”這句出自漢斯·張之口的名句,他原本在齊王手下做官,駐地洛陽,卻特別懷念吳中故裏的韭菜湯和鱸魚湯。當情感戰勝了理智,他毅然收拾行囊,辭職回老家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不稀罕任何高官和名望。他壹日三餐,家人圍坐在壹起,燈光和藹可親。這讓我想起前幾年很流行的壹封辭職信——世界那麽大,我想去看看!這種追求自我的態度真讓人羨慕。每個人活著都有壓力,但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離開就能做到的。
?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也很英俊,但是性格倔強。壹個雪夜,他興奮異常,打算去幾百裏外找壹個朋友,於是劃著船,壹路跋山涉水,終於到了朋友家。突然,王子失去了興趣,沒有敲門就回家了。他的理由是,我是心血來潮,高高興興回家的。為什麽我真的要見朋友?壹時沖動做這壹切是多麽的灑脫!這還不夠。他很喜歡竹子,哪怕暫時住在別人家,也要種竹子。蘇東坡愛竹,說:吃無肉不如住無竹,而他的名句是:我怎能壹日無此君?哪怕住幾天就走,住著也要看竹子,以取悅眼睛和心情。可見,王徽之想要的是自己的精神滿足,想要過無憂無慮的生活,不受任何世俗的束縛,不去理會別人的眼光。感覺舒服就好,他又何必在乎結果呢?
?但是,他是壹個養尊處優的貴族子弟,確實有這樣的資本,而我們凡人在世俗的制度面前往往不得不低頭,只能因力不從心而向往。
?“竹林七賢”是魏晉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名人。除了阮賢,壹個不拘小節的阮人,我對王戎的印象非常深刻。讀書的時候,我曾經疑惑——這樣壹個性格矛盾的人真的存在嗎?
?小時候,因為沒有利用李的聰明才智而出名。當他身居高位時,兒子的死讓他哭了。現在在我們看來,這是壹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在崇尚道家的大背景下,名人要以聖人的標準要求自己,超越生死,不喜不悲,但王戎認為“聖人健忘,最忘恩負義。愛情在我這壹代”,這說明王戎有普通人的感情,也是壹個真性情的人。他和妻子的“卿卿我我”更是讓人印象深刻。當時夫妻雙方都以梅綺為榜樣,以禮相待,而他和妻子則互稱“親愛的”,這與當時的社會主流不符。
?如果說王戎是個有點古怪的名人,那也太片面了。還入選過中國十大守財奴,可以和“嚴建生生前”相提並論。他是壹個非常重要的人物,豪宅富田,金銀無數,但他的所作所為卻令人吃驚。
?他侄子結婚了,作為親戚叔叔,送他的結婚禮物是壹件輕薄的大衣。這麽寒酸還不夠。婚禮後,他甚至把它拿了回來。應該沒人能在開放日做到!如果他只是壹個外國人,那就太低估他了。他女兒結婚的時候,借了他幾萬塊錢。每次回娘家,王戎都面露不悅,直到女兒還錢。
?王戎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和他的妻子壹起點蠟燭,賺了幾萬塊錢。這種不為自己或他人花錢的癥狀被劉義慶稱為“不治之癥”。如果越有錢的人越吝嗇。我們不能得這種病!
?《世說新語》這本書更新了幾千年。讓人著迷的不僅僅是魏晉六朝名人的風流逸事,還有那種蔑視習俗,任性隨意生育的態度。我還會把它當枕邊書,在夢裏和這些有趣的浪漫名人壹起喝酒唱歌,壹起馳騁世界,和公牛壹起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