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李鴻章慈禧近代史

李鴻章慈禧近代史

個人愚見:首先,中學課本是比較單壹的知識點,對人物的評價比較片面。

李鴻章的所作所為也是時代所創造的。他雄心勃勃。鴉片戰爭爆發後,他意識到中日之間的差距,主動要求他像日本壹樣向西方學習。此外,他確實采取了行動。他是洋務運動的領導者,不僅設立了壹些機構,而且在教育、經濟尤其是海軍的籌建方面發揮了主導作用。但說到他的“屈辱”,可能是國人認為他代表中國“簽”了條約,但即使當時派去簽條約的人不是李鴻章,還是會有別人來簽。如果是這樣,恐怕中國人民又是另外壹個人了。李鴻章只承認了清朝戰敗的事實。當然,李鴻章也有他的局限性。在甲午戰爭中,“護船避戰”是他壹貫的策略。在洋務運動中,他雖然在國內學習西方,但在國外卻采取了“求和”的態度。別忘了當時中國的社會性質。

況且,慈禧作為壹個女人,近半個世紀以來,已經看到了她獨攬大權的能力。歷史教科書很少提到慈禧,也許是因為歷史本身並沒有給她壹個好的評價,還有李鴻章這樣的外交家,所以近代中國有很多值得稱道的地方。而慈禧,幾乎就像電視劇裏的武俠劇,權力主導。與光緒皇帝的鬥爭很激烈。她害怕列強支持光緒,這樣光緒就有機會奪取她的權力。所以很多時候她衡量利益的出發點往往和光緒的權力有關,比如戊戌變法。她確實是壹個惡意的角色,但還是要聯系當時的實際情況。以海軍為例。從1888年海軍成立到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的6年間,海軍沒有獲得壹艘新的軍艦,這對缺乏作戰經驗的中國海軍是致命的打擊。所以,當戰爭真正爆發的時候,中國的海軍實力是很弱的,在武器裝備上很弱。

希望對妳理解有幫助,謝謝。

Ps:樓上的推薦不錯。可以看看相關的書或者電視,比如《去* * *》和《描繪史實是真的,總有出入。李鴻章去日本簽約的時候,裏面有詳細的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