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抓飯,維吾爾語稱為“Bolao”,是新疆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等少數民族人民喜歡的壹種食物,因吃東西手幹凈,漢語稱為“抓飯”。皮拉夫營養豐富,具有食補的功效。是維吾爾族人過節、待客的必備食品之壹。因為最初是用手抓的,所以得名。
2、新疆拌面新疆拌面,俗稱“拉條”,因其獨特的制作方法和拌食而得名。新疆拌面起源於山西的“駱駝客”。“駱駝乘客”類似於我們今天的郵遞員。以前,人們沒有這麽發達的交通工具和快捷方便的物流,通過壹望無際的沙漠向新疆運送貨物,只能依靠“沙漠之舟”的駱駝。
所以,過去這些“運輸跑”的駱駝遊客,都是常年在絲綢之路上奔波。他們在外久了,家鄉的飯菜壹直是他們心中的牽掛。那時候,沿路都沒有有當地小吃的餐館,壹路吃幹糧的駱駝遊客總要做些家鄉飯安慰自己。
山西拉面的技藝是由山西駱駝客帶到新疆的,因用蔬菜面制作而得名“新疆面”。
3.新疆納安在新疆歷史悠久,古稱“胡兵”、“洛兵”。饢以面粉為主要原料,多為發酵面條,但放了壹點鹽,而不是堿。饢多為圓形,最大的饢叫“艾曼克”饢,中間薄,邊緣略厚,中心有許多花紋,直徑40-50厘米。這種糯米是1-2公斤面粉,被稱為糯米之王。最小的饢有普通茶杯的嘴那麽大,被稱為“托卡斯”。
饢,厚約1 cm,是做工最精細的小饢。還有壹種“格吉得”饢,直徑約10 cm,厚約5-6 cm,中間有孔,是所有饢中最厚的。饢的種類很多,使用的原料也很豐富。
4.新疆的烤包子(維吾爾語叫“薩木薩”)和薄薄的紙袋(維吾爾語叫“Gox”)
嘎達”)是維吾爾族人最喜歡的食物之壹。城鄉集市上的餐館、大排檔都有賣這種食品。烤包子以饢坑烤為主。包子皮用死面搟薄,四面折成正方形。包子是由羊肉丁、羊尾巴油鍋、洋蔥、孜然粉、鹽和胡椒等制成的。,加入少量水,混合均勻。把包好的生饅頭粘在饢坑裏,十分鐘就熟了。皮色黃亮,入口皮脆嫩,口感鮮香。
5.新疆薄皮包薄皮包的特點是色澤白亮,皮薄如紙,肉嫩油潤,新疆蔥(皮牙)的香甜氣息濃郁,十分爽口可口。維吾爾人通常和饢或抓飯壹起吃。用饢吃,先把薄饢放入蒸鍋蒸餾少許,再把包子放在薄饢上;吃抓飯,把饅頭放在飯碗上。不管是哪種吃法,吃的時候在薄包上撒點辣椒,可以改善口感,增加人的食欲。
6.新疆面、肺、米腸在新疆各民族的特色小吃中,面、肺、米腸就像壹對孿生兄弟,總是同時出現在大排檔。這道由羊肺羊腸制成的名菜深受維吾爾族、回族等少數民族的喜愛,豐富了新疆民族小吃的內涵。
放面,肺,米腸,面筋等。按照壹定的形狀放進壹個大鍋裏。這是壹張食物豐富的圖片,簡單卻有營養。
客人來了,他們會把這些東西按照壹定的比例或者按照自己的喜好混合起來,切成壹塊壹塊的,然後根據自己的口味搭配不同的調料。這道美食在當時用來招待客人的時候,絕對是壹道好菜。難忘的味道
7.新疆丸子湯油塔子丸子湯曾經是新疆家宴的最後壹道菜,意思是吃完就走。丸子湯有兩種,壹種是水煮丸子湯,壹種是油炸丸子湯。丸子湯還要配上壹道新疆名菜:油塔子。都說石油塔的層數越多越好,扛著“塔頂”才能把整體提上來,正宗的石油塔就是壹層壹層往下吊。這裏的油塔是用黃油做的,酥脆可口。有了它,壹頓價廉物美的丸子湯盛宴就能輕松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