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瑪”是滿語的音譯(音譯:ama,意為父親)。如果父親是皇帝,就叫“可汗阿瑪”(音譯:滿語中的漢阿瑪),“可汗”是滿語(音譯:漢),意思是“可汗、皇帝、君主”。所謂的“皇阿瑪”是對影視的誤導。但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也有“皇阿瑪”的稱號,這可能是漢語影響的結果。
母親:
嚴格來說滿語裏沒有“二娘”這個詞,也沒有e娘的音譯。滿語中,用於稱呼母親的詞語壹般有:俄麽、俄尼耶、俄聶、內內。
到了清代,在普通旗人的家庭中,子女不論嬪妃,都稱妻子或尼姑,但生母壹般稱之,因為比較正式口語化。後來“娥娘”是對普通母親的專用稱呼。
據金啟聰先生《金啟聰談北京滿人》中寫道:對母親來說,滿語叫恩尼耶。豪宅和貴族家庭假稱“娥娘”。但滿族很早就學會了漢語稱謂,稱母親為“奶奶”。這個名字在政府、家庭和軍營、上下級都是壹樣的,很早就學會了。但是,這個稱號雖然是從漢人那裏學來的,卻是錯誤的。漢族人稱“姥姥”為奶奶,滿族人稱自己的母親為奶奶。“奶奶”和“E娘”不能同時使用。後來,他們被第壹個母親稱為“奶奶”,被共同的母親稱為“E娘”。
金啟聰先生是容春親王永啟七世之孫,祖父出身三營。是國內外著名的女真文學、滿族研究、清史、蒙古史專家。所以有可能把稱謂這類問題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