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火鍋這個東西,可謂不分冬夏、不分南北,更是不分古今,古人的生活裏它也是不可或缺的壹種美食享受,那麽他們都用什麽鍋?吃什麽菜呢?
(壹)火鍋的鍋
如果按照?邊吃邊煮?的形式來定義火鍋的話,在古代卻是可以找到與之符合的器具,比如商周時期的溫鼎、漢代的染器、魏晉的五釜都可以看做是火鍋這種美食的前身。
1.商周溫鼎
商周的人吃飯時已經采用了分餐制,每個人根據等級的不同,面前會擺上數量大小不同的鍋(鼎),而其中就有這麽壹種比較特別的鼎,叫做?溫鼎?。
這種鼎分上下兩層,上層用於盛放食物,下層托盤可以燃燒炭火。持續加熱是火鍋的精髓,所以這種商周溫鼎幾乎算得上是單人自助式小火鍋的雛形了。
2.漢代染器
漢代的染器很神奇,因為上面盛放食物的容器類似於耳杯,所以壹直被當做是溫酒器。但是直到壹件器具上有?清河食官?的銘文,才斷定它就是壹件炊器。
但神奇的地方在於,這件染器是給吃火鍋時的蘸料加熱的,漢人采用的是濡肉的做法,包含兩個步驟:先把肉煮到可食的程度,相當於現在的白煮肉;然後再蘸調料加味,染杯中盛的就是調味的醬汁。?3.魏晉五釜
到了魏晉的時候,士人的文化自覺帶來了更加豐富的生活享受,而火鍋也發展到了幾乎成熟的地步,比如曹魏的曹丕就是享受美食的高手,在《三國誌》有載:
?魏國初建,為大理,遷相國。文帝在東宮,賜繇五熟釜?。這裏說的?五熟釜?,內分數格,開煮時,中間爐火熾烈,四周湯羹沸騰,可以同時煮熟多種食物。像不像我們現代北京東來順和重慶九宮格的初級合體?
(二)火鍋的菜
現在我們吃火鍋,涮羊肉與牛肉是其中最令人嘴饞的吃法,但實際上壹直到了宋代,人們才開始用火鍋涮肉吃,而且涮的還不是牛羊肉,而是兔肉。在宋代林洪的飲食書籍《山家清供》中有這樣的壹句妙言:?浪湧晴江雪,風翻照晚霞?,其中,就是說湯鍋沸騰如白雪,兔肉鮮紅似晚霞,好壹個色香味俱全的文藝吃法。
而真正奠定了今天我們涮肉火鍋的其實是蒙古人,說是忽必烈壹次在行軍途中,來不及將羊肉煮熟,於是便把羊肉切成薄片下鍋,沒想到不僅容易熟,味道還不錯,因為在此之前,人們吃火鍋的時候,肉切的都比較厚,從而導致火候不好控制,所以人們在吃肉的時候經常會感覺肉被煮老了,影響口感。
後來,人們還發現,用筷子夾著薄肉片在火鍋裏涮壹次就可以食用了,也就是說,這個時候?涮火鍋?已經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