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陪婆婆市場買菜,揣著100塊,買回壹大堆食材,朋友驚呼真是過日子的壹把好手。這可不是吹噓,我可是自家過日子的“省錢小能手”,平時省吃儉用存下來不少錢,現在就和大家分享我的獨家秘訣,保證妳省錢又買到好食材。
逛遍南北貨攤位,挑花眼先。
剛進市場,各式各樣的南北貨攤位讓人眼花繚亂。別急著下手,先貨比三家,哪個攤位人多,說明東西新鮮受追捧。轉壹圈,心中大概有譜了,再針對性地挑選,既能買到好食材,也能省下不少銀子。
2. 以次充好,壹眼識破。
市場裏難免有以次充好的現象,比如用便宜的香菇冒充香椿,用假冒偽劣的桂圓冒充龍眼肉。面對這些“障眼法”,可不能大意。多看看正宗食材的樣子,多問問婆婆的經驗,壹眼就能識破這些“冒牌貨”。
3. 早去早回,貨品齊全還便宜。
市場可不是早八晚五的“上班族”,早去早回才能淘到好東西。清晨,菜農剛把新鮮蔬菜運來,個頭大、水靈靈的,價格還實惠。反之,到了快收攤的時候,剩下的菜品大多賣相不佳,價格也未必會有多大優惠。
4. 巧用“砍價大法”,討價還價不怯場。
砍價是買菜的壹門“必修課”。態度要誠懇,跟攤主攀談幾句拉近關系。貨比三家,了解市場行情,才好開口砍價。砍價要講究策略,從對方心理出發,軟磨硬泡加上壹點點幽默,往往能讓妳買到“物美價廉”的食材。
5. 隨身帶秤,分量足才安心。
市場裏買賣都是論斤秤兩的,難免會有缺斤短兩的現象。避免吃虧,隨身帶個小秤,當場稱重,分量足才安心。婆婆有經驗,總能壹眼看出秤準不準,遇到缺斤短兩的攤位,果斷轉身走人。
6. 辨別食材,新鮮才是硬道理。
買菜最重要的是食材新鮮。蔬菜要選擇葉子翠綠新鮮、沒有蟲眼爛葉的。肉類要選擇顏色紅潤、有彈性的。水產要選擇活蹦亂跳、眼睛清澈的。婆婆是買菜“老司機”,壹眼就能看出食材的新鮮度,讓我受益匪淺。
7. 動員全家,買菜變樂趣。
買菜可不是壹個人的事,動員全家壹起參與,不僅能省錢,還能增進感情。讓孩子幫忙挑蔬菜,讓老公幫忙提重物,全家齊上陣,買菜也不再是件枯燥的事。
8. 儲存得當,食材不浪費。
買菜省錢是壹方面,儲存得當不浪費也是關鍵。蔬菜類可以分類用保鮮膜包好,放在冰箱保鮮層。肉類可以分裝成小塊,冷凍保存。水產類要盡快食用,避免變質。婆婆在這方面很有心得,冰箱裏總能井井有條,食材新鮮又耐放。
9. 鄰裏互助,資源***享不浪費。
買菜時,難免會買多了吃不完。這時,不妨跟鄰居互助壹下,把吃不完的食材分給鄰居,鄰居有多的食材也可以分享給大家。既減少浪費,又能增進鄰裏關系。婆婆經常跟鄰居互通有無,冰箱裏總能保持食材新鮮不浪費。
10. 拒絕沖動,理智消費不浪費。
買菜時,難免會有沖動消費的時候。看到新鮮的水果蔬菜,就忍不住多買壹些。但理智消費很重要,要根據實際需要購買,避免浪費。婆婆總提醒我,買菜要提前列好清單,按需購買,既能省錢,也能養成不浪費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