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泰國潮州劇場出現的原因以及對泰國藝術的影響?

泰國潮州劇場出現的原因以及對泰國藝術的影響?

泰國潮劇的形成原因及其對泰國藝術的影響

泰國潮劇超越了國界和華人社區,在泰國社會的多元文化結構中獲得了特殊的功能和意義,它隱藏著各種社會、政治和文化原因,對泰國藝術產生了影響,也展示了泰國藝術與社會政治、不同文化、不同藝術之間的各種關系。

從社會結構來看,泰國潮劇場域的產生主要源於以下三個原因。首先是需要實現交換和共同增值的市民社會結構。泰國有六大勢力,其中貴族與政權掛鉤,既有世襲制又有新成員,具有壹定的流動性。所以泰國潮劇可能會成為華人實現這種流動的領域之壹。現在中國的孩子越來越少從事潮劇的表演,但潮劇中的祭神儀式仍然受到重視。潮劇團老板不得不雇用東北少數民族作為演員。目前,這些老撾演員約占專門祭拜神靈的戲班的三分之壹,多達70%-80%。他們大多不懂漢字,也不懂潮州話,只能先用泰語註釋劇本對話和歌詞,然後照著字念經典。其中,不乏傑出人士。泰國潮人謝增泰發現了這樣壹個老花旦:“此人名叫如查·範尼,是呵叻府朗順縣人,今年28歲,已經生了三個女兒。她的父母靠務農為生。11歲時,在戲班裏做丫鬟。長大後也在劇團裏演小角色。她學會了說壹口流利的潮州話,我卻不知道她是個中國姑娘。”尼大,老撾演員,自幼在新中正順潮戲班學習吳京,這是幾十年積累的藝術,以本班著名臺柱、泰華著名吳京馬鐵成1994為師。

其次,官方政治勢力的介入。詩琳通公主是泰國傳統文化的官方贊助人。起初,莊美龍對泰國潮劇的策劃得到了她的認可。1982年,泰國第壹部潮劇《包公燕侄》上演時,詩琳通公主親自觀摩,這標誌著泰國潮劇作為民族藝術形式的開始。普密蓬國王的政治哲學也有影響。1987年5月27日,泰皇王儲殿下作為皇家代表。好在國家話劇院給泰中文化藝術學會、明蓮總會、43善壇聯合演出了泰國潮劇《忠誠的楊家將》,並由陸軍總司令曹瓦裏·榮智宇將軍擔任大會主席。[7]贊助泰國潮劇的決定,不是自下而上的公共選擇。這壹決定的根源之壹在於拉瑪九世國王普密蓬的政治哲學,即保守主義和民族融合。普密蓬國王早年留學歐洲,他的政治哲學實際上是強調政府與民眾的互動,讓不同的利益得以調和,以達到政治與社會力量,也就是權力的平衡。

最後,泰國地緣政治的獨立傳統。泰國東臨柬埔寨,東北與老撾接壤,西北與緬甸接壤,半島南部與馬來西亞接壤,東南臨泰國灣,西南瀕印度洋的安達曼海。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泰國的文化處於亞洲兩大文化體系之間,壹邊是中國,壹邊是印度。“中國文化向西方滲透但不超過安南,而印度文化則向支那半島以外的北方滲透。他們在彼此的堡壘前止步,無法再深入,融合成兩種文化的新體系。”[8]但總體而言,泰國文化的印度特色更為明顯。19世紀中期,隨著西方文化的逐漸入侵,這壹地區的文化狀況越來越復雜。13世紀,泰國歷史上第壹個王朝——素可泰王朝建立。19世紀中葉,在西方勢力的沖擊下,泰國進行了社會改良,英法為使泰國不淪為殖民地而進行利益爭奪。與東南亞其他國家相比,泰國較早進入國家意識時期,實現了從傳統國家向現代民族國家的轉變。泰國潮劇既是中國傳統戲曲藝術適應新的社會文化環境的產物,也是潮劇獨立精神在泰國的表現。

從文化形態來看,泰國佛教文化不如基督教文化強勢,導致對外沖突。其開放性和包容性有利於跨文化空間和諧的形成。泰國潮劇的形成和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根深蒂固的佛教文化。"從根本上說,泰國文化可以用壹個詞來概括,即宗教."泰國的國教是佛教,其最大的特點在於與印度教、婆羅門教、基督教甚至萬物有靈論和諧共存。泰國人的生活始終圍繞著他們的宗教——佛教,為佛教服務。[10]雖然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泰國人大多在物質和制度層面迅速西化,但在文化和心理層面,他們大多還保留著向善、重德、寬容、和諧的東方文化傳統,相信因果報應和輪回轉世。與中國人相比,泰國人更安於現狀,沒有與世界競爭的心態,對中國人的商業頭腦和社會成就沒有懷疑和嫉妒。

幾個世紀以來,從福建和廣東省移居泰國的華僑主要繼承了中國儒家思想和世俗佛教。由於他們相似的宗教背景,在漫長的民族自然融合過程中,他們“並沒有在定居的國家引起人們的嫉妒,因為他們不僅接受了該國的生活方式,甚至對該國的宗教也深信不疑”。華泰兩國人民和睦相處,親如壹家。在現實生活中,華人和泰國人各司其職,就像他們多年來相互交融血脈壹樣,也融合了各自的文化傳統,包括戲曲藝術,使得泰國潮劇最大限度地本土化。

泰國潮劇的場效應對泰國藝術產生了壹定的影響,泰國潮劇作為壹種新的藝術形式,是中泰文化藝術的結晶,鑒於潮劇本身是壹個不斷變化的產物,泰國潮劇會隨著泰語的使用逐漸改變唱法,吸收泰國戲劇、舞蹈、音樂、文學、時代的新元素。要進壹步發展成泰劇,不僅泰國潮劇的語言、唱腔音樂、主題必須是泰語,劇本內容也需要與現代泰國人的生活互動。2003年6月5438+2月65438+4月,香港《亞洲周刊》發表了劉振廷的《泰魂潮劇新世界》,將莊美龍的泰國潮劇命名為泰國潮劇。泰國潮劇的出現,在多元文化的泰國構建了壹種新的藝術理念,進壹步促進了泰國文化藝術的多元化,雖然人們對泰國潮劇有不同的看法,但毋庸置疑的是,泰國潮劇正在努力擁有壹種新的藝術品位,不管它是否屬於真正的潮劇藝術。法國社會學家皮埃爾·布迪厄認為:“‘品味’這個範疇是‘階級’的標誌(雙關語壹詞既指社會經濟範疇,也指特定的質量水平)。位於品味層次頂端的是‘純’美學檢查——壹項歷史性的創造——它關註的是形式而不是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