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海南近代史

海南近代史

1.中華民國(1912—1949)

民國初期,海南島仍為清代所建,設瓊崖道,共轄13縣:瓊山、澄邁、定安、文昌、瓊東(即清代會同)、樂惠、丹縣(1912丹州改縣)、臨高、臨高。

民國元年(1912),海口更名為鎮。民國十五年,出瓊山縣建城。

1931 2月13,海口撤銷,退回瓊山縣。

民國十年的廢道制度。民國21年,計劃定為特別行政區,但未實施。當時的行政區叫瓊崖,直隸在廣東省。

2001年8月,“麗芙局”改為“麗芙專員公署”,以加強對黎族地區的統治。民國二十四年,國民黨廣東省政府將黎族苗族聚居的五指山地區劃分為白沙、保亭、樂東三縣,實行農村李寶佳制度。

據許崇浩《瓊崖誌》記載,白沙縣為原丹仙的崖茶、白沙、轅門、龍頭、冰棒洞。彰化縣霸王、五烈、大坡、保平、鳳旭東;感恩縣屬吳世東;屬於陵水縣的南流和十萬洞;定安縣屬新城、營根鋪、柴佳、小水東、四合圖;雅縣所屬的紅毛、道才、紅毛村上下窯洞;瓊山縣是夾泉、林灣洞等邊緣山區的結合體。

保亭縣首弓、三弓、無戰、六羅、抱龍、抱甲、落水洞在建元崖縣境內。陵水縣所屬的保亭、武功、柳工、七公、無崖洞、陵門、白石圖;萬寧縣隸屬稅務部門,南橋、董熙、北東;樂惠縣竹根、太平、甲草洞、合水地圖;定安縣由川部、南音、甲東土、木瑞山等邊境山區合並而成。

樂東縣(當時叫樂安縣)是分析原彰化縣的七異。感恩縣屬東,馬龍,雞,窮,逆,抱,甲中,鄂溝;雅縣是樂安、多尖、寶山、保江、龍壁、潭寨、多崗、頭塘、萬沖、範陽洞的組合。

2.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49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海南島成為壹個行政區。1951,瓊山設立行政公署。在島的南半部建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府設在保亭縣崇山鎮(今五指山市崇山鎮)。

1950年5月,海南島宣布解放,成立海南軍政委員會,實行軍事管制。次年4月,廣東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成立,1955年3月,更名為廣東省海南行政公署。1966“文革”爆發後,海南行政公署停止行使職權。1968年4月,海南地區革命委員會成立,統壹領導。1976年10月更名為海南行政區革命委員會,1980年10月更名為海南行政公署。1984 10年10月,海南行政公署撤銷,海南行政區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海南行政區隸屬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北轄瓊山、文昌、臨高、澄邁、瓊海、屯昌、丹縣、萬寧、定安,在西沙、南沙、中沙群島設有辦事處。

1987年撤銷海南行政區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88年海南建省。海南省實行省直管市縣體制。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建立與演變:

五指山地區6月解放,1948。1949年3月,“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成立,轄白沙、保亭、樂東三縣,行政委員會設在白沙縣茅桂(今五指山市茅楊鎮)。1950遷至柴佳,同年8月遷至範陽,直接管轄白沙、保亭、樂東、瓊中四縣,隸屬瓊崖人民政府領導。1951年1月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撤銷。

7月1952,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廳級)成立,區人民政府駐樂東縣寶友鎮。行政區劃包括樂東、白沙、保亭、瓊中、東方縣,共16個區,132個鄉。1953,自治區首府駐地由寶玉鎮遷至保亭縣。1954年,原屬海南行政區的雅安縣、陵水縣劃歸自治區管轄,範圍擴大到7縣32區459鄉。1955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更名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1958年9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7個縣成立了56個農村人民公社。同年,5438年6月+2月,自治州人民政府遷至海口,與海南行政公署合辦。州內原有284個鄉(鎮)合並為107個鄉(鎮),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大縣合並,原有7個縣合並為4個縣,昌贛、東方、白沙部分合並為東方大縣,保亭、陵水、雅縣、萬寧興隆農場合並為玉林縣,瓊中縣、白沙部分合並為瓊中縣。從1959到1961,先後恢復了原來的七個縣,壹部分地區由東方縣設為昌江縣。1961年11月恢復自治州行政機構,州政府遷回銅石鎮。

1984年,雅縣撤縣建三亞市,1987年,通什市成立。自治州轄七縣兩市。

1987 12、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因建省辦經濟特區需要撤銷。自治州內設立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陵水黎族自治縣、昌江黎族自治縣、樂東黎族自治縣、勵東方自治縣、白沙黎族自治縣。三亞市升級為地級市,通什市為縣級市。兩市繼續享受民族自治地方的政策待遇。

1994 65438+十月二十四日,瓊山撤縣設市。

海南的市縣體制變化很大:

瓊山市。1994 65438+10月24日,瓊山撤縣設市(縣級)。

屯昌。新建縣,原名新民縣,1948年由澄邁縣二區(現西昌鄉)和瓊山縣二區(現新興鎮、大同鄉、屯昌鎮、黃陵鎮、滕寨鄉、南昆鎮)組成。2月1949,新增原定安縣路楠、五坡、沐風、南昆。因與遼寧省新民縣同名,1952年,國務院為便於管理,將新民縣更名為屯昌。

瓊海市。海南歷史上沒有瓊海。1958 65438+2月,經國務院批準,由瓊東縣和樂惠縣合並而成。因為地處瓊州東海岸,所以選擇瓊海作為縣名。1992 11月,瓊海市(縣級)建縣。

儋州市。1993年3月,由丹縣設立儋州市(縣級)。

文昌市。1995 11月,從文昌縣(縣級)建市,落戶文城鎮。1997年,文昌市政府部分遷至清瀾鎮。

萬寧市。1996年8月,撤萬寧縣設市(縣級)。

三亞市。原名崖縣,縣城設在崖城,1954年6月遷至三亞鎮。1984年5月,三亞市(縣級)成立,以雅縣行政區域為界,得名。1987 65438+2月,三亞升格為地級市。

五指山市。通什市原名通什市,是新設立的縣級行政區。原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當時叫銅石鎮。1987 65438+十月由保亭、瓊中、樂東三縣組成。2006年7月5438+0更名為五指山市。

東方市。1952年,昌贛、樂東、白沙、丹縣部分地區納入東方縣建制。境內有三個村莊:東方村、中國村、西方村。當時位於東方村,故名東方縣。1958年,昌贛、東方、白沙三縣合並為東方縣(稱東方縣),行署初設於寶橋(岔河),1960年遷至八地。1962年分縣,恢復白沙縣,復昌江縣。1987年65438+2月成立東方黎族自治縣,3月撤縣設市。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瓊中設縣始於1948年2月,由中共瓊崖特委設立。1949年3月並入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1952,鄰縣部分地區重新劃歸瓊中縣。因地處海南中部而得名。1987 65438+2月,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