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中國的變臉大師是誰?

中國的變臉大師是誰?

“國寶級大師”魏瑞群:

廣西馬山壯族人,原是廣西京劇團演員。他於1982年在香港定居。經過多年的努力,他成為香港著名的“變臉大師”,創作了“奇幻藝術作品集”,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曾因能改變38張臉而進入吉尼斯世界紀錄。他還擅長魔術和氣功,受到香港特首董建華的接見和表揚。

20年前,魏瑞群離開廣西去香港發展。在香港,他創辦了奇藝匯娛樂制作有限公司,專門研發中國傳統的各種奇特藝術絕技。曾拍過《少林醉拳》、《十八羅漢》等電影,還成功打造了香港首部大型舞臺劇《大話西遊》中的孫悟空角色,被譽為香港的“猴王”。他稱自己為怪人,喜歡學壹些新奇的東西。1993年他四十五歲,卻突發奇想去四川找老師學習川劇變臉藝術。變臉藝術被周恩來總理奉為國寶級機密,中國只有極少數藝術家掌握這門藝術..也許是命運吧。壹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川劇著名小醜,只看了他表演幾招就收他為徒,三天內教了他四種變臉方法。回到香港後,經過多年的刻苦學習,終於超越《shine on you》,成為世界第壹變臉藝術大師,對變臉這壹絕技情有獨鐘的魏瑞群,在長期的錘煉中掌握了壹套獨門絕技:他甚至可以在不借助煙火的情況下,壹邊握手壹邊和觀眾握手。魏瑞群是近年來將中國變臉藝術推向巔峰的藝術大師。他曾經創造了壹口氣換38張臉的吉尼斯世界紀錄。更神奇的是,他不僅能在傳統戲劇中變臉,還能變出同臺演出的香港影星劉德華的臉。在他的手裏,川劇的變臉藝術發展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不僅能變臉,還能換衣服。就連教他變臉藝術的川劇大師也驚嘆不已。他率團訪問了英國、日本、法國和澳大利亞。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十幾個國家,遍布全球。

川劇大師彭登懷的臉色在變:

彭登懷出生於1946年農歷三月十五。從壹個只有小學學歷的少年,幾十年如壹日的努力,最終成為跨越兩個世紀的中國川劇大師,受到世界上28位國家元首的接見。他在日本電視臺錄制的故事片《中國的國寶——彭登懷》在全世界觀眾中家喻戶曉。香港樂壇天王劉德華拜他為師,敬重他。他以在25秒內改變14張臉的絕技進入吉尼斯世界紀錄。作為四川藝術學校川劇十八化身替身演員,不僅創辦了中國特技藝術團、四川明星聯合會,還擔任四川省慈善形象大使、四川省慈善救助活動形象大使、都江堰市形象大使,深受海內外觀眾喜愛。

通過自學成為有用的人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彭登懷經常騎在他父親的脖子上看“壩壩戲”。川劇在他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彭登懷經常穿著褲衩在河裏洗澡,抓壹把黃泥抹在臉上,拿著自制的“官刀”在前面喊“上,殺”!跟著壹群孩子聽他指揮,完全成了小戲迷的“娃娃頭”8歲開始學唱川劇《南陽關》,牧虎頭,殺虎收孝。12歲時,考入紫陽縣川劇團學習武術。當他看到九變屍體的面目變化,看著娘灘和白蛇的傳說,他感到驚異!可惜教他的老師不會變臉,會變臉的老師也不會教他。當時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如果妳傳授技術,妳將失去教師的工作。聽老師說:有的老師寧願給妳錢也不願意教妳壹招。好在人小,不起眼。他經常偷看別人的進化。時間久了,老師老了,他也長大了。隨著學戲的機會多了,他逐漸摸索出了自己的變臉方法。

推陳出新

要真正了解川劇的變化面貌和彭登懷對它的貢獻,我們必須了解它的三個發展階段:

第壹階段的發展可以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當時川劇的變臉手法有兩種:擦臉和吹臉。雖然很簡單,但是在壹些劇中,壹些劇情中,卻能起到特殊的作用。

第二個發展階段是20世紀50年代,這是川劇發展和變臉的中間階段。川劇變臉真正的歷史高潮是1959年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周年在北京舉行了文藝演出。四川派劇團來北京參加國慶演出,傳統劇目《白蛇傳》在北京演出。時任成都市市長的李宗霖建議,在鐃鈸上使用變臉。於是碗在和白蛇的戰鬥中變臉了,臉的戰鬥也變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川劇突然在北京出名了!

第三個發展階段是從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川劇和變臉已經變槍為槍:燈光、道具、舞美等等。舞臺上已經全部引入了現代手段,用房子、煙火變臉的表演手法早已淘汰,吹臉、擦臉的手法更是鳳毛麟角。

臉變了,水平也會變。川劇學校校長張廷秀告訴彭登懷:“川劇學校是培養人才的最高學府。要發揚傳統變臉技藝,在教學單位傳承變臉藝術,發展變臉技藝。”從那以後,彭登懷決心從質到量的變化上壹個新臺階。首先他在服裝上做了很大的改革,有利於更多更快的變臉,角色也顯得大氣了很多。彭登懷的突然變臉形成了他自己獨特的風格。1995 10,央視紀錄片之窗拍攝彭登懷絕技專題,彭登懷將“九變身”改進為“十變身”,增加到十張臉。第壹張露臉後,又變回兩張臉,表演只用了36秒。該記錄被譽為“川劇變臉史上前所未有的新發展、新突破!”後來,他在電視專題片《中國川劇》中向海內外廣大觀眾介紹了變臉藝術。這是彭登懷改變川劇面貌的第二次重大改進。

彭登懷有壹次為外賓表演《盛滿水的金山寺》時,用的就是“紫金碗”上的“十二變身”。第壹個在劇中換了十二張臉,露臉之後又變回了連續三張臉。著名的川劇藝術家徐乾運和藍對說:“妳改變了十二張臉,但當妳改變壹張臉時,妳就失去了它。妳換了三張臉,這是我們老藝術家沒見過的。這是妳的發明,恭喜妳,妳為川劇做出了新的貢獻!”

1997春節期間,彭登懷與“梅花獎”獲得者田曼莎、肖德美赴京參加中央電視臺春節戲曲晚會,在獨具特色的戲曲板塊表演了川劇惟妙惟肖的擼袖、折子、變臉。這次表演,他把變臉速度刷新到40秒,換了十二張臉。

彭登懷的變臉技術引起了吉尼斯世界評審團官員的極大興趣,預定在25秒內打破由彭登懷本人保持的12張臉的紀錄,並創下25秒內改變14張臉,露出臉再變回4張臉的新紀錄。第二天,新加坡幾乎所有的電視、廣播、報紙和出版物都在顯著位置刊登了:“變臉大師彭登懷創造新紀錄。”

當彭登懷被邀請到馬來西亞演出時,他吸引了當地壹位富商的註意。看了彭登懷的表演後,他提出願意支付654.38+0萬美元教他立即變臉,但彭登懷婉言謝絕了。國內外有很多人,比如美、日、新、京、滬、渝、成,都願意出高價去換臉,但彭登懷沒有答應。

他對錢的冷漠,被西南壹家頗具影響力的報紙譽為“美元買不到臉!”

發揚

為了讓更多的觀眾不僅能在舞臺上看到變臉的絕技,還能在電視劇中感受到川劇變臉的魅力,彭登懷還試圖將變臉藝術巧妙地運用到電視劇中的人物身上。在央視播出的40集電視劇《笑傲江湖》中,川劇的突然變臉為該劇增色不少。劇中的余滄海來自四川青城山,充滿了神秘和傳奇。導演黃健中認為,川劇變臉特技如果運用到余滄海身上,會產生極佳的效果,這個提議得到了金庸先生的贊許。金庸認為,把變臉這個噱頭運用到劇中,可以讓人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當導演黃健中得知彭登懷不僅能熟練地變臉,而且已經當了40多年的藝術家,集編舞和音樂創作於壹身。他是壹個有著深厚“童心”的武打演員,導演黃當即對制片人張紀中和編劇們說:“我提議由來演。他的優點是現場不需要學舞刀舞槍,善於變臉,可以給我們的拍攝增加真實感。而且變臉第壹次用在電視劇裏,肯定會成為亮點。”川劇改頭換面,由此進入“江湖”。

《笑傲江湖》開拍後,彭登懷徹夜不眠三個小時,終於提煉出了與電視劇中角色相匹配的面部妝容和道具。從開機到封鏡用了六個月,在性能和人物塑造上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在變臉上。平時在舞臺上表演,面對前面的觀眾,妳要麽轉頭變臉,要麽用手或者鬥篷擋住臉。

而電視導演問他:妳能不能別轉頭,別擺臉?如果妳想讓他面對鏡頭,妳不必習慣改變妳的臉。這會給他帶來很大的問題。拍攝現場不比舞臺好。好奇的觀眾和工作人員圍在他身邊,演員近在咫尺。很難!經過反復思考,彭登懷把幾十年的舞臺經驗提煉出來。他借助觀眾對演員感官的自我情緒變化,巧妙運用視錯覺和嫻熟的化身技巧,創造出“同中有變,同中有變”和“七情”(喜、怒、憂、思、悲、懼、驚)的“彭互視化身”。經過反復實驗和閉門練習,我終於奇跡般地完成了這壹高難度的“變臉術”,在中國變臉藝術中獨占鰲頭,面對鏡頭和身邊成千上萬的“金眼”,不用轉頭,不用擋臉,也不用用傳統的習慣動作。在情緒的驅動下,壹張張臉陰險、猙獰、虛偽、真誠、或慈善,就變成了壹個世界。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彭登懷變臉絕技的了解,國內外多家電視臺、電臺、報紙相繼對其進行了介紹。央視東方時空在2001《東方之子》欄目中采訪了他。澳大利亞總督、瑞士聯邦共和國總統、泰國、新加波等國家元首都對彭登懷的變臉表演給予了高度評價:“中國的民族藝術令人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