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只是後人編撰、附會的美好傳說,但反映了人們對海棠喜愛及海棠是否有香的關心。海棠是否有香味,歷來眾說紛紜。《王禹_詩話》裏記載晉代石崇,曾對盛開的海棠花說:“汝若能香,當以金屋貯汝。”石崇是否真的說過海棠“汝若能香,當以金屋貯汝”?此事未見正史記載,這壹說法是在北宋才出現的,但這壹傳說反映了世人對海棠是否有香的關切。
許多詩人認為海棠花是有香味的,但對海棠花香的程度各人又有不同看法。海棠有香又分為兩派,壹派認為海棠有濃香,以“香裏無_敵,花中是至尊”(王禹_《商山海棠》)為代表,另壹派則認為海棠花的香味是天香、遠香、似有若無的空靈之香,此觀點大多是經過親身驗證而得到的。另有壹些文人認為海棠是有色無香、徒艷其表、不慧其中的花卉。陸遊禁不住為海棠的遭遇鳴不平,由此寫詩“譏彈更道無香處,常恨人言太刻深”(《海棠二首》)。在另壹首詩裏陸遊認為海棠姿色絕艷,即使無濃香也不能成為詬病的理由,“欲誇絕艷不勝說,縱欠濃香何足病”(《二月十六日賞海棠》)。
關於海棠無香的趣聞較多。宋人劉淵材自稱平生所恨五事,其壹就是恨“海棠無香”。才女張愛玲也曾表達類似的意思,她的人生三恨是“鰣魚多骨,海棠無香,紅樓夢未完”。《墨客揮犀》還記載淵材的另壹則趣聞:“李丹大夫客都下壹年無差遣。及授昌州,_議者以去家遠,乃改授鄂州。劉淵材聞之吐飯大_往謁李曰:‘誰為大夫謀?昌佳郡也,柰何去之?’李驚曰:‘供給豐乎?’曰:‘非也。’‘民訟簡乎?’曰:‘非也。’曰:‘然則何以知其佳?’淵材曰:‘海棠無香,昌州海棠獨香,非佳郡乎!’聞者傳以為笑”。
另有壹種觀點認為蜀中的嘉州(今樂山、峨眉等地)、昌州(今重慶市下屬永川市)地區的海棠和別處不同,都有香氣。至今樂山、大足等地有“海棠香國”的別稱。“誰恨無香,試把花枝嗅,風微透細熏錦袖,不止嘉州有”(宋代王十朋《點絳唇》)。也有說蜀中昌州海棠有香,“舊說海棠無香,惟昌州海棠有香,驗之蜀道信然,以為不易之論”(宋代薛季宣《香海棠》)。後來逐漸發現其它地方也有香海棠,不能說除嘉州海棠外壹概無香。薛季宣接著寫道“藥圃有棠三本,其花亦香,乃知非蜀棠獨香,香棠自有種耳!”
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認為海棠有香,香氣在隱約之間,但因海棠花姿妖嬈艷麗、風姿綽約,而掩蓋了海棠的香氣。並指出海棠雖略欠香氣,但花美韻勝為其它花所不及,不應對海棠求全責備。“此《春秋》責備賢者之法。否則無香者眾,胡盡恕之,而獨於海棠是咎?然吾又謂海棠不盡無香,香在隱約之間,又不幸而為色掩。”對於古人以為海棠“有色無香”的問題李漁別有見解:“嗅之,另有壹種清芬。”嗅之以後,並大發感慨:“噫!大音希聲,大美不和。奚必如蘭如麝,撲鼻熏人,而後謂之有香氣乎?”筆者經多方考證加實地調查,傾向清人李漁的觀點,即海棠是有香的,但香氣較淡。具體說來海棠香否,與品種、花期有關,如復瓣的垂絲海棠較香,而單瓣的香味略淡;花初開時期較香,經風雨或花期末期香味淡。
海棠婀娜多姿、嬌艷欲滴,香味略嫌不足。其實,海棠少有香氣實屬瑕不掩瑜,世上許多名花均不香,如:杜鵑、郁金香、櫻花、仙客來、大麗花等,且海棠雖然花少有香,但海棠類的植物如木瓜海棠、貼梗海棠等的果實卻香氣襲人,別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