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潮汕人的飲食習慣怎麽樣?

潮汕人的飲食習慣怎麽樣?

樓主您好! 潮汕人有別具壹格的食俗,例如日常特別喜愛吃粥、有以大米粉制作的名目繁多的粿品、喜愛以腌制品為主的佐餐小菜(鹹菜、菜脯)以及制作精致的特色小食(蠔烙、肉丸等)。

這些飲食習俗主要是受中原地區、閩越地區的影響而形成的。也有古代百越民族留下的痕跡,比如吃魚生、吃蛇、吃蟲和橄欖等。

潮人還有啖橄欖風習,並將它作為待客“禮果”,據雲,啖橄欖有殺菌、去痰、開胃等功用。

潮人的飲食習慣與嗜好,總的說來是:壹日三餐,以粥為主;主食大米,副食多樣;水陸魚菜,腌煮俱愛;講求新鮮,不避腥味;嗜煙嗜茶,風習長在。近年食俗有些變化,西餐、快餐、早點、自助餐,已成為姑市部分人的時尚。

抽煙以前多抽熟煙絲,較辣,多用木竹旱煙筒,也有用水煙筒的

潮汕人自古以來也非常喜歡吃魚生,可能也是百越族留下的風俗

與日本人壹樣

經常喝粥,“糜”

·飲食特點:潮汕地理環境和氣候,利於捕撈、耕種,水渠交錯,大海月環,水產品多,魚蝦甲介,大宗小宗,源源應市,多時可達百種。原野四時常綠,果蔬終年輪番上市,形成飲食豐富多樣。

潮人早餐喜吃粥,這可能和潮人處亞熱帶有關,他們在勞動中多出汗,為體內需要水分平衡,習慣食粥,感到舒適可口。盡管上午要勞動時間較長,也不願早餐吃幹飯。他要家人中間送點心,以補消耗後不足,並可在吃點心時略作休息。這是主要飲食習俗之壹。潮人佐餐喜腌制醬菜,如腌鹹菜、蘿蔔幹、烏欖、熬橄欖菜,都是農家的經常佐餐雜鹹。潮人喜食鮮腥,各菜喜保存原味,不少潮州名菜都是以蒸燉見特色的,如清蒸龍蝦、清燉烏耳鰻、清蒸鯇(草)魚、清燉鯉魚、燉鱅魚頭配芋等,都是潮人喜吃菜肴,甚至食魚生、蝦生、生蠔等。調味品也喜腥鮮,如魚汁、魚露、蝦醬等都是沿海地區村莊生活常用品。

外地內臟、魚頭經常不值錢,潮汕人卻很喜歡。很多內臟、頭腳翅比肉更貴,排骨也比肉貴

潮汕的飲食

潮汕人有別具壹格的食俗,例如日常特別喜愛吃粥、有以大米粉制作的名目繁多的粿品、喜愛以腌制品為主的佐餐小菜(鹹菜、菜脯)以及制作精致的特色小食(蠔烙、肉丸等)。潮州飲食最為出名的是潮州菜和潮州工夫茶。潮州菜在國內外享有盛名,是由潮汕原來獨有的菜式與按潮汕味加工改造了的菜式所構成的壹個開放的體系。潮菜較多受閩菜所影響,同時又受到廣州菜等外地菜的影響,匯閩粵兩家之長,自成壹家。制作精細的潮菜菜式中,不僅有著名貴的燕窩、魚翅、鮑魚烹制的精品,也不乏粗菜精制的特色菜,如地瓜葉做成的“護國菜”,芋頭做成的“芋泥”,大芥菜做成的“大菜羹”等。潮菜具有選料廣而重海鮮、制作精而重清淡、佐料多而重“合味”的主要特點,而且宴請進食中講規矩而又重人情,滲透著禮儀文化。潮州工夫茶是富有地方特色的茶藝。從茶具、茶葉、用水、沖泡到品嘗都十分講究。茶具用宜興茶壺或蓋甌及小瓷杯,茶葉用烏龍茶,沖泡有包括納茶、候湯、沖泡、刮沫、淋蓋、燙杯、洗杯、篩點等步驟,高沖低篩,操作嚴謹。品嘗還重在慢飲細酌。

時至今日,潮汕的若幹食俗還可以看出受閩越地區影響的痕跡。例如"吃魚生",就是把生魚切成薄薄的薄片,配上姜末、茍蒿等辟腥的佐料,其味鮮美無比。吃蛇的食俗,也是源於越地。

壹個地域的人們的飲食文化,當然受到祖先世代相傳的生活習俗的深刻影響;另壹方面,又必然受到該地域氣候、水土、物產及與外來文化交往等因素的重要影響。所以,潮汕人的飲食文化與中原漢民族飲食文化有相同,也有差異。

潮汕人壹些獨特的飲食,如潮州粥、工夫茶、潮汕腌醬菜、潮汕小吃等,則是由於潮汕地區特定的氣候、水土、物產等諸多因素及人文因素而形成的。

潮汕地區的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水產品種類繁多,蔬菜水果品種不勝其數,譽為物華天寶,實不為過。

潮汕先民的飲食材料的譜系很廣,除了薯芋、稻米、魚鮮和家畜等這些主食之外,蛇蛙龜鱉,大至野象,小如昆蟲,無不成為潮汕先民口中的美食。由於這種飲食習慣的淵源,到了現代,潮汕人飲食譜系之廣,在全國乃至廣東省內還是數壹數二。例如許多潮汕人出差到外地,都發現很多地方的人們不吃或不喜歡吃豬內臟,但在潮汕地區,豬肚、豬腰等內臟的價錢要比瘦肉還貴很多,就是潮汕人喜歡吃這些東西的緣故。

潮汕地區氣候暖熱、潮濕、水土不寒,故飲食不能油膩濃辣,否則容易上火。“濕熱易積火,食物宜清淡”是有壹定科學道理的。

潮汕地區物品繁多、鮮嫩,潮汕人吃鮮活的東西形成習慣。另外,潮汕氣候暖熱,也使得食物不能久放,人們自然須吃新鮮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