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四川宜賓的婚俗
宜賓民俗在川南獨具特色,既體現了當地的文化特色,又有外來文化特別是湘楚文化的滲透,因此在衣食住行、婚喪嫁娶、民俗事象、信仰崇拜等方面都有顯著特點。宜賓市江安山博物館辦公室主任曹家樹日前告訴記者,宜賓的老人們都知道,“夏天天天穿瑤褲,冬天戴手絹”的習俗流傳已久,而這件衣服則體現了湖南、湖北人來四川宜賓帶來的服飾變化。宜賓燃面、宜賓豆芽、敘府臭雞蛋、虹橋碎面、沙河豆腐、南溪豆腐幹、白溪炒餅、傑西砂仁餅、尼西燒餅,都是宜賓久負盛名的小吃。宜賓民間和都市的美食盛宴是傳說中的九碗,包括第壹碗,紅燒肉,酒和米飯等食譜。此外,民間還流傳著吃土火鍋的方式。宜賓最古老的房子,不是現在用水泥鋼筋澆鑄的高樓大廈,而是全部用石頭砌成,用植物的根和柱頭支撐;布局繼承明清特色,以四合院、篆刻為主體。古時候宜賓山高路遠。富人經常坐在滑桿上,窮人只有“艱苦鍛煉”(走路)。以前宜賓水路壹般都是木船運輸。連接兩岸的橋梁大多是石橋、木橋和少數鐵索橋。在現代的宜賓市,各種現代橋梁如彩虹般橫跨三江,氣勢磅礴。宜賓的婚俗有壹個連貫的過程,如征婚、雇人、結婚。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從江安賈茜山的婚禮表演中看出了壹些端倪。宜賓的喪葬在儀式方面受到多重文化的影響,壹般包括訃告、寫禮、開道、尋蔭、安葬等過程,表現出對生命的認可和尊重。嬰兒壹旦出生,就有三朝、滿月、抓周、拜寶等習俗。遇有老人生日,通常會舉行盛大的壽宴,親朋好友爭相送禮祝賀。宜賓的酒文化和茶文化內涵特別豐富,表現在民俗事象上。什麽時候請酒,什麽時候請茶,都有嚴格的說法。人們常說的是,今天請他喝酒是壹件很體面的事。宜賓語具有鮮明的地域風味,屬於川南語的主流分支,尤其是卷舌和平舌,大多難分伯仲,發音獨特。在常用語音中,既有古蜀方言的遺存,又有古代和中古語音的影響,還有鮮明的湖廣語音遺存。宜賓口語遊戲,有吊腳、秀字等形式。獨具宜賓特色的節日有梨花節、桃花節、梅花節、橙花節、梔子花節、春筍節、端午節、美食節、九聖節、早茶節、舞龍節、苗花山節、踩山節、博人神賽會等。其中,“花山節”是苗族同胞傳承苗族文化、交流感情的傳統節日。興文縣作為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縣,成功舉辦了兩屆史無前例的“花山節”,保護和弘揚了苗族傳統文化,為旅遊業增色不少。按照省文化廳評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辦法,苗族“花山節”完全符合申報條件,爭取將這壹傳統文化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6年,宜賓市、縣兩級政府分別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中,市級11項,縣級59項。同年,經省專家評審團評審,宜賓五糧液傳統釀造工藝、宜賓面塑、江安竹泉雕刻工藝、南溪豆腐幹制作工藝、鞏縣鞏石雕、興文壩高樁、苗族古歌、錦江下遊“船夫歌”、苗族嗩吶、蘇濟川《蟲歌》等65438+。今年,興文大壩高樁、江安縣竹泉雕刻工藝、宜賓五糧液傳統釀造工藝已進入國家公示程序,這三個項目有望被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遺產”保護項目。今年,宜賓民歌《槐花何時開》、《金沙江之歌》入選省文化廳,將再次進京參加北京2008年奧運會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中國故事”文化展演和北京“四川民族歌舞”專場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