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陸豐有幾個鎮?

陸豐有幾個鎮?

截至2004年底,陸豐市有23個鎮(場、區)、282個農村行政區、39個居住行政區和1106個自然村。總人口654.38+0.223萬人。東海鎮市委市政府。為了適應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需要,行政區劃進行了調整。1988祿豐的河口、河田、東坑、水春、新田、洛溪、上湖、南灣8個鄉鎮和雞西林場新成立的陸河縣分析。1992至65438+2月,橋沖、西南、街北、上營、甲西原鄉建制改為鎮建制。

1994經省政府批準,原湖北農場變更為杜興經濟開發實驗區(副處級),陸豐華僑農場設在汕尾華僑管理區(縣級)。1995年6月撤銷陸豐縣,設立陸豐為縣級市,以原陸豐縣行政區域為市行政區域。同年,博美撤銷胡軍、內湖等六區,設立內湖鎮。1996年3月,經省政府批準,撤銷界北鎮,並入界石鎮,同時成立界石經濟技術實驗區(副處級)。1997年4月,脫離城東鎮,後坎、撫州等八個區劃歸河東鎮。截至2004年底,陸豐市有23個鎮(場、區)、282個農村行政區、39個居住行政區和1106個自然村。總人口654.38+0.223萬人。東海鎮市委市政府。

陸豐簡介:

位置和範圍陸豐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碣石灣畔,東經22.45-23.09度,北緯115.25-116.438+03度之間。北與六合縣、普寧市接壤;東與汕尾華僑管理區、惠來縣接壤;西鄰海豐縣、汕尾市;南臨南海,毗鄰港澳,介於深汕兩個經濟特區之間。全市陸地面積1681km2,海岸線116.5km,海域面積1256km2。南北向長,東西向短,總周長372km。海岸曲折,港灣眾多,有烏坎、甲子、碣石、湖東、金鄉等。

氣候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海洋性氣候明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降雨集中在汛期。市區年平均氣溫大於21.8度,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28度;最冷65438+10月,月平均氣溫13.8度。極端最高氣溫37.8度(1962 8月1),極端最低氣溫0.9度(1967 6月17)。無霜期為361天,農作物壹年可收獲三次。城市實際年日照時數為1940-2140小時。全市年平均太陽總輻射為654.38+0.255萬卡/cm2,屬於廣東省高值區。而且分布和日照時數大致相同。光照條件除個別年份長期陰雨天氣外,壹般能滿足各種作物生長發育的需要。年平均降雨量1997cm,是廣東省多雨地區之壹。

水土資源總用地面積1681km2,其中耕地35400公頃,占總用地面積的21%;宜林地7.97萬公頃,占總面積的47.4%;草地16700公頃,占總面積的10%;水域面積(不含海域)3.63萬公頃,占總面積的21.6%。其中魚塘8223公頃,山塘水庫3000多公頃,灘塗1,000公頃。土地資源的特點:壹是類型多,有山地、丘陵、梯田、平原、灘塗等,有利於農業經濟的全面發展。二是潛力大,原土地生產力低,潛力沒有充分發揮;土壤適應性廣,發展旱地作物條件好;復種指數約為215%,具有擴大冬季制種的潛力。第三,平臺分布廣,適合發展水果生產。

全市共有河流22條,總長458公裏,總徑流量23.58億立方米。大、中、小型水庫有山塘235座,總庫容3.82億立方米。主要河流有洛河、烏坎河、鰲江、龍潭河。主要水庫有龍潭水庫、巷口水庫、五裏牌水庫、林頭尾水庫、三溪水庫和牛角龍水庫。其中洛河長102km,發源於陸河縣與紫金縣交界處的三神土山,是陸豐最大的河流,集雨面積1356km2。100km2以上的壹級支流有洛溪、南北溪、新田河,被譽為陸豐的“母親河”。龍潭水庫位於市區東部,距中心城區43km,建於1959。水庫集雨面積156.03km2,設計總庫容105萬m3,灌溉面積12900公頃。它是中國大型蓄水工程之壹。陸豐市水資源豐富,全市地表水年徑流總量為38.96億m3。人均用水量為3186m3,平均每1/15公頃耕地用水量為7346m3。同時還有4.9m3地下水、地熱水(又稱溫泉)、礦泉水。水質好,水資源豐富。據1986相關部門調查,全市理論水資源量92700 kw,年發電量8.6億kwh,可能開發裝機容量112500 kw,年發電量4.2億kwh。目前全市建成的水電站裝機容量只有9000多千瓦,年發電量只有2300多萬千瓦時。還有更多的水力資源可供開發利用。

礦產及生物資源陸豐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6大類15種,其中高嶺土、石英砂、錫、鋯、鈦鐵、黃鐵礦最為豐富。高嶺土儲量65438+億噸以上,主要分布在大安、北洋、八萬、博美、城東、金鄉等鎮,其中大安鎮分布面積59km2,儲量4000多萬噸。石英砂總儲量超過6543.8億m3,主要分布在杜興、上營、東海、金鄉、碣石、湖東,其中杜興經濟實驗區白沙鋪面積超過400公頃,從地面到地下的深度均為純石英砂,儲量達到6543.8億m3以上。高嶺土和石英砂品位高,具有很大的開發利用價值。

生物資源種類繁多,包括農作物、樹木、牧草、畜禽和水產。農作物主要包括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如水稻、小麥、大豆、玉米、紅薯、花生和甘蔗。樹木種類繁多,常見的喬木灌木有35種。牧草覆蓋面廣,適口性好,采食率高,主要有鴨嘴草、鷓鴣草、芒草、蜈蚣草等。青飼料有水葫蘆、假水仙、藻類、茭白等。近幾年從澳大利亞引進了綠豆、鉤吻超長草、黑麥草、象草,從中國引進了糖蜜草等優良牧草。畜禽主要是豬、牛、雞、鴨、鵝,還有兔子、鴿子。海洋魚類110余種,淡水魚類140余種,淡水魚類20余科30余種。海水和淡水養殖有鮑魚、甲魚、海馬、鯧魚、蝦、蟹、牡蠣、扇貝、貽貝、海參、陸龜、海膽、鰻魚。都屬於稀有高價值產品。

海港和旅遊資源沿海有烏坎、甲子、碣石、湖東、金鄉5個港口,23.3km海岸線平均擁有1個港口,甚至比世界經濟強國日本(25km海岸線平均擁有1個港口)還要密集。烏坎港位於碣石灣頂端,歷史悠久。港口距市區東海鎮僅9公裏,歷史上曾是壹個良好的交通港口。清初,它是廣東海關管轄的七個壹般口岸之壹。目前擁有1000噸級碼頭2座,3000-5000噸級碼頭泊位100余個,於1997年3月3日正式對外開放。甲子港為瀉湖港,水深3-4m。是對外開放口岸的裝卸點,是廣東省10主要漁港之壹。碣石港面積5500km2,海洋魚類資源豐富,海防地位十分重要。早在明朝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魏健市就被設為國家漁港,碼頭泊位眾多,可建萬噸級以上。目前,投資4000多萬元的5000噸級碣石港成品油專用碼頭已投入使用。

陸豐沿海有許多海灘、奇形怪狀的巖石、岬角和海灣。陽光、海水、沙灘、寺廟頗具特色,被稱為“東方夏威夷”、“粵東明珠”、“粵東旅遊黃金海岸”。該市的旅遊資源以宗教資源為主,輔以風景旅遊資源、濱海旅遊資源、歷史悠久的文化旅遊資源和以工藝品為主的購物旅遊資源。五大優勢相輔相成,各具特色。主要景點有石霞玄武山-金鄉灘濱海旅遊區、山角附近的海上公園天威山、河西千年古剎青雲定光寺、甲子代督山甲秀樓、甲東麒麟山、潭西劉發山等。

陸豐的行政改革由來已久。秦朝以前屬於南越(即兩廣兩省)。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平定南越,設南海郡、大象郡、桂林郡,祿豐隸屬南海郡博羅郡。漢代丁原六年(前111),漢平南越在海豐縣成立。陸豐屬於東關縣海豐縣。唐武德五年(66年),海豐縣東部劃出建立安陸縣(後為陸豐縣),縣城設在大安鎮陸軍朱桓村,屬本市管轄,距今已有1377年歷史。唐貞觀元年(627年),祿豐並入海豐郡。清雍正九年(1731),海豐縣設在陸豐縣,方闊、樊氏、嵇康為三都,東海榮九市場村(今東海鎮舊市場)設在縣內,屬徽州府。民國初屬潮順路,後屬東江行政專員公署、東江復興委員會公署、東江綏靖公署、第四行政督察署。抗日戰爭勝利後,是第壹區的派出機構。建國後隸屬東江地區行政督察署。1953,改為粵東地區行署專員辦公室。1983更名為惠陽專員公署。1958屬於汕頭專員辦。1983改為惠陽地區。1988年,惠陽地區海豐、陸豐兩縣劃為汕尾市,陸豐隸屬汕尾市。1995 65438+10月19國務院批準陸豐撤縣設市,為縣級市。廣東省委托汕尾市負責。

為了適應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需要,行政區劃進行了調整。1988祿豐河河口、河田、東坑、水春、新田、洛溪、尚湖、南灣8個鄉鎮及雞西林場新設地陸河縣分析。1992至65438+2月,橋沖、西南、街北、上營、甲西原鄉建制改為鎮建制。

1994經省政府批準,原湖北農場變更為杜興經濟開發實驗區(副處級),陸豐華僑農場設在汕尾華僑管理區(縣級)。1995年6月撤銷陸豐縣,設立陸豐為縣級市,以原陸豐縣行政區域為市行政區域。同年,博美撤銷胡軍、內湖等六區,設立內湖鎮。1996年3月,經省政府批準,撤銷界北鎮,並入界石鎮,同時成立界石經濟技術實驗區(副處級)。1997年4月,脫離城東鎮,後坎、撫州等八個區劃歸河東鎮。截止1998年底,陸豐有23個鎮(場、區),282個農村行政區,39個居住行政區,1106個自然村。總人口654.38+0.223萬人。東海鎮市委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