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高壽,過壽肯定是壹件非常高興的事情,特別是八十高壽更是件值得高興的事。但是在農村卻流行?老人做壽做七不做八?的話。原因是在古代很少人能活到八十歲,恐怕是閻王爺忘了。所以要在七十九歲的時候,提前把八十大壽給辦好。
壹、古人是怎麽過壽的?以前只有社會地位或家境富裕的人家才擺酒宴慶壽,窮苦人家是不做壽的。在古代,過生日和做壽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壽故明思義,是指年齡大的人。所以古代人們把?壽?作為?五福?的第壹位。也正是因為從古至今人們的重視和願望,才形成了現在祝福長輩長壽的儀式。在古時候有個說法是?做七不做八?,來源於迷信,說的是人如果能活到八十歲,是閻王爺忘了,這個歲數壹般只有神仙才能擁有的。所以到了八十歲不敢做壽,怕被黑白無常給帶走了。
二、逢十不過壽說起做壽,古人認為只有到了50歲才能叫做?壽?。所以經常會聽到五十大壽、六十大壽之類的,當然並不是逢十過壽,而是在49、59、69歲這些逢九的年歲才過。古時慶祝老人壽辰是?做九不做十?。古人認為九和久相同的諧音,代表著天長地久的吉祥之意,希望老人們活得長長久久。而?十?又跟死相音,而且古人認為十全就滿了,滿了就相當了零,意思是日子到頭的意思,所以到了八十歲壹般不會過,會提前壹年,在七十九歲時就將八十歲的壽辰給辦好。人們懷著寧可信具有,不可信其無的思想,這句話就壹直流傳下來。
雖然?過七不過八?這種說話是迷信傳言不可信,但是這是人們對健康長壽的美麗願望。這句俗話給我們帶來警示,讓我們有空多陪陪老人。?子欲養而親不待?,每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他們還在世的時候,我們要贍養父母、關心他們,愛護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