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程然作品介紹

程然作品介紹

與我內心的對話(新版《荷花再開》序)

-程然

蓮花二開是我從1996到2006年斷斷續續寫的壹篇文字。這些話是近十年的心路歷程。很多感情,即使是很親密的朋友也壹直不理解。

有些人拿到這本書會很驚訝。因為我的自言自語也有奇怪的壹面。

我想,當朋友們發表自己的內心世界時,我也會有這樣的感嘆。

事實上,人生很多微妙的經歷是無法和人面對面分享的。

語言太輕,但文字能承載重量。

很多話壹說出口,價值就降低了。人們總是在消解語言帶來的深刻。我們不習慣面對自己內心的話,面對的時候會很尷尬。

而當溝通出現隔閡的時候,我們也會發現,並不是對方不能和妳溝通。而是妳無法放開自己,解放自己。很多時候,我們回避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也有很多說不出的味道和疑問。他們只能進入文學的描述,成為提問和回答問題的範本。

《蓮花二開》就是在以上所有情況中獨樹壹幟的時候誕生的。

可以看作是壹個人十年的青春奮鬥,壹個提出問題,質疑,尋找,無解,前途光明,逐漸露出端倪,身心光明的過程。就像壹朵蓮花,會從最初的含苞待放,到逐漸綻放,直至盛開。

在這段經歷中,我發現自己扮演了兩個角色,這也是我的筆名“蘭若與後期bug”的由來。蘭若在提問,晚蟲試著回答;蘭若悲觀,晚蟲開朗;蘭若刨根問底,後期bug就塞住了嘴。看似有些分裂,但也是對立統壹。他們兩個讓我學會了在兩極之間自覺和平衡,讓我經歷了極端,知道了中道之美;讓我在放任中明白規範,在迷茫中找到解決。

這種自發的角色分配,就像本能壹樣,給了我壹種不壹樣的體驗:世上有千千萬萬的人,卻沒有多少人去研究他們的本來面目。

許多,就數量而言,確實是多種多樣的;少的是本質上觀察到的,人群可以分為“我”和“我的投射”。寫作的人會註意觀察別人,體會別人的生活,但我們都知道,換位思考是很奇妙的。妳和別人在內心層面沒有什麽區別。想了解別人,寫好別人,不如先了解自己,觀察自己。它看起來像壹個內核,但它似乎是壹個擴展。

於是,我漸漸開始面對自己,不再躲閃,不再尷尬,去掉了對自己的雕琢和美化,真正的內在的我開始說話了。這次談話越深入,我越能觀察到自己思想的起伏。我清楚的看到了自己的恐懼,害羞,認真,缺點。我如實地把它們寫下來,看著自己,仿佛自己是另外壹個人。

當客觀、沈思、深度觀察成為習慣,痛苦減輕,喜悅感逐漸充盈。

這樣壹個照鏡子,徹底審視身心的過程,發生在壹個人的深谷,卻得到了熱切的回應。

這是我壹開始沒想到的。

陌生的讀者朋友給我寫信,熱情地成立了“蘭若書友會”。很多人也把博客上的文字復制轉載,還有人看了之後寫下了非常發自內心的想法。還有人把這本書作為禮物送給歷經磨難,在疾病或孤獨中輾轉反側的親友。因為讀者的自發推薦和口口相傳,這本鮮有宣傳的書在2006年成為了暢銷書。

這些曾經年少,或者正在經歷青春的讀者,和我壹樣對人生迷茫,在愛情和理想面前,質疑生死,質疑離別,摔跤,尋找,遭遇挫折。他們對我的痛苦深感痛心,也在讀書經歷中表達自己的傷痕和痛苦。我們互不相識,卻毫無防備,就像壹個孩子,我們是靈魂伴侶。

這壹切讓我心存感激,也讓我明白,我和我的讀者也是壹體的。無數的佛教先驅、哲學家、作家,激勵著我懵懂的人生。我真實地照鏡子,通過無情地剖析自己來激勵別人的勇氣,讓別人以此為鏡。無數的前世今生,我們都是壹體的。我們看到了自己的本色,因為我們相互激勵。

兩年後,這本小書獲得冰心散文獎的青睞。我不認識每壹個評委老師,但是學長們肯定了這些羞答答的悄悄話,給了我最溫暖的鼓勵。我特別要感謝著名作家王宗仁先生,他與年輕壹代分享了他的創作經驗,讓我開闊了眼界和視野。

所有的起源都沒有預料到意外的結果。他們不是為結果而生,而是來自壹聲真誠的吶喊。

《芙蓉》的第二個開篇,是寫給靈魂的書。

在我看來,散文寫作是壹種內在的需要。它不是謀生的手段,遠離壹切虛假,沒有煙火氣和諂媚的樣子。它是心靈的投射,是自然的寫照。用這樣的話來說,它不能容忍任何功利的目的和寄托。是熱愛文字、自由、真理的人的試金石。

回音、鼓勵、期待、愛,都鞭策著我。

他們還告訴我,去偽存真的方法才是正確的。

未來,我們需要腳踏實地的走下去。

還記得丹麥電影《破浪前進》中,女主角貝絲為了平衡生活中的極端體驗,來到教堂向上帝提問。她仰起臉,虔誠而透明。她問上帝她那些令人困惑的問題,讓我很震驚。等不及答案的時候,貝絲低著頭,在心裏模仿上帝的聲音,回答她的問題。那壹刻,我突然有了這樣的認識:妳是自己的守護神,只有用自己的意識和承諾,才能撥開人生的烏雲,獲得內心的力量,得到答案。在基督教中,他們稱之為尋找妳內心的基督。在佛教中,佛陀稱此為佛性。

我們每個人都在外面的世界跋涉了太久,自省很少發生。但是如果向內看發生了,我們不僅會與我的內在自我相遇,還會有對話,我們會相應地成長。

電影的這壹幕深深印在我腦海裏,對我的寫作影響很大。當妳能自言自語時,文字不僅會帶來美好,還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審視、幫助甚至救贖。

值此新版Lotus出版之際,我想鼓勵各位讀者、同行和同修:

文字之美、內在美、思想之美,在寫作中缺壹不可。而這些美好都被提煉為真理。

感謝所有幫助這本書問世的老師朋友們!短句如茶——評程然《全心全意為茶服務》

徐浩峰。

茶深似海,古人用茶來建立尊嚴,實現人生。程然是我大學同學。大學的時候曾經模仿過王羲之。我整天臥床不起,躺在上鋪的床上,把自己吊得高高的。壹天,程然來了。她爬到我對面的上鋪,垂著腿坐著,和侃侃聊天。她說的是禪,是凈土修行。我必須站起來,以開放的心態面對它。

我們在距離地面三英尺的地方面對面。當她說完,她跳下車,關上了門。我突然想到,可能她覺得我狀態不對,出於好心,她說禪說凈土就是我。謝謝妳。

禪師很俠義,這位同學是個俠客,不拘小節,直爽。畢業十年了,同學中鮮有消息。只知道她學禪念佛多年,不知道她喝茶多年。她出版了壹本茶書,但她沒有打開過。我知道壹定有奇怪的風景。

隨著時代的繁榮,人們開始關註它。現在有愛好的人越來越多,說明生活很有質量。他們談的都是品種的優劣和個人小技巧。他們說的每壹句話都像在說菜譜,這種情況很少見。

茶有實處,也有虛處。陸羽的《茶經》講的是茶類的制作方法,可謂真實到了極致。而這只是茶文化的起點,後世的茶師們拓展了茶的廣闊虛擬境界。茶不是壹種令人滿足的味道,而是普通人的禪味。

程然的書,名為《壹心奉茶》,由實漸虛,幾十篇短文匯成壹條長河。書停的地方,就是它入海的地方。不知不覺中,讀者已經被引入了壹個廣泛的範圍。

本書分為三個步驟。先說她接觸茶的機會。壹茶有緣,令人心曠神怡,遇茶即遇人。第二步,壹茶壹人,讓我們看到個人的喜怒哀樂;第三步,進入禪境,喝茶談修行,壹杯水看佛法大集。

這本在當代古典事物書籍中不多見的書,並沒有止步於事物,而是隨處可見。說到茶,應該是這樣的。

談茶需要壹種談茶的文風,程然描寫人和事,都是音韻。仔細看,它的斷句很有節奏,壹篇文章在視覺上形成了密密麻麻的關系,仿佛文字有了氣息。

程然的作文如作文,重在旋律,長句曲折。她有壹系列的文藝色彩,壹個意思衍生出另壹個意思,追蹤追逐,千裏絢爛。當人們寫句子時,他們微妙地跟隨他們呼吸的長度。讀這本書的時候,他們會感覺到自己在逐漸移動,呼吸量突然變大。

程然說話很熱情,這也是她的文筆。在這壹波千層浪中,會有壹個突然的停頓,那是她的短句。壹瞬間,世界會肅然起敬,河水會倒流,比如“是”或者“好吧,我聽著”,這就脫離了長篇大論,數字獨立走了。

這才是節奏技巧,才是人生真正的境界。人生的重要時刻,不能不考慮,只能承認和否定。這本茶書有著殘酷的青春故事,有著迷幻而沈重的老壹輩歷史。目前這些東西都容不下喝茶的閑情逸致。

但那時候的人還是喝茶的,喝了壹杯茶就活下來了。

文采華麗的人用的都是老實的短句,只有主語和謂語,沒有前綴和後綴。這個時候,就沒有形容詞的空間了。用詞吝嗇的句子,裏面有很大的痛苦。

這本書輕盈靈動,漸有深意。第壹輯十四篇,總標題為《白泥紅印走塵》,是壹個因“君子不能改名,立而改姓”而堅韌調皮的女子。這壹集閃爍著程然的光環,像壹個津津有味地講著典故的民國學者,把平凡的生活變成了傳奇。當妳沈浸在她知識的魅力中時,妳發現她說的是知識以外的東西。

這是什麽東西?另類心態。

在這壹章中,程然向我們展示了茶的方方面面,包括茶館、茶人、茶具、茶品、茶經。當我們興高采烈的時候,她竊笑著,似乎在說:“嘿,夥計,我們能不能活得不壹樣壹點?”

第二張專輯,名為《思念壹個人》,突然變得肅穆,說的是家人和朋友,他們與她生死與共。

人和茶的關系,不像其他任何東西,總是比較單純的,就像程然說的,因為喝茶是和自己的相遇。

透過茶看人,看得很清楚。這是程然的眼光。

我們也是通過喝茶認識了這些獨特的人。他們的各種生活困境也許永遠無法解決,但畢竟有茶相伴。程然的《飲茶》講的是世界,感同身受,描繪了當代人的心境,讓我們感受到了自己的細膩。

這個系列有很多短句,最復雜的情緒隱藏在簡潔的詞匯下。需要短句,比如茶。

第三張專輯叫《琴、蘇、琵琶,妙指相發》

這壹章是程然的彩色段落。看到她多年的佛學修養,她因茶而談禪。茶向來是劍的利器。

茶葉鋒利如刃,切去是非,讓人無處可去,無處可歸。

泡茶是人生絕境,喝茶是拯救。妳自己活不下去,他讓妳死。小茶杯可以切人腦袋。

其中有她的佛教經歷,有慈悲的僧人,有犀利的禪語。她開啟了禪茶的奧秘,讓我們見證了她的求索。原來杯裏的茶深似海。

這本書最後壹段是這樣寫的:“循著紮實而苛刻的方法,壹個揮刀的巧手,壹個高沖低倒的茶人,壹個知音的鋼琴師,壹個不寫字的畫家,壹個百步穿楊的弓箭手,甚至無所不在的佛也寫出了同樣的茶經。那就是法無、清凈、不減、不滅的三昧。”

壹本關於茶的書,可以如此壯麗。

品茶看程然刀光。& lt曼陀羅的舞蹈>:前言

-程然

喉舌相鬥,愛火纏綿。如果妳能開始,並且在開始之後還能堅持下來,那是壹種怎樣的毅力和決心。而我只是壹個普通人,在生命的歷程中,質疑,困倦,回想,向往。

這是壹顆更可恥的心。

因為隱藏的詩和從未實現的愛。

而我要寫下這些文字,為自己和他們作證。

我們的哭泣和低語,我們的平靜和恐懼,我們的懺悔和救贖都發生在寫作的那壹刻。我寫的人物不具體,不具體,但不模糊。每個人都能坐對位置,當然也能笑。假設壹百年後,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了我們存在的痕跡,所有我們壹直在努力和夢想的事情都實現了,所有的壹切都像泡沫壹樣,那麽即使壹個掙紮的遊泳者像拾荒者壹樣遇到了這些心,我的恥辱也就有救了。

十月就要到了,在這個月裏,有我的生日。我所有的朋友都知道,自從我在童年的生日聚會上經歷了黴運之後,我就沒有慶祝過生日了。10月,還有我爸爸的生日。如果我在家鄉,我會過壹個盛大的生日。我們甚至不提它。是迷信還是禁忌?我也這麽認為但如果妳把這壹天當回事,而且來勢洶洶,妳能不吸取教訓嗎?父親壹生很少過生日。兩次,讓他印象深刻。有壹次,我姐姐去世了。有壹次,我暈倒在醫院。他工作了壹整天,和媽媽壹起包餃子。然後人就俯臥著面對命運。這個陰影成了我們家的秘密。我們無法像很多普通人壹樣,享受到他們認為很正常的幸福。對於我們家來說,只有小心翼翼,不野,才能逃脫噩夢般的命運。

是的,我們都是懦夫。被各自的父母拋下後,我們對生命心存敬畏,害怕死亡,害怕揮霍自己的情感,無法奢侈的生活。我們如履薄冰的靜靜行走,害怕被某個人認出來,成為無辜的受害者。好像是社會底層的窮人。到了年底,他們可以嘗到壹點蜂蜜。每個人只要抿壹小口就會很滿足,會很驚訝,更不敢說什麽。

我曾經在歷史上的今天查過我的生日。那壹天,沒有什麽值得記錄的東西。其他日子,之前或者之後,都是滿滿壹大篇。這壹天,卻是出奇的空白。後來,我在壹本雜誌上看到,西方人說,這壹天是羅曼鮮花盛開的日子。在希臘神話中,她表達了不可預知的愛和死亡。迷人,有毒的水果,但奇怪的香味,不好聞。因為通靈,在西方宗教中很受重視。還入藥,據說中國神醫華佗給人做手術的時候,就把她列入了麻藥。但是過量就像吸毒壹樣。會死。

啊。沒錯。這是刀尖上的蜂蜜。很可愛,但是很危險。

如果分寸把握得當,是救命的良藥;如果過量,是有生命危險的。

這似乎影射了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壹切都是完整的,因為心不執著;而如果在場所、方法、劑量上有問題,就會出現憂慮。

然後我看到了另壹個聲明—

羅曼花經常出現在佛經中。她也被稱為曼珠沙華。壹般來說,佛開口之前都是下雨,花開。那是羅曼。曼陀羅花潔白芬芳,花大,能適者見之,故又譯為適花。據介紹,羅曼是梵文音譯,藏語叫吉廓,即郯城。羅曼有多重含義。作為象征宇宙和世界結構的起源,它是被廣泛使用的供品之壹,也是神和神的聚集和居住場所的各種模型的縮影。供奉曼陀羅的意義,就是用世間最珍貴的寶物填滿三千個世界,獻給佛、法、僧三寶。。。

在佛教中,羅曼是如此令人愉快。如果我是妄想癥,那麽我們這些行走在地球上的孩子,早就應該待在開悟的座位前了。不然為什麽這顆心除了身體在無數次經歷中的成長,還如此需要智慧的指引?

我曾經問過我媽,為什麽我們家不能過生日?

她想了很久說,因為上帝要特別提醒我們不要太在意和自己有關的那壹天。每壹天都是美好的壹天,我們應該快樂,光明,感恩。因為我們如此執著,又相隔如此遙遠,所以敲門就顯得尤為必要。

妳哪壹天出生並不重要。如果天幹地支的數量被人為地減少了壹天,那麽妳的生命之花也將雕零。生日,姓名,籍貫,等等,為了交流方便,都給化名,假名,只是假名,不是真相。我覺得這個曼陀羅花是為了表達。我們遊泳的時候那是我們的船。在另壹邊,船,甚至假名,都將在虛空中粉碎。

所以,我要寫在這裏。如果妳不在岸上,請過來做我的伴侶。

讓我們壹起穿越冰冷的冰川,看到燈光,看到溫暖。Kalingpega是壹種鳥的名字,在梵語中是Kalavinka。因為它美麗的聲音,它也被稱為美麗的鳥。惠袁茵伊說:“嘉陵平甲是壹只美麗的鳥,有著美麗的聲音,或者說是壹只美麗的鳥,有著美麗的聲音。這只鳥從雪山飛來時會在殼裏唱歌。其聲優雅,聽者貪得無厭。”《法華頌》描述:“谷曠野中,多嘉陵平甲,發出奇音。如果那是壹個美麗的聲音,如果天空像壹個人,緊那羅和其他人不能達到的聲音,除了如來的聲音。」

《阿彌陀佛經》中提到:“在河貍之地,往往是世外桃源,黃金是土地。晝夜六時,下曼陀羅花...那個國家有很多奇妙的鳥類:白鸛、孔雀、鸚鵡、遺跡、共享同壹生命的鳥類。都是鳥兒,晝夜六點,和鳴。其音以五根、五力、七菩提穴、八聖道穴流暢奏出。若是如此,其土諸人皆知是音,念佛、念法、念僧。Sharifutsu,不叫這鳥罪,那為什麽?佛土無三害,舍利弗佛土無三害,更別說現實了。都是鳥惹的禍,都是阿彌陀佛欲變法玄隱劉惹的禍。在海貍之鄉Sharifutsu,微風吹動寶石樹和網,發出微妙的聲音。比如幾百種音樂同時寫成,聞聲者自然有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也見於《蓮花經》卷六:“山谷中,鳥如嘉陵鳴,命喚,聲聲相熟。」

誰說末法時代的蕓蕓眾生都是頭腦敏銳,思維敏捷,如果用文字說教,不如用聲音和佛法來吸引人。

我不想研究它。

Kaling Pinga是壹種能唱出佛教中最美聲音的鳥。在印度人眼裏,它也是音樂和音樂的創始人。在敦煌壁畫中,有它的出現。它是人和鳥的結合體,保持了鳥的特征——翅膀和腿。壹手持蓮花,壹手持佛珠,裝飾於佛龕、後屏、佛臺。他們表達的是佛法,意思是“法音宣流”。他們用美妙的聲音供養著佛陀,他們是佛陀的護法。

我從未見過這樣的鳥。

但是我聽到了法國的聲音在宣告流動。

他們有的臉是梵文佛樂,低沈或高亢的聲音直指人心,讓我第壹眼就驚呆了。還有的,不是向佛致敬,而是冠以“新時代”或“純音樂”之類的名稱。他們吟唱著遙遠的寧靜,哀嘆著心靈的悸動,讓我覺得來自靈魂的歌唱沖破了名字的藩籬,起到了讓我們安定下來,讓我們豁然開朗,讓我們顫抖的作用。

所以,雖然我沒見過加林佩加,但聽到相似面孔的悼詞,我總仿佛看到了神鳥。

我和番茄小屋的關系很深,小屋的主編不離不棄,讓我寫壹篇關於靈魂音樂的文章,從這個新年開始。

那麽我想和妳分享我從鳥兒那裏聽到的所有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