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05年,楊迪派遣負責建築工程的大臣宇文愷負責修建東都。宇文凱是壹位傑出的工程專家。他迎合了楊迪皇帝對奢華的追求,使得工程規模極為宏大。建造宮殿所需的高級木材和石頭都是從大江南北和武陵北部運來的。光是拉壹根柱子就要上千人。為了建設東都,每個月都要招兩百萬農民工,夜以繼日的施工。他們還在洛陽的西部建造了壹個供楊迪皇帝享用的大花園,稱為“西苑”。方圓200英裏,花園裏有人工海和假山、亭臺樓閣、奇花異草。特別巧妙的是,冬天落葉的時候,他們派人用五顏六色的絲綢剪出花和葉,綁在樹上,這樣花園就會四季常青。
就在東都建立的同壹年,楊迪下令從河南和兩淮招募壹百多萬人,在淮水南岸開辟了壹條從洛陽西苑到楊珊(今江蘇淮安)的運河,名為“同濟運河”。從楊珊招募了10多萬淮南人到江都(今江蘇揚州)去清理春秋時吳王夫差開的壹條“漢”溝。這樣從洛陽到江南的水路運輸就方便多了。
在接下來的五年裏,楊迪皇帝兩次招募民工並開鑿運河。壹條是從洛陽黃河北岸到卓君(今北京),叫做永濟運河。壹條是從江都到京口(今江蘇鎮江)到余杭(今浙江杭州),稱為“江南河”。最後將四條運河連接起來,成為壹條貫穿南北的大運河,全長四千裏。這條大運河是我國歷史上的偉大工程之壹。它對中國的經濟、文化發展和祖國統壹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不用說,是我國千千萬萬勞動人民用血汗甚至生命換來的。
楊迪皇帝特別喜歡出去巡遊,壹方面是為了取樂,另壹方面是為了給人們展示壹下自己的威風。
就在杜東到江都的運河建成後,楊迪帶著20萬人的龐大隊伍到江都巡遊。
楊迪皇帝已經派遣官員建造了數萬艘大船。出發那天,楊迪和他的妻子孝厚乘坐了兩艘四層樓高的龍船,船上有宮殿和數百座宮殿,裝飾得金碧輝煌。然後是供宮女、貴族、文武百官乘坐的數千輛花車;後面的幾千艘大船,滿載著護衛以及隨行的武器和帳篷。這幾萬艘大船在運河上壹字排開,首尾相連,實際有200裏長。
這麽龐大的艦隊怎麽出航?那些計劃皇帝享樂的人早就安排好了。運河兩岸修築了柳樹掩映的禦道,招募了八萬多民工拉纖,並有兩隊騎兵在岸邊護送。河上航行著令人眼花繚亂的船只,陸地上飄揚著彩旗。夜晚燈火輝煌,鼓聲震天,真是壹派說不盡的奢華景象。
為了滿足船隊中大量人員的享受,楊迪下令兩岸民眾為他們準備飲食,稱為“祭糧”。那些州縣官員強迫百姓辦酒席,有的州縣就發了幾百個酒席。別說楊迪皇帝吃不了這麽多,就連他帶來的太監和王公也吃不完。剩下很多剩菜,就在岸邊挖個坑埋了。然而,被迫提供食物的人卻被毀了。
江都當時是個繁華之地。當楊迪到達江都時,他不僅玩得很開心,還上演了壹出大戲。為了給壹支巡邏隊布置壹個儀仗儀式,花了十幾萬人,上億美元。這樣持續了半年,然後我勝利地回到了杜東。
從那以後,楊迪皇帝幾乎每年都去巡視。有壹次,他走陸路去北方巡邏,從河北十幾個縣招了民工,挖了太行山,鋪了壹條巡邏路;為了保護他旅行的安全,招募了壹百多萬人修建長城,20天內就完工了。就這樣,他在50萬士兵的護送下,巡視了北方邊境。北方沒有現成的宮殿。好在楊迪身邊的宇文愷是個能工巧匠,專門為他修建了壹座可移動的宮殿,名為“觀民心宮”。這種步行廳可容納數百名警衛,使用時可組裝,不用時可拆卸裝運;下面有輪子,可以隨意轉動。這在當時是壹項發明,但只供楊迪皇帝自己享用。
楊迪皇帝建造了東都,開通了運河,修建了長城。再加上多年的大規模巡航、無休止的勞動和日益沈重的稅收,民眾已經不堪重負。然而,楊迪皇帝的傲慢和奢侈變得越來越嚴重。為了炫耀自己的武功,他在611發動了對韓戰爭。
這壹年,他從江都乘龍舟,沿著大運河直奔卓君,親自指揮戰爭。他命令全國軍隊,無論遠近,都要集中在卓君;還派人在東萊海口(今山東葉縣)監督300艘戰船的建造。在官員的監督下,造船的民夫日夜在海邊造船,沒有休息。他們的下半身長期浸泡在海水中,腰部以下腐爛,生出蛆蟲。很多人受不了這種折磨,摔死在海水裏。
然後,楊迪下令在河南、淮南和江南建造五萬輛馬車,並派萊文為士兵運送盔甲和帳篷。此外,還招募民夫和船只,從溧陽(今河南浚縣東南)和洛口倉向卓君運送糧食。於是,無數的車輛,無數的船只,日夜不停,沿著陸地和運河由南向北,形成滾滾洪流。運送貨物的幾十萬民夫,很多都是在途中累死餓死的,壹路上都是死屍。由於死了太多的民夫,還招了牛來拉車,弄得農村荒蕪,百姓苦不堪言。
人民再也無法忍受了。想活命,就得反抗。鄒平(今山東鄒平)是王波,他首先領導了長白山的農民起義。他寫了壹首《死歌無波到遼東》(浪死的意思就是白死),號召大家反抗政府。這首歌寫道:
"...忽聞官軍至,揮劍向前。比如遼東死了,砍頭的傷會怎麽樣?”
然後在山東、河北的廣大地區,相繼發生農民起義,隋朝的統治開始不穩。